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西方经济学--微观-概念连线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794637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西方经济学--微观-概念连线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4西方经济学--微观-概念连线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4西方经济学--微观-概念连线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4西方经济学--微观-概念连线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4西方经济学--微观-概念连线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西方经济学--微观-概念连线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西方经济学--微观-概念连线题(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8秋第2次任务_0001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60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概念连线题概念连线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1.等产量曲线:( )A.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B. 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C. 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D. 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E. 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F. 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G. 指每增

2、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2.边际技术替代率:( )A.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B. 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C. 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D. 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E. 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F. 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G. 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3.非对称信息:( )A. 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

3、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B. 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C. 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引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厂商内部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目标差异,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D. 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E. 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4. 边际成本:( )A.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B. 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

4、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C. 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D. 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E. 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F. 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G. 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5. 外部性:( )A. 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B. 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C. 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引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厂商内部

5、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目标差异,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D. 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E. 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6. 边际效用:()A. 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B. 是指按1、2、3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C.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D.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E. 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6、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F. 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7. 机会成本:( )A.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B. 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C. 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D. 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E. 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F. 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7、8. 总效用:( )A. 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B. 是指按1、2、3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C.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D.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E. 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F. 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9. 蛛网理论:( )A. 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B.

8、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C. 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百分比。D. 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E. 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F. 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G. 是指用弹性理论考察

9、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情况,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10. 支持价格:( )A. 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B. 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C. 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百分比。D. 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E. 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

10、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F. 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G. 是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情况,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概念连线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1. 无差异曲线:( )A. 是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B. 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

11、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C. 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D. 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E.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商的商品。F.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2. 经济租金:( )A. 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

12、入。B. 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率。C. 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D. 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3. 支持价格:( )A. 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B. 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C. 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百分比。D. 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

13、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E. 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F. 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G. 是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情况,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4. 供给规律:( ) A. 是指个人或所有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B. 也称需求定理,是指

14、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C. 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D. 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E. 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F. 是指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价格

15、变化的具体规律,一般称之为供求规律。5. 完全竞争:( )AA. 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B. 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C. 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D. 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每一单位产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确定单位产品的价格。6. 利润:( )A.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B. 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C. 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D. 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E. 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F. 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7. 边际产量:( )A.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