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事故案例分折.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823423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起重机事故案例分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起重机事故案例分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起重机事故案例分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起重机事故案例分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起重机事故案例分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起重机事故案例分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起重机事故案例分折.ppt(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起重机事故案例(一),1、脱钩事故 案例一、未挂牢脱钩,砸人死亡 1981年8月29日17时15分,某市烟厂发酵室使用桥式起重机吊叶包进行发酵,未挂牢,在吊高至2米时脱钩,将技术员路砸伤后死亡。,2,起重机事故案例(一),直接原因:未挂牢脱钩。 主要原因:司索工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工作态度不够端正。其次受害者自我保护意识差。 客观原因:这次事故发生的时间正值盛夏,气温高,大脑条件反射的潜伏期延长,注意力不易集中,再加上发酵的气味,一般人很难接受,生理心理状态都会受到影响,这些显然是不利因素。 预防措施:今后有关部门加强对司索工的安全思想教育,端正工作态度。管理部门应切实掌握工人的心理、生理状

2、况,以便合理地安排工作,最重要的一点是加强管理工作,如吊运区域内,禁止无关人员工作和逗留。,3,起重机事故案例(二),案例二,挂钩脱落 1985年5月4日8时,某市运输公司起重大队司索工李在装木料时,因挂钩脱掉,木材砸在李身上而死亡。 直接原因:吊挂不牢脱钩。,4,起重机事故案例(二),主要原因:还是安全意识淡薄。这次事故的时间是早上8时,一般来说人经过一夜的休息,此时应是精神状况最好的时期,但事故还是发生了。吊装木料一次能吊多少,事先应心中有数。木材形状是圆形还是方形,在吊装前,应考虑吊装方式的安全性、科学性。司索工在操作时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应站在什么地方安全起吊,挂钩吊物应确认挂牢方可起

3、吊。 预防措施:今后加强现场管理,有经验的同志应对青年工人多进行工作方法的指导,加强对青年工人的安全思想教育,使他们养成工作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克服冒险蛮干、急于求成、不讲究方式方法的错误思想,减少事故的发生。,5,起重机事故案例(三),案例三:碰撞后脱钩。 某厂天车司机黄,在视线受阻情况下作业,致使吊物碰撞干燥室屋顶上乱放的东西,而使吊绳脱钩,吊运的工件坠落将正在指挥吊运的张某砸死。 直接原因:该起升高度不够而发生碰撞脱钩事故,6,起重机事故案例(三),事故原因:(1)吊钩无防脱钩的闭锁装置;(2)绳扣吊挂不牢;(3)违反十不吊原则、视线不清不吊;(4)吊物必须高出下面设备0.5m方能吊运

4、,;(5)起重吊物下面严禁站人,该指挥员站位违反这项规定,以致酿成大祸。 预防措施:今后加强现场管理,应对青年工人多进行操作规程的指导,强化对青年工人的安全作业教育,使他们养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习惯,克服冒险蛮干、急于求成、不讲究方式方法的错误做法,杜绝事故的发生。,7,起重机事故案例(四),2、吊索断裂事故 案例一、吊索断裂,摔坏机床事故。 1981年11月11日7点30分,某市石油加工厂装卸队工人在装卸站台吊运4吨机床,当时用两条3分的钢丝绳吊索起吊,当试吊离地时有一条吊索松一点,机床开始倾斜,工人用木垫搁,垫上后又继续起吊,吊起后机床还是倾斜,司索工用手将机床扶正。但将要放下时,

5、两条钢丝绳吊索突然全部断开,机床掉下、机床底座和主轴摔坏,损失价值36万元。,8,起重机事故案例(四),直接原因:一是钢丝绳吊索选择不当,超负荷吊装,按规定吊4吨件,应选用6分的钢丝绳吊索。二是违反起重安全操作规程,一端绳长,另一端加重负荷导致钢丝绳吊索拉断。 间接原因:1、准备工作不充分;2、钢丝绳吊索的直径选择不当;,3、盲目自信,习以为常,思想麻痹,满不在乎,存有侥幸心理。4、面对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处理。 预防措施:今后应克服有关人员无知、自负、求快的心理,经常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对于所从事起重司索工作的一些计算和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经常考核,提高起重司索人员的水平。,9

