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处处有文章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7796119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生活处处有文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生活处处有文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生活处处有文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生活处处有文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生活处处有文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生活处处有文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生活处处有文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生活处处有文章 【摘要】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是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本文从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初中生作文存在的弊端入手,提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建议,提出生活中处处有文章的论点,论述作文应生活化。 【关键词】 初中语文生活化作文作文指导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无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的语文教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就初中语文教学来说,一周六节语文课,其中两节是作文课;中考140分试卷,作文的分值达到60分,几乎占分值的一半。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可是,在实际语文教学中,不重视作文教学的现象屡见

2、不鲜。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初中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剖析初中作文教学的弊端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弊端,主要来源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主要还是见之于教师的原因:教师的思想上的不重视、教学方法上的忽略导致学生对作文的应付,或东拼西凑或随便“复制粘贴”就交差的做法。这些都应该禁止的,教师应该重视写作过程的指导,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写作教学,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文章,描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勇于针砭时弊,实现“作文因时而发”的宗旨。 1.教师对作文的轻视 语文作文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但在实际教学中,淡化作文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多数教师要求学生背

3、诵大量的诗词、优美的段落,摘抄经典的句子,以备作文时借鉴,为写作积累素材;而有的教师则强调文章的赏析,即重视读的作用,课本的文章包括配套的阅读教材,“篇篇过关式”进行教学,唯恐考试考到没讲到使学生失分。 于是难免出现一周四节课不够用的现象,只好挤占作文课,作文课多用来上阅读课,临下课的几分钟匆匆布置作文题、课后抽时间写作、周末交上来的“三部曲”做法,对于写作的指导、写作的讲评置之不理,甚至连批阅也只是象征性看一看,一个“阅”字给作文的批改画上了句号。这些做法,都有悖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符合语文教学大纲的宗旨,更谈不上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与素质教育、新课改格格不入。 2.学生作文的应付现

4、象 “天下文章一大抄”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耳闻能详、看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客观真理,教师把这句话作为作文教学的座右铭,启发学生仿写不足为奇,诱导学生“就看你会抄不会抄”,于是,平时的作文习作、试卷上的考题作文出现雷同作文、假话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也就屡见不鲜了。 为了应付作文,教师布置完作文题后,学生的突出表现不是思考文章的体裁、写法,不去列提纲,不去构思文章的篇章结构,而是绞尽脑汁地搜索以前读过的文章的踪影,或者翻阅作文选找作文以备参考。如此,学生的作文发生“撞车”现象在所难免,假话作文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 纵观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作文课被挤占,且教学形式简单化。课前随便出个题目,布置

5、学生写作,讲评或者忽略不计,或者读篇优秀的作文,仅此而已。学生对写作应付差事,久而久之,作文教学的效果之差可想而知。 二、思想上高度重视,实现生活化作文 学生的撞车式作文,即雷同作文,其根源是“失真”.学生没写出自己的感受、没写出心里话。那么,如何杜绝作文中的“失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还作文课给学生 教学中挤占作文课时间上语文课的数不胜数。()那么,把作文课还给学生是重视作文课的关键所在。教师结合教材或学生实际,布置作文题,给出话题,引导学生构思,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不可忽视的环节。 如,教师布置学生写一篇珍惜的文章,如果教师把作文题往黑板上一写,把写的任务就交给学生,恐怕多数学生会

6、急不可耐地找类似的作文“参考”,出现雷同作文的现象就不新鲜了。如果教师这时和学生一起探讨这篇作文的写法,素材的选取,如珍惜时间、珍惜友谊、珍惜粮食等等,学生就没有必要去借鉴作文选的佳作了。 2.将作文课延伸到到生活中 学生写作经常出现“无米可炊”的情况,对作文题一筹莫展,没有写作素材、思路枯竭等,作文不能一气呵成,写一句停几分钟的捉襟见肘的窘态时有发生,其关键在于学生写作素材的困乏,也就是常说的无话可说。 那么,怎样使学生写作“有米可炊”呢?将作文课延伸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走进生活,作文课向实际生活开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勤思考、多动笔记下身边的真善美;只有学会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生

7、活中的真善美才可能触动学生的灵感,写作素材才可能取之不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充实,才会抒发出真的深厚的情感。陶行知先生也倡导“生活即教育”的观点。由此,开放作文课,让学生走进生活走是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的关键,学生有了生活的感受,就可以写出文道俱佳的文章。 3.扩大阅读面,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出雷同作文、假话作文的误区,应引导启发学生多阅读课外书,如中考满分作文作文选读者文摘等,以及多阅读朱自清的散文、鲁迅的小说和杂文等,只有多读书,才可能积累写作素材,对自己的写作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俗话说“读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另外,在读课外书时,引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多记读书笔记、摘抄美文佳句、书写心得体会等,久而久之,对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新课改形势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令人担忧,教师的不重视、多数中学生文不成文、句不成句,写作基础、写作能力也令广大语文教师倍感头疼。因此,把作文教学放在重中之重,加强作文写作过程的指导,让学生走进生活,将作文课向实际生活延伸,并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多积累写作素材。有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就会写出震撼心灵的上乘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