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摩擦力》说课稿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789687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3《摩擦力》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3.3《摩擦力》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3.3《摩擦力》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3.3《摩擦力》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3.3《摩擦力》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3《摩擦力》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摩擦力》说课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摩擦力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编排在弹力之后。该节知识既是力学的基础,也是组成整个高中物理知识的一块“基石”,所以这节内容的教学如何引领学生自主积极地探究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体验摩擦力特点规律的发生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应高度重视本节教学过程;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且在具体问题中又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尤其静摩擦在许多情形下似乎又是“若有若无,方向不定”,因此,对于初学者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也正是由于教材内容的上述特点,要充分用好该节教材内容,深入挖掘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思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

2、新思维能力。本节课将影响学生以后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动能定理的应用以及摩擦力做功与产生热能的关系等问题的后续学习,所以本节课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的力和机械一章已经学习了摩擦力的基本知识,但还不会具体的计算。会分析简单的现象,但不深入。另外,通过前面几章的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高中的学习方式,以及初步具备了探究和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根据以上情况,我设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2、能根据静摩擦力的规律,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滑动摩擦力的规律;4、

3、知道动摩擦因素与哪些因素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5、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6、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的概念和规律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3、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参与比赛等形式,激发兴趣提高探究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3、在研究问题时,要

4、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4、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能说明生活、生产中采用应用摩擦力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四、重点和难点重点:1、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难点: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析归纳、观察提问、讨论分析、应用举例、练习巩固)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就尝试采用实验探索、问题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分析、应用举例、练习巩固,加强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使

5、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究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规律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而不是生硬的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学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中做到“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显得更为重要。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本节学习方法指导主要是教给学生“三会”:会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设计,会用实验进行探索,会用数

6、学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规律。六、器材准备长方体木块(每组3块)、弹簧测力计、毛巾、玻璃板、毛刷。七、教学过程用手拿起一本书,问书为什么没有掉下来?(边演示边讲解)引出摩擦力,提问生活中摩擦力例子,举例。使学生了解摩擦力带给我们的生活的情况,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对其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提问: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如何?大小与什么有关?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观念。提供学生探究试验器材。探究结论:条件:弹力,不光滑,相对运动趋势。对运动趋势在实验中的感受加以提升到假设没有摩擦力的程度来理解,重要是通过演示实验形象说明。方向:与相对运

7、动趋势方向相反。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0FFmax依照上法,分析滑动摩擦力。条件:弹力,不光滑,相对运动。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大小的探究。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另一物体滑动时,会受到另一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2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相反”是指相对接触的物体,而不能相对别的物体。所谓“相对运动”,指的是两个物体分别以对方为参照物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而不是相对地面或其他物体的运动。观察A在B上滑动时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理解相对运动含义。3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物体间滑动

8、摩擦力的大小会有所不同,进行思考: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A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B跟物体间的压力(正压力)有关C跟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根据以上几条猜测,设计实验去进行验证探索。(利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探究)压力FN摩擦力Ff作出FNFf图象,寻找其中规律。对实验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估和交流。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其比例系数由接触面的材料决定,称之为动摩擦因数()即: F=FN“”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没有单位。阅读P62表1、3了解几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在上面的实验中,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些其他结论:与面积无关;在

9、速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也无关。对其他条件不变时,测出其由静止到运动一段时间内的摩擦力,作拉力摩擦力的图象例题分析小结和思考:1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2如何判别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3完成问题与练习。补充一些与摩擦力有关的知识。步骤知识引线教师行为学生行为目标达成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生活中的摩擦现象视频展示:身边的摩擦现象结合视频及预习回顾初中学习的摩擦力概念?观看视频:1获得感性认识,陶冶情操。2了解生活中的摩擦,产生深入探究兴趣回忆摩擦力概念并回答。1使学生了解摩擦力带给我们的生活的情况,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观念。

10、概念理解摩擦力概念投影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概念,分别用动画和实验演示说明“相对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及判断方法。观看动画及演示,思考并交流指导帮助学生把握要点,突破理解难点探究一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本节探究重点:一、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二、探究静摩擦力大小。明确本节探究重点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抽书活动:两摞完全相同的书:1、分别在两摞书的上部与底部夹上两本相同的书,让一学生左右两手同时抽出两本书感受哪边比较容易抽出,并猜想可能的原因;2、再在两摞书的同一层(其中一摞中夹放了两张砂纸)夹上相同的书让学生抽出,感觉用力仍不同,猜想可能的原因,分析不出,

11、教师让其拿开上面的书,发现砂纸。1、其他同学合作进行抽书活动,一个用手掌在树上分别施加不同大小的压力,另一个同学将书抽出,体验有何不同感觉?2、思考、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可能因素并讨论交流。3、各小组代表发表本组讨论结果,表述猜想。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和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和从启示性演示实验中总结简单结论的能力,形成自己的观点并积极表达。2培养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3培养学生物理思维习惯和发现物理规律的敏感性以及对物理现象的归纳总结、分析推理能力。讨论交流摩擦力探究方案的合理性,并分析回答选取理由。培养学生分析比较、逻辑辨别的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过程1引导学生制订探究实验方案。

12、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巡视各实验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解答疑难,提供相关服务。3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会有所不同,进行思考: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A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B跟物体间的压力(正压力)有关C跟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根据以上几条猜测,设计实验去进行验证探索。(利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探究) 压力FN摩擦力Ff作出FNFf图象,寻找其中规律。对实验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估和交流。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其比例系数由接触面的材料决定,称之为动摩擦因数()即: F=FN“”跟相

13、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没有单位。1通过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制定记录表。2分组合作进行探究实验,收集数据并进行科学分析处理。3分析猜想假设与实验结果间的差异;4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问题,吸取经验教训,改进探究方案1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研究的计划和实验方案,完成对知识的初步探究和理解过程。2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探究中发现科学规律的习惯,使学生认识到实验、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实验操作技能。3培养合作的精神,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实验结果分析,总结规律,完成评价1展示部分小组的实验数据,用Exc

14、el软件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的实验结论:选中一组压力、摩擦力的数据,点击“图表向导”“xy散点图”完成后点击“添加趋势线”得到f-N的关系图线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这说明了什么?分析两组数据,得到的直线斜率不同,为什么不同?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接触面 次数木块与木板接触 木块与毛巾接触木块与玻璃接触测量次数砝码数压力摩擦力f1压力摩擦力f2压力摩擦力f310000000234562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和探究结果的评价。3引导学生理解斜率意义(动摩擦因数);师生共同得出f=N。4展示不同材料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1观察数据处理分析过程和结果,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经过思考、讨论交流等形式理解直线斜率反映的物理意义,并积极表达本小组得出的结论。2师生互动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并进行评价,对其中不完善的部分提出改进建议,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