6、,起重机事故案例(五),案例二、钢丝绳拴在棱角物体上,受力硌断后伤人事故。 1975年1月19日10时,某市西城区起重三大队在北京开关厂用卷扬机挪运一台10吨重的磨床时,把挂滑轮的钢丝绳围在一个石槽上。钢丝绳受力后,被石槽棱角处硌断,钢丝绳猛力蹦起,抽在现场指挥者刘的右脚上,使其摔倒,头部受重伤,于次日死亡。,10,起重机事故案例(五),事故原因:钢丝绳与棱角的坚硬物接触,受力后被硌断。 这次事故暴露出的问题是,有关人员的安全意识极弱,按规定不允许钢丝绳与硬物接触。对于特殊工种的作业现场,应加强管理。把钢丝绳围在石槽上,反映出工作中的麻痹思想和急于求成的心理状态。 预防措施:今后对有关人员进行

7、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对现场每个细微的变化都应注意到,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工作,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11,起重机事故案例(六),案例三,用限位器停车拉断钢丝绳。 某厂铸造车间10t/3t桥式起重机司机开动大车和10t主钩去吊钢水包,同时将3t副钩提升用限位器停车。结果在主钩挂钢水包时,限位器未制停副钩,副钩碰撞电葫芦外壳、拉断钢丝绳、钩头坠落,将挂钩的员工砸伤。,12,起重机事故案例(六),直接原因: (1)违反起重机操作规程。不准同时开动三个机构运行;不能用限位器和各联锁开关作为停车手段。该司机违反上述两项规程。 (2)违反起重机安全管理规程。起重机安全管理规程明文规定,起重机的

8、任何部分更改都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才能实施,该车是自行改造的,增加一个3t电葫芦作副钩。 间接原因:未经厂安技、设备部门审批而自行改造。电动葫芦的主回路电源应由保护柜主接触器主触头下方(输出端)接取。而该电葫芦单独引出电源自行控制。这是不符合起重机之要求。电动葫芦的控制不符合安全技术规定:上升限位开关常闭触头未串入电动机的主回路内,而是串入其上升接触器线圈回路中的控制回路内,因而发生了虽吊钩已撞碰限位开关线圈回路分断,但因接触主触头粘连,电动机持续通电吊钩继续提升而导致钩头坠落伤人。 (3)平时维护不善,以致发生接触器触头烧焦而粘连故障。,13,起重机事故案例(七),歪拉斜吊事故 案例:198

9、3年9月20日上午,在某蛋品的冷库工程工地上,春光号起重机正在吊混凝土吊斗,由于不垂直,重心偏离起吊垂直线约2米,起吊后的吊斗便缓慢向前移动。前方,起重指挥邵某正背朝吊机,两手搭在江某肩上讲话,混凝土工小马(代替指挥)见状大叫闪开,吊车司机也立即鸣号并迅速推操纵杆下降吊点,没想到电源突然跳闸,下降吊点的措施失效,吊斗向邵、江两人撞击。江某因听到叫声立即退一步闪开,邵某则因躲闪不及,被吊斗撞击在翻斗车上,翻斗车被撞移了50m,吊斗回晃时,邵某倒在地上,终因内脏多处严重损伤而不治身亡。 事故原因: (1)违章作业,歪拉斜吊,是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2)现场指挥混乱,指挥邵某玩忽职守,混凝土工

10、小马无证违章指挥是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3)春光号吊机平常维修保养不好,关键时刻突然跳闸也是这起事故的原因之一。 预防措施: (1)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指挥和起重机司机的职责,指挥人员和起重机司机要严格遵守“十不吊”的规定,歪拉斜挂不吊。 (2)吊车起重作业时,必须配有一名有经验持有操作证的起重指挥人员指挥,不能让无证人员进行指挥,担任指挥起重工作必须工作认真,责任心强,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吊车司机对吊车必须认真做好例保,即做好清洁、润滑、紧固、调整工作,关键部位使用前应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加强岗位责任制、安全交底和安全措施的落实。,14,起重机事故案例(十),4、

11、挤压事故 案例一,运行中跳出天车司机室被挤死 1972年11月12日21时10分,北京市第二通用机械厂铸钢车间天车司机班长田(男26岁),坐在5t磁盘吊司机室门口,与刚上车替班的天车司机说话。当该车行进中经过天车的上、下车平台时,田某未与司机联系好,即从司机室跳出,不料在向外跳时,身穿的棉袄前襟一角套在司机室扶手栏杆上方的把角处,难以挣脱,此时天车司机不知此情,天车继续行进,结果因被挤在司机室外缘与厂房立柱之间死亡。 事故原因: (1)田行进中违章跳出司机室。 (2)该天车司机室门缺少联锁开关,在“起重机械安全规程”中规定,进入桥式起重机和门式起重机的门和由司机室登上桥架的舱口门,应设联锁保护

