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广东高考作文冲刺备考阅读资料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97823154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DOC 页数:103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广东高考作文冲刺备考阅读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2014广东高考作文冲刺备考阅读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2014广东高考作文冲刺备考阅读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2014广东高考作文冲刺备考阅读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2014广东高考作文冲刺备考阅读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广东高考作文冲刺备考阅读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广东高考作文冲刺备考阅读资料(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广东高考作文冲刺备考阅读资料种田幸福为何还要外出打工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在湖北武汉发布我国首个“农民幸福指数”。经过数据的测算,作为我国人口最大基数的农民,幸福指数为0.5578(1为满值),属于中等水平。值得关注的是,研究还显示,务工农民幸福指数低于务农农民。(中国青年报 5月18日) “务工农民幸福指数低于务农农民”,这个调查结论多少令人感到意外。一个显而易见的疑问是:既然种田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农民兄弟要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农民工人均月收入为2609元,算下来一年可挣31000余元,而2013

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896元。虽说收入不是决定幸福感的唯一因素,但经济状况作为评判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两者相差如此悬殊,“种田比打工更幸福”的可信度就不是很高。 说种田比打工幸福,大致可以自圆其说的解释是,这两个群体用于自我评价幸福感的参照系不同。普通人的幸福感主要来自于熟人社会的横向比较,它是一种“我过得不比别人差”的心理平衡。对务农农民而言,一个村子大家都是种田的,收益相差不会太大,比较容易获得心理满足。而打工就不一样了,同样是工人,同样的工种,农民工和国企员工的薪水往往有天壤之别;此外,农民工还要承受在城市里做“二等公民”的诸多权利不平等。因此,相比在家种田的农民,外出打工的

3、农民比较容易心理失衡。 但因“同类相比”而得来的幸福指数,终归是一种“浅层次的幸福”,说得好听叫乐天知命,说得不好听叫安于现状。曾有媒体调查发现,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有99%不愿再回乡务农,这表明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尤其是新一代农民,对“幸福”二字有了不同于父辈的认知,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或者说,他们看到了城市和乡村在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福利等诸多领域存在的巨大鸿沟,纵然打工很辛苦,甚至受到方方面面的歧视,也要在城市里“痛苦地追求”。 当然,幸福感因人而异,不能说“浅层次的幸福”就不是幸福,一个人明明感到幸福,我们非要说他很悲惨。但“幸福指数”作为近年来屡屡引发热议的公共话题,给社会管理

4、者带来的启示应该是,如何消弭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权利差距。在这个意义上,“务工农民幸福指数低于务农农民”可以有如下双重解读:第一,农民工在城市里遭遇的种种不公平待遇是导致他们“不幸福”的重要原因;第二,农民在整体上还处于权利弱势,不能因为部分种田农民自我感觉比打工农民“更幸福”,就对他们的“不幸”视而不见。 媒体多次报道,中国农民的基本养老金只有每月55元,一些农村老人因老无所依、不愿拖累儿女而选择“自我了断”。安徽定远县44岁农民刘敦和双脚因患病而肿胀发黑,由于没钱治疗,只好“自断双脚”。这样的事情,基本不可能发生在城市,也不大可能发生在农民工身上,只能是种田农民“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复旦求

5、情信:情与法还是利与法?舒圣祥 复旦大学177名学生给上海高院写“求情信”,为投毒案犯罪嫌疑人林森浩求情“免死”一事,引起热议。面对公众争议及指责,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谢百三道出了这封“求情信”的出炉内情:今年3月,林森浩之前帮助过的学弟学妹和林父共同找到律师咨询,在律师建议下,由学生执笔写了这份“求情信”。随后,学生们又找到了谢百三,希望由他倡导。在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参与下,才有了“177名学生联名上书”事件。(5月14日法制晚报) “177名学子为投毒者求情”甫一曝光,面对各种指责与非议,我首先想到的是:任何生命的即将离去,无论如何也不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这177名学子想要为他们曾经的同学“

6、做点什么”,我认为这种情感不仅可以理解,更是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所非常稀缺的。因此,复旦学子为向同学投毒的凶手求情,绝不是“多管闲事”,更不是“丧心病狂”。 相信法律的公正,也不唾弃情感的价值。“求情信”有没有用,那是法官需要判定的事情;事实上,也不可能因为一封“求情信”,就改变法院的判决。“求情信”表达的是情感,法院判决依据的是法律让情感的归情感,让法律的归法律,两者并不矛盾。 现在,“求情信”的出炉内情曝光,所谓“自发行动”因此并不单纯:发起者是林森浩的父亲和学弟学妹,给出写“求情信”建议的是律师,鼓动更多同学签字的则是谢百三教授,而其他那些签字的同学,很多根本不认识林和黄“求情信”不再

7、只是情感的表达,而是有了利益的牵涉。 要判定这封“求情信”的性质,我认为最关键的有两点:给出建议的律师有没有收费,鼓动学生签字的谢百三教授、以及签字的学生们有没有从中收受好处。如果没有,那这封“求情信”仍然可属自愿的情感表达;如果有,那这封“求情信”就是利益交换的产物。无论属于那种情况,相信法院自会依法作出公允判决;那些真正自愿签字的同学,不应因此受到污蔑。 无论我们自己对于案件的观点怎样,也应该允许不同的意见表达;而不是对“异见者”统统以“脑残”之类称呼痛骂贬斥。只要这些学生在“求情信”上签名,是真实的意思表达,而不是收了好处之后的违心签字,就不应该受到无端指责。 “我们很多同学都想为黄洋父

