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重视“两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哲学思辩的运用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7795867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重视“两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哲学思辩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论重视“两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哲学思辩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论重视“两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哲学思辩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重视“两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哲学思辩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重视“两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哲学思辩的运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重视“两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哲学思辩的运用 摘要:“两课”改革中教师是改革的主要方面,是解决“两课”实效性的中心环节。提高“两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哲学思辫的运用,是“两课”教师教学实效性的真谛。 关键词:“两课”教师哲学思辫三对关系实效性 改革开放以来,“两课”教师队伍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一极是优秀的教师俏走课堂和社会,使“两课”历经“山重水复”后走出一个“柳暗花明”;另一极则是整体无多大改观,学生在考勤点名的压力下勉强身在曹营。两极反差,不得不让我们在“两课”改革中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学生无法对“两课”人其门而窥其妙,更逞论要求学生对“两课”的忠诚。在“两课”改革中教师是改革的主要方

2、面,是解决“两课”实效性的中心环节。一、大学生对“两课”教学的认同从2000年一20XX年我们以课为突破口,兼其他“两课”,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试图找出“两课”教学实效性的中心环节。2000年在学院党委和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课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把近1500名学生分为两个对照组:一组是大班专题授课。从党委书记刘绍怀、院长姚大金到所有党委成员都开了专题,其余授课也是由副教授以上院内外的优秀教师承担;另一组按自然班授课。专题授课好评如潮,比自然班授课实效性大的多,虽无条件成为常态。但却给了我们启发,要让学生喜欢“两课”,教师是关键。这为以后的“两课”改革和调研提

3、供了宝贵的经验。2001年一20XX年我们对学生和“两课”教师分别进行了抽样调查和召开学生座谈会。将大学生对“两课”教学认同归纳为三个方面的问题:1.“教”和“学”谁是主体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矛盾的。“讨论和读原著找不到北。太浪费时间,收获不大。”“应该给我们更多的时间思考,老师不应该满堂灌。”两者之间的“度”在哪里?教师把握不好就直接影响“两课”的实效性。2.学生对政治素质的提高有紧迫感在回答“你认为两课的学习对你将来走向社会重要吗?”的问题时,答“很重要”和“重要”的占80%,比未扩招前的学生高出几十个百分点。这说明,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面对社会的变革,大学生要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就

4、必须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对这一问题,大学生的看法是较统一的。但与此相悖的却是,在回答“你对两课教学是否满意?”的问题时,回答“不满意”和“一般”的也是占到80%。这说明“学”有需求,“教”有问题。就像两朵云不在一条水平线上,无法产生雨。用“初等数学”来做比喻会更清楚。“初等数学”是建立在常量基础上的,日常生活使人们习惯于常量计算。但要深人到事物的本质,就会遇到大量变化着的事物,这就需要变量计算。解析几何、微积分发明后,数学进人到一个新的以数变为主的领域。从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转变,是人类在认识史上的一大飞跃。“两课”也是如此。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政治素养,到了大学,教师依然用“初等数学”的方式教

5、学,这就造成低水平重复,学生的不满是必然的。因此,教师必须用哲学思辨来解决“教”的变量间题。3.对“两课”教师评价两极分化在这里摘几段以管中窥豹。赞扬者曰:“听了您的课,解除了我们心中沉淀很久的疑惑,使我们看到了出路和方向,坚定了信念。”“老师的课生动活泼,妙语连珠,实例分析令我不得不服。每堂课都有收获,都不可错过。”反感者曰“老师您会讲话吗?您想告诉学生的事,我们早就知道了,而我们想知道的事,您一句也没有说。您讲了无数遍永远不会错,但也无法用的话。”“干巴巴的,连水都拧不出一滴。”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哲学思辨的运用是“两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保证经过长达四年的调研,我们对学生的需求有了一个大致

6、的了解,凡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他们授课的成就与他们的哲学思辨水平成正比。而哲学的思辨是解开“两课”实效性的钥匙。同时我们也清楚的看到,在所有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两课”的要求最高。“两课”教师不仅要说出学生已知但讲不出的道理,还要讲出学生不知而能预见的道理;不仅要说出学生感觉到而还不明白的话;还要做出学生内心要求而未显露的结论。马列主义博大精深,没有哲学的思辨,“两课”教学难有实效性。要想使“两课”教学达到实效性的目的,必须要提高“两课”教师的哲学思辨水平。只有“两课”教师的哲学思辨水平从量变到质变产生飞跃和发展,“两课”教学才能达到实效性。“两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用哲学思辩处理好严密和生动、深刻和通俗、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