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段四月月考数学试卷(理科)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847086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段四月月考数学试卷(理科)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段四月月考数学试卷(理科)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段四月月考数学试卷(理科)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段四月月考数学试卷(理科)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段四月月考数学试卷(理科)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段四月月考数学试卷(理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段四月月考数学试卷(理科)(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特级教师高考复习方法指导数学复习版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段四月月考数学试卷(理科)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设全集U=R,A=x|x3或x2,B=x|1x5,则集合|x|1x2|是( )A( UA)( UB)B U(AB)C( UA)BDAB2复数(1+i)3的虚部是( )A2B2C2iD2i3已知m、n为两条不同的直线、为两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若m,n/,则m/n ;若m,n/,则mn;若m,m,则/;若m/,n/,则m/n.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ABCD4已知在ABC中,则O为ABC的( )A内心B

2、外心C重心D垂心5若双曲线的一条准线与抛物线的准线重合,则双曲线的离 心率为( )AB2C4D6锐角三角形ABC中,a、b、c分别是三内角A、B、C的对边. 设B=2A,则的取值范围是( )A(2,2)B(0,2)C(,2)D()7已知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1120,其中实数a是常数,则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和 为( )A28B38C1或38D1或288若点P在曲线上移动,经过点P的切线的倾斜角为,则角的取值范围是( )ABCD9若函数是函数的( )A连续点B无定义的点C不连续的点D极限不存在的点10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当首项a1与d变化时,a2+a8+a11是一个定值,则下各数中

3、也为定值的是( )AS7BS8CS13DS1511对某种产品的5件不同正品和4件不同次品一一进行检测,直到区分出所有次品为止. 若所有次品恰好经过五次检测被全部发现,则这样的检测方法有( )A20种B96种C480种D600种81635749212将n2个正数1,2,3,n2填入nn方格中,使得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数的和相等,这个正方形就叫做n阶幻方,记f(n)为n阶幻方对角线的和,如右图就是一个3阶幻方,可知f(3)=15,则f(4)=( )A32B33C34D35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段四月月考数学试卷(理科)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3把函数的图象

4、按向量a平移后,得的图象,则a= .14已知实数满足不等式组那么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是 .15定义在区间2,4上的函数是常数)的图象过点(2,1),则函数的值域为16将边长为2,锐角为60的菱形ABCD沿较短对角线BD折成四面体ABCD,点E、F、G分别为AC、BD、BC的中点,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将正确的命题序号全填上) EF/AB;EF是异面直线AC与BD的公垂线;CD/平面EFG;AC垂于上于截面BDE.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中,A、B、C为三个内角, ()若,求角B; ()若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

5、值范围.18(本小题满分12分)一种电路控制器在出厂时每四件一等品装成一箱,工人在装箱时不小心把两件二等品和两件一等品装入了一箱,为了找出该箱中的二等品,我们对该箱中的产品逐一取出进行测试.(1)求前两次取出的都是二等品的概率;(2)求第二次取出的是二等品的概率;(3)用随机变量表示第二个二等品被取出时共取出的件数,求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四棱锥 PABCD,PBAD,侧面PAD为边长等于2的正三角形,底面ABCD为菱形,侧面PAD与底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为120.(I)求点P到平面ABCD的距离;(II)求面APB与面CPB所成二面角的大小.20(本小题满分

6、12分)设G、M分别为不等边ABC的重心与外心,A(1,0)、B(1,0),且.(1)求点C的轨迹E的方程式;(2)是否存在直线l,使l过点(0,1)并与曲线E交于P、Q两点,且满足?若存在,求出直线l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1(本小题满分12分)定义在集合A上的函数f(x)满足:对任意的x1, x2A都有,则我们称函数是A上的凹函数.(1)试判断=3x2+x是否是R上的凹函数?(2) 若函数=logax是R+上的凹函数,且 ,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22(本小题满分14分)设函数有一个正实数根,数列满足 ()求证:; ()判断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段四月月考

7、数学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CADDADCBCCC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3(1,3) 144 152,5 16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17解:()2分 =5分 6分 因为7分 ,所以B=30或B=150.8分()因为0B0.8分设P(x1, kx1+1), Q(x2, kx2+1), x1+x2=, x1x2=由=0,得(kx1+1)(kx2+1)+x1x2=0即(k2+1)x1x2+k(x1+x2)+1=0.结合得3k2=1,则k=,故存在直线l:y =x+1, 使得=0.12分21解:(1)2分 f(x)=3x2+x是R上的凹函数6分.(2)f(x)=logax是R+上的凹函数,.22证明:()(1)当n=1时,不等式成立. 1分 (2)假设当n=k时,不等式成立,即 2分函数为增函数. 4分时,不等式也成立. 5分由(1),(2)知,对于一切正整数n,不等式都成立. 6分() 7分令上为增函数. 10分又 12分由()知 14分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中国教育开发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