8、母做些什么,包括组织捐款什么的,我们并不是单方面想为林森浩开脱。”人的情感总是多面的,一方面为受害者悲痛、对投毒者痛恨,另一方面也为被判死刑的同学感到惋惜,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并没有什么不可理解。只要不是利益交换之后的违心签字,复旦学子们的公民权利应该受到尊重。情与法的纠葛无可指责,利与法的交易不可容忍复旦学子的“求情信”,大概可如是观之。用法律唤儿回家是进步也是悲哀白翎 母亲节刚过,可是海南省东方市的一位接近耄耋之年的老母亲苏某,盼望在佛山工作的大儿子李某文能回家看看自己,却一直未能如愿。情不得已,这位老母亲状告了儿子。近日,佛山市禅城区法院就此案作出判决,判令李某文每月除了支付300元的赡养费

9、之外,每年须回苏某居住地探望她一次。(新快报5月13日) 单从新闻来看,李某文声称的“以前每月都寄1000元、2000元,今年也曾寄过300元给姐姐让其转交”的说法,与其弟李某强所言的“只收过300元”的回应,两种说法的出入是谁在说谎难以判定,我们也无从得知李某文是否与母亲有什么芥蒂。但哪怕已做到按时寄钱回家,同样也需承担探视和精神赡养的义务。哪怕他与母亲之间有所芥蒂或隔阂,也不至于到“至母老死也不相往来”的地步。其“没有时间回家看望老母”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 从海南东方到广东佛山,地理距离并不算遥远。只要有心,断不至于出现7年不与母谋面的境地。或者哪怕在对母亲的赡养费和医疗费方面,他能够做

10、到与兄弟们均摊,大概也不至于引起亲戚们的普遍不满。更何况,其作为家中长子,在母亲重病之下,理应承担更多的赡养义务,甚至要求其应做到侍母于病榻前也不为过。因而,实际情况更可能是“不为”而非“不能”,是“无心”而非“无力”。 “常回家看看”纳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以来,一直备受争议,甚至被指责为“僵尸条文”。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作为一种道德警醒,能够起到倡导和引导的作用。它虽然无法排解父母们在传统团圆节日里的寂寞,但至少能为那些迫不得已的父母提供一个维权的依据。 “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而包括探视父母在内的精神赡养是“孝”的应有之义。“常回家看看”这一原本隶属于传统伦理道德范畴的概念

11、入法,何尝不是映照着现实的偶有不堪。 长期以来,民间有“多子多福”的说法,但所谓“福”是建立在诸“子”皆孝的前提下。笔者身边也不乏有“福”的老人,每逢节假日儿孙绕膝,四世乃至五世同堂,老人脸上有平和的幸福,让同龄人好生羡慕。老人让人羡慕的福气,倒不全在于子女奉上的花不完的赡养费,还多在于,就算子女再忙,法定节假日也都要推开全部杂事来到老人面前,逢年过节还要面临盛邀下去哪个儿子家过的“艰难”选择。倘若天下老人都有这般“福气”,“常回家看看”倒是确乎多余了。 更何况,人们担心此条法规成空文的原因部分还在于,虽子不孝,父母仍慈,往往不忍心状告自己的孩子。反之,倘若有父母真用了这样的法律条文来唤子尽孝

12、,那么极可能是思心至浓、生活所迫,忍无可忍了。“常回家看看”入法,是法律的善意,进而可视为立法的进步。虽其实用性惹尽争议,还被斥为“空文”,但当其偶尔不“空”,在现实中入案使用时,倒让人有些五味杂陈了。毕竟,当道德的事情要用法律解决时,是民众法律意识的进步,又何尝不是道德的悲哀。城市下水道,不该被遗忘的良心吴龙贵 5月11日清晨起,深圳普降大暴雨,局部降特大暴雨。记者从深圳市气象台获悉,这次降雨是2008年以来的最强降雨,12日起,降雨减弱,仍将维持多日阵雨天气,需重点防范地质灾害。目前,深圳气象部门将全市暴雨橙色预警升级为红色,深圳市三防指挥部将防汛级应急响应提升为级。(羊城晚报5月12日)

13、 2000多辆汽车被淹、5000多辆公交车停开、130余次航班被取消、广深线高铁全线停运、150处道路积水一场2008年以来的最强降雨,几乎在一夜之间将年轻的深圳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 遭受暴雨之灾的市民可以用“欢迎到深圳来看海”这种老掉牙的段子来自嘲,可以用在街道上捕鱼来苦中作乐,但却无法掩饰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对于城市来说,暴雨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算是比较“温柔”、破坏力较小的,而倘若一座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都抵挡不住一次强降雨的侵袭,那么这座城市的居民也就难以获得最起码的安全感,以及作为城市一分子的自豪感和归宿感。 近年来,从北京到天津,从武汉到长沙,我们的城市屡屡上演“暴雨淹城”的一幕,

14、几乎每遇强降雨,城市就陷入半瘫痪的困局。北京暴雨,让人们记住了广渠门外溺亡的司机丁先生;长沙暴雨,21岁的女孩杨丽君不慎落入下水道身亡就在3月底,深圳就曾迎来过一场暴雨,当时城市内涝200多处,造成2人死亡。 “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这是一句被无数次传播的名言,事实上也已经成为现代城市治理体系中的一种基本常识。屡经暴雨之困的人们有理由问一句:我们的城市良心去哪儿了? 相比其他城市,深圳市民对这个问题的追问,无疑要更加迫切一些。自1979年建市,深圳不过才走完35个年头,如此年轻的城市,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应该有着更为健全的基础设施和更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然而事与愿违,深圳的“地表”虽然年轻、靓丽,但“地下”却仍然落后而老态。 这当然有一些历史原因。一方面,深圳最初建市的时候,打算建设一个100万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