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化学高考必备课件练习全套■9-3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练习.doc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97820048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化学高考必备课件练习全套■9-3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化学高考必备课件练习全套■9-3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化学高考必备课件练习全套■9-3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化学高考必备课件练习全套■9-3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化学高考必备课件练习全套■9-3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化学高考必备课件练习全套■9-3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化学高考必备课件练习全套■9-3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练习.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1. 对于乙醇结构方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醇结构中有OH,所以乙醇溶解于水,可以电离出OH而显碱性B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所以乙醇显碱性C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所以乙醇显酸性D乙醇与钠反应非常平缓,所以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解析:乙醇的官能团是OH,但官能团的H原子及官能团不能电离,因此不表现酸碱性。又由于乙醇中的OH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所以Na与乙醇反应不如与水反应剧烈。答案:D2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后取出,铜片质 量比加热前增加的是()A硝酸 B无水乙醇 C石灰水 D盐酸解析:Cu片加热后

2、变为CuO,而A、D中HNO3与HCl能溶解CuO,使原铜片质量减小。无水乙醇会与CuO反应,生成Cu,使原铜片质量不变。石灰水不与CuO反应,所以原铜片质量增加。答案:C3(2010模拟精选,北京西城模拟)右图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向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入冰醋酸B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目的是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倒吸现象C实验时加热试管a的目的之一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 方向移动D试管b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解析:浓硫酸的密度大,与

3、乙醇和乙酸混合时放出大量的热,故必须先加入乙醇,再加入浓硫酸,最后加入乙酸,故A不正确。答案:A4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到CO、CO2和水的总质量为27.6 g,若其中水的质量为10.8 g,则CO的质量是()A1.4 g B2.2 gC4.4 g D在2.2 g和4.4 g之间解析:由燃烧得水10.8 g可知:(1)CO和CO2 的总质量为27.6 g10.8 g16.8 g。(2)生成的水是10.8 g,其物质的量为0.6 mol,因此燃烧的乙醇应是0.6 mol0.2 mol,应得CO和CO2的总物质的量是0.2 mol20.4 mol,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42 gmol

4、1,继而求得CO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质量为1.4 g。答案:A5酸奶中含有乳酸,其结构简式为: (1)乳酸跟足量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乳酸跟少量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乳酸在浓硫酸存在下,3分子相互反应,生成物为链状,其结构简式可表示为_。(4)乳酸在浓硫酸存在下,2分子相互反应,生成物为环状,其结构简式可表示为_。解析:(1)OH、COOH与钠均能发生反应,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OH与Na2CO3反应放出CO2,而OH与Na2CO3不反应,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3分子乳酸在浓H2SO4存在下,一分子中的COOH与另一分子中O

5、H酯化,相互作用可生成链状酯。(4)2分子乳酸在浓H2SO4存在下,2分子中的COOH和OH相互酯化,可生成环状交酯。答案:(1) (2) (3) (4) 6. 已知乙醇可以和氯化钙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有关的有机试剂的沸点如下:CH3COOC2H5为77.1、C2H5OH为78.3、C2H5OC2H5(乙醚)为34.5、CH3COOH为118。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粗产品的步骤如下:在蒸馏烧瓶内将过量的乙醇与少量浓硫酸混合,然后经分液漏斗边滴加醋酸,边加热蒸馏。由下面的实验可得到含有乙醇、乙醚、醋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试解答下列问题:(1)反应中加入的乙醇是过量的,其目的

6、是_。(2)边滴加醋酸,边加热蒸馏的目的是_。将粗产品再经下列步骤精制。(3)为除去其中的醋酸,可向产品中加入_(填下列选项的序号)。A无水乙醇 B碳酸钠粉末 C无水醋酸钠(4)再向其中加入饱和氯化钙溶液,振荡,分离,其目的是_。(5)然后再向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振荡,其目的是_。最后,将经过上述处理后的液体加入另一干燥的蒸馏烧瓶内,再蒸馏,弃去低沸点馏分,收集沸点在7678之间的馏分,即得纯净的乙酸乙酯。解析: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该反应为可逆反应,过量的CH3CH2OH和不断蒸出CH3COOC2H5,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在所得产品中混有CH3COOH,C

