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说明文:解元漫谈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7810529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彩说明文:解元漫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精彩说明文:解元漫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精彩说明文:解元漫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彩说明文:解元漫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彩说明文:解元漫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彩说明文:解元漫谈 明代唐伯虎经常在自己的书画作品上钤盖这枚“南京解元”印章。 当谈起中国的科举制度,不少人会把“解ji元”错读成了“解xi元”。元:第一。解元:封建时代称地方(明、清指省一级)科举考试第一名。唐、宋科举制度规定,参加全国性科举考试(礼部试)的人必须经地方考试选送,这种地方考试称“解试”,解试第一名就称解元,由所在州郡发遣解(ji)送至京参加礼部会试,称“发解”。这里,“解”取“发遣解送”之义,当然要读成ji了。明代的唐寅就是因为考中乡试第一名,而被人称作“唐解元”。 宋元以后,解元逐渐演变为对读书人的尊称或通称。如元王实甫西厢记惊艳:“(张珙唱词)分明打个照面,疯魔了张解元

2、。”再如“董解元”。董是金代戏曲作家,生卒年月、字号、籍贯均不详,因其为读书人,故人称董解元。他根据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了长篇讲唱文学西厢记诸宫调,为元杂剧西厢记所本,世称董西厢。 幼学琼林中提到了“解元”:“中状元,曰独占鳌头;中解元,曰名魁虎榜。”与此相关的,说说“五魁首”。明代科举分五经试士,每经所取第一名谓之经魁。乡试中每科前五名必须分别是某一经的经魁,故称五经魁。其后五经试士制虽废,但习惯上仍称乡试所取前五名为五经魁。也叫“五经魁首”,亦省称“五魁”。现在人们饮酒划拳时喊的“五魁首”就源于此。 明史中提到了“三解元”:“时无锡顾宪成、漳浦刘廷兰并为举首,负俊才,时人称三解元。”指的是

3、魏允中、顾宪成、刘廷兰三位解元。 历史上,我国江苏无锡曾有过“一榜九进士,六科三解元”的盛事。所谓“六科三解元”,是指明代隆庆四年和万历元年、四年、七年、十年、十三年中,无锡吴汝伦、顾宪成、周继昌在乡试中连获第一名,彰显出无锡文风之盛。 唐摭言中记载了一个与解元有关的故事。唐僖宗时,江西节度使钟傅孜孜以求,努力荐贤。乡考时,给学子们提供优越的食宿。考试后,大会学子,除了赠以礼物之外,还颁给奖赏。解元(乡试第一)奖30万钱,解副(第二名)奖20万钱,其余中举者奖10万钱。可贵的是,这种行为坚持了30年。当时学子们请朝中的大官们介绍,不远千里到钟傅那里去参试,希望得到钟傅的推荐,每年都有许多人。

4、京剧中有一出苏三起解,非常有名。这里的“起解”指犯人被押送上路,“解”同样读ji。 我在报纸上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记住“解元”的读音: 相传明代解缙参加乡试考了第一名,称解元,闻名远近。一次他游山口渴,向一位老者讨茶喝。老者问他身份,解缙直报自己是“解解元”。老者想挫挫解缙的锐气,说他出一个对子,解缙对得上方能喝茶,因以出句: 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此句古今称绝,难在联中三个“解”字。三个“解”字字同义异,三字三用,应对颇难。后来解缙知道老者姓乐,曾在朝廷乐府为官,后隐居山林,抚琴乐山乐水,便灵机一动,对出下联: 七弦妙曲,乐乐乐府之音。 对句三“乐”对三“解”,词性、功用分别对应,对仗工整,即景应对,切人切事切情。 在上文中,三个“解”字与三个“乐”字的正确读音为:解(ji)解(xi)解(ji)元之渴。第一个“解”是“消除”的意思;第二个“解”是姓氏;第三个“解”与“元”合起来表示乡试第一名“解元”。 乐(l)乐(yu)乐(yu)府之音。第一个“乐”是“快乐”的意思;第二个“乐”是姓氏;第三个“乐”与“府”合起来表示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