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801234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近代中国思想解放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8、近代中国思想解放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8、近代中国思想解放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8、近代中国思想解放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8、近代中国思想解放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近代中国思想解放(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岳麓版)一、考纲与课标考纲:(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标:(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着重考查“师夷长技”思想(林则徐、魏源、徐继畬、姚莹的贡献)和维新变法思想(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贡献)。(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兴起概况、主要内容和意义。(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重点考查十月革命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

2、概况、“问题与主义”之争。二、复习方法本专题有三条主线:1、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扩大,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逐渐发展的历程相适应2、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由浅入深。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的特点:从学习物质层面政治制度思想文化。3、向西方学习的道路没有走通,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是先进的中国人经过长期的实践斗争后,从西方找到的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三、知识要点(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背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统治者愚昧无知;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加剧(鸦片战争)和中西

3、联系的扩大;先进中国人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向西方学习。2、代表人物:地主开明派(抵抗派):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3、特点:没有具体实践,停留在著书上,但是具有启迪作用。4、思想: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表达了时代主题)。5、性质:反侵略的民族革命。(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1、背景:19世纪60年代,西学更加广泛的传入中国;内忧外患。 2、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3、根本目的:维护清政府统治(“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求富”) 4、论战:顽固派与洋务派 (根本目的相同;方法不同)5、实践:洋务运动6、结果:19世纪90年代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中体西用”思

4、想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三)维新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1)产生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洋务运动发展和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早期新派。(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3)思想主张:设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与西方进行“商战”。(4)影响:为以后的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但没有形成系统理论,更没有未付诸实践2、维新思想(1)背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重;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本阶级力量壮大;西学的进一步传播,先进人士进一步觉醒。(2)代表人物及主张康有为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主张

5、:借用孔子权威来传播西学,宣传变法的必要性特点: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康有为为什么要借助儒家外衣?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减轻变法的阻力)梁启超著作:变法通议主张:变法图存,兴民权,设议院,宣传民权。特点: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谭嗣同著作:仁学主张:以自同平等观念批判君主专制、宗法等级制度、纲常礼教严复著作:译著天演论主张:提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主张;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变法”的必要性。特点:是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3)维新思想共同主张变法图存;兴民权、设议院、君主

6、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3、维新派与顽固派的思想论战内容: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性质:是资本主义维新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使维新思想冲破重重阻挠顽强地传播开来;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4、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将变法图存与发展资本主义结合起来,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维新思想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进一步学入的表现,维新思想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变革要求,表明向西方学习已学入到制度层面;维

7、新思想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四)新文化运动1、背景经济基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思想基础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政治状况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人民强烈反对;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造舆论,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2、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鲁迅、胡适等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8、主要阵地新青年3、主要内容:核心是民主和科学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十月革命后,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4、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民主主义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形成了第二次思想解放。5、影响:(1)积极方面: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是一场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民主、科学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平民化,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

9、。(2)局限性:对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的态度。四、巩固提高1(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16)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其中句读错误的是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国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A B C D2(201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3)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

10、习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来源:Z。xx。k.Com3(2012高考文综福建卷17)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 (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A自强与求富 B进化与革新 C改良与革命 D民主与科学4(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15)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C孙中

11、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5(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22)“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严复翻译的西学著作天演论原富法意群己权界论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6(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23)从右侧的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涉及哪一领域? A宗教文化B科学技术C社会理论D文学艺术7(2011年全国卷文综14)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品论:“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

12、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效仿美国发展资本主义8(2011年北京卷文综16)“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拔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9(201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5)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

13、需要10(2011年安徽卷文综14)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11(2011年浙江卷文综1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12(2011年浙江卷文综21)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来源: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A B C D13(2010年北京卷文综16)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