7、H3CH2OH等杂质,除掉CH3COOH,可利用CH3COOH的酸性选择Na2CO3粉末;CaCl2可与CH3CH2OH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aCl26C2H5OH;无水Na2SO4可除去粗产品中的水。答案:(1)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促进乙酸的转化(2)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3)B(4)除去CH3CH2OH(5)除去H2O 一、选择题1(2009山东理综,1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CCl4可由CH4制得,可萃取碘水中的碘B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C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D苯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解析:苯虽不能使KMnO4

8、溶液褪色,但能与O2在点燃的情况下燃烧,发生氧化反应,故D项错。答案:D2(2009上海化学,11)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反应装置如右图。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不能用水浴加热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解析:A项,该反应温度为115125,超过了100,故不能用水浴加热。B项,长玻璃管利用空气进行冷凝回流。C项,提纯乙酸丁酯不能用NaOH溶液洗涤,酯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反应。D项,增大乙酸的量可提高醇的转化率。答案:C3(2010试题调研,广州汕头4月)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B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2H6、C2H4的沸点和熔点高C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和皂化反应互为逆反应解析:A项,乙醇和乙酸是常用调味品酒和醋的主要成分;B项,乙醇和乙酸常温下为液态,而C2H6、C2H4常温下为气态;C项,乙醇和乙酸在空气中都能燃烧而发生氧化反应;D项,皂化反应是指油脂的碱性水解,反应能进行到底。答案:D4. (2010模拟精选,山东德州二月)按下图所示装置,持续通入X气体,可以看到a处固体变为红色,b处变蓝,c处得到液体,则X气体是()AH2 BCO和H2 CNH3 DCH

10、3CH2OH(气体)解析:a处变红色,说明X有还原性,b处变蓝,说明反应有水生成,且氧化产物易液化,选D。答案:AD5可以证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氢原子与另外氢原子不同的方法是()A1 mol乙醇燃烧生成3 mol水B1 mol乙醇可生成1 mol乙醛C1 mol乙醇跟足量的钠反应得到0.5 molH2D1 mol乙醇可以与1 mol乙酸作用,生成1 mol乙酸乙酯解析:A项只能证明每个乙醇分子中含有6个H,B项只能证明乙醇中只含有1个能被氧化的羟基,可能有其它不同的氢原子,D项类似B项。答案:C6下列物质,都能与Na反应放出H2,其产生H2速率排列顺序正确的是()C2H5OHCH3COOH(aq

11、)NaOH(aq)A B C D解析:酸中c(H)最大,NaOH溶液中c(H)大于醇中c(H)。答案:D7右图是某有机分子的比例模型,黑色的是碳原子,白色的是氢原子,灰色的是氧原子。该物质不具有的性质是()A与氢氧化钠反应 B与稀硫酸反应C发生酯化反应 D使紫色石蕊变红解析:该物质为CH3COOH,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能与NaOH反应,能发生酯化反应。答案:B8(2010模拟精选,河北唐山模拟)一定质量的某有机物和足量钠反应,可得Va L气体,等质量的该有机物如果与足量小苏打反应,同温同压得到Vb L气体,若VaVb,则该有机物可能是()AHOCH2COOH BHOCH2CH2CHOCHOOCCOOH DCH3COOH解析:羧基既能跟钠反应又能跟NaHCO3反应,放出气体,而羟基只能跟钠反应放出气体。答案:A9 (2010模拟精选,江苏南通一模)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焰火“脚印”、“笑脸”,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 中的焰色反应知识相关,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B2008年10月30日,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