12、装置。当门打开时,起重机的运行机构不能开动。这起事故中的司机室的门,是不符合规程要求的。 (3)安全部门没有做到经常检查,如能经常检查,发现缺少联锁开关,应及时制止该机投入工作,并尽早安装联锁开关,可避免此次事故的发生。 预防措施: (1)严格按照安全规程,除司机外,司机室内不许留有他人。 (2)加强安全管理的检查,做到每周有检查,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排除。,15,起重机事故案例(十一),案例二,调整时未切断电路 1985年8月7日,某厂铸钢车间五号桥吊司机尤在帮助六号桥吊司机调整完大车制动器后,由轨道直接跨入五号桥吊桥架上,既未打开端梁门,也未把舱口门掀开,就蹲在副钩卷筒上调整制动器,此时其徒

13、弟兰某上车作业,在没给出信号的情况下开动副钩下降,致使尤某被主、副卷筒挤出而坠地身亡。 事故原因:违反有关安全规定,均属于违章操作。 (1)到桥架上工作必须打开舱口门和端梁门,切断控制回路使其无法起动。 (2)在维修时应拉下保护柜刀开关并应挂警示牌。 (3)兰某上车作业前,应先鸣铃示警发出起车信号,这样就可以给尤某以制止合闸或避开的机会。,16,起重机事故案例(十二),案例三,工作结束后,控制手柄未回归零位 1986年5月30日,某厂沈和潘共同修理一台起重机,潘某在桥架上调整制动器,沈某在司机室监护,此时同跨另一天车开来,沈某想按铃发出信号警告对方,便推合保护柜刀开关,但该车因无零位保护而大车

14、控制器手柄又在工作位置,刀闸推合后天车即起动运行,把潘某夹挤在工棚构架横梁与天车栏杆之间,沈见状慌忙把手轮反向扳转,致使潘某从七米高处跌落地面,抢救无效而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 (1)此台天车没有零位保护根本就不允许使用,违反起重机安全管理规程。 (2)违反司机安全操作规程,该规程明文规定,工作结束后,各控制器手柄回归零位、拉闸下车。根本不允许在手柄不回零位状况下拉闸下车。而上车工作前,必须先检查各控制器手柄是否在零位,然后才能合闸起动。 (3)该车线路不符合安全规定。起重机照明信号回路应为独立回路,不受保护柜刀开关控制,即由刀开关的进线端(俗称上口)接电源,因此在不推合刀开关情况下就可发出警

15、铃信号,也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故。 (4)该车应开至厂房端部去修理,两侧有天车时应于其两侧拉警绳,以约束其它天车运行范围,确保修车安全。,17,起重机事故案例(十三),案例四:某厂冲压车间下料工段10t桥式起重机,当时司机未在现场,一下料工认为开车很简单,即擅自上车操作,开大车回零未到位误认为停不住车,恐慌之际欲打反车制动反而加速,结果大车硬性碰撞车挡,发生剧烈碰撞和震动,幸亏天车掉闸(接触器释放),否则后果不可想象,结果造成一端车挡撞坏,固定螺栓剪断、承轨梁断裂。 事故原因:未经培训、未取得操作证的非天车司机登机操作,属于严重的违章操作。,18,起重机事故案例(十四),5、无指挥吊运 案例:19

16、88年11月6日,某单位刘某指挥龙门吊司机李某进行卸煤作业,中途刘某有事,让李某稍等,暂停工作,但李某为不影响进度,竟然在无人指挥状况下继续坚持工作,因视线不良,结果卸煤抓斗与正在仓库作业的推扒机碰撞,造成推扒机损坏,司机受重伤。 事故原因:违反十不吊原则,无人指挥擅自一人独立作业,视线不清仍然工作,其危害性极大。 从以上十二案例事故分析可知,各单位对起重机的管理缺乏科学性,不认真贯彻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规程,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设备维修体制,司机不认真执行起重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是产生这些重大伤亡事故的根本原因。血的教训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19,起重机事故案例(十五),起重机倾倒事故的预防(A) 一台QY16A型徐工产汽车起重机在竖井安装工地执行吊卸任务,当其吊起一块重约6t井架的连接臂时,在主臂旋转的过程中造成该机向右侧倾倒。主臂触地轻微变形,右侧前后支腿支撑垫破碎,支腿缸活塞杆严重弯曲变形,前后支腿伸缩臂变形断裂;左侧前后支腿缸离地;车架发动机支撑吊耳断裂;蓄电池破碎。幸好驾驶员及时跳离驾驶室。吊装现场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