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研讨.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788242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研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研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研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研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研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研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研讨.ppt(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医院感染 的预防与控制,福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陈丽芬,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大量使用广谱抗菌素,侵入性操作,环境,其他,ICU医院感染的结构性影响因素及管理措施,1、ICU布局,ICU应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ICU开放式病床每床的占地面积 、床单位的设置 ICU的基本辅助用房,ICU 各区域划分,ICU医院感染的结构性影响因素及管理措施,2、普通环境管理,ICU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能独立控制室 内的温度和湿度 。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1。 5)左右。每个单间的空气调节系统应该独立控制。,普通ICU:建

2、议开窗换气每日定时开窗,可使用动态 空气消毒器,不建议紫外线照射或消毒剂喷洒消毒空 气。,ICU医院感染的结构性影响因素及管理措施,人、物洁污流线明确,不得交叉、逆行 ICU要有合理的包括人员流动和物流在内的医疗流 向,最好通过不同的进出通道实现,以最大限度减少 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设计要求应该满足提供医护人 员便利的观察条件和在必要时尽快接触病人的通道。,ICU病房建筑装饰必须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 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的 总原则。,ICU医院感染的结构性影响因素及管理措施,各类物表:应保持无尘和清洁清水擦拭; 血迹、体液污染 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 染暴发 时消

3、毒剂擦拭 ;,洁具管理:不同区域的洁具应分开使用,使用 后清洗消毒,晾干分类放置。,其他,ICU医院感染的结构性影响因素及管理措施,3、洁净环境管理,布局合理:洁净ICU包括洁净区、清洁区和污,染区。,各区分区明确、标识清楚,不同区域间设置缓,冲区,并有屏障,各区域的门应保持关闭状,态,不得同时打开出入门。,人、物洁污流线明确,不得交叉、逆行。,3、洁净环境管理,温湿度、压差:,洁净ICU内温度应在2025,相对湿度为,50%60%,噪音为4050分贝,照明的平均照度为 150-200LX,室内压力应保持正压状态,洁净区对非 洁净区的静压差为10Pa、负压病室与缓冲间的 静压 差为-30Pa。

4、,日常监测:,每月一次病室内的空气、物表细菌浓度监测。,3、洁净环境管理,洁净系统每年年检一次,内容为:,洁净区工作截面风速;,洁净区的洁净度;,洁净区细菌浓度;,洁净区对外的静压差;,辅助洁净用房的换气次数,负压病室的送风、排风,量、负压值;,日常监测报表。,年检结果评定:日常监测报表不合格或项中一 项经补测仍不合格的洁净ICU应停止使用。,3、洁净环境管理,每日对洁净区物表、回风口全面清洁一次;送,风口清洁:1次/周。,不同区域间的洁具应分开使用;拖把、抹布应 选用不易掉纤维的材质为宜。,净化空调系统的检查、维护(专业技术人员负 责、ICU管理人员督查、备案)。,3、洁净环境管理,特殊感染

5、、不明或新发现病原体、呼吸道传播疾病患者的管理:,必须入住在具有正负压转换功能的病室内,并使用负压通风系,统;,一间负压病室仅能安排一个患者、无条件时可安排同类患者,,限制患者到本病室外活动;,启用负压通风系统时病室门应保持关闭状态,缓冲间两侧的门,不得同时开启并减少出入频率;,患者离开病室后负压通风系统应持续运转15分钟后再进行消毒、,清洁工作;,患者离开病室后立即更换高效过滤器、回风口过滤器、排风机 组中的中、高效过滤器,消毒剂擦拭回风口内外表面;,负压病房,负压病房应由缓冲间、病室和卫生间组成。病室室内压力相,对于大气压应为-30Pa;,医护人员通过缓冲间进入病室。缓冲间包括前室或气闸室

6、、 更衣室,能有效防止压差的丧失,同时也阻止在门打开时污 染空气流出病室,病室至少应设置一扇自然通风窗,平时关闭,但在通风系统 发生故障或断电情况下开启实现自然通风。自然通风窗的锁 栓应放置在病室外部。所有门必须安装闭门器,除卫生间门 外,所有门应设置门锁,通向病室外部的门应有防止室内病 员开启的措施。,负压病房,负压病房必须安装独立新风空调系统,以实现负压及 病室与缓冲间、卫生间之间的压强梯度要求,并控制 病房内气流方向。进风与排风采用上送风、下排风的 方式;,病室内的气流从“轻污染区”到“重污染区”作定向流 动,即气流应首先通过医护人员的工作位置,然后经 过感染源(病床床头附近),再到排风

7、口。这样的气 流组织形式,可以防止医护人员因为处在感染源和排 风口之间而受到感染的可能。,4、手卫生管理,ICS 11.020,C05,W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Standard for hand hygiene,for healthcare workers,In healthcare settings,2009-04-01发布,2009-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4、手卫生管理,1、手卫生(hand hygiene): 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 手消毒的总称。,2、洗手(handwashing):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

8、 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悄和部分致病菌的过 程。,3、卫生手消毒(hand antisepsis):医务人员用速干手 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外科手消毒(surgical hand antisepsis) 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 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 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4、手卫生管理,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 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b)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 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4、手卫生

9、管理,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a)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 移动到清洁部位时。,b)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 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c)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d)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f)处理药物或配餐前。,4、手卫生管理,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方法:,a)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b)严格按照”六部洗手法”的步骤进行揉搓。 c)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 至手部干燥。,4、手卫生管理,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备清洁剂,备干手物品

10、或者设施,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手卫生生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4、手卫生管理,ICU洗手设施的要求,4、人员管理,1、医务人员与患者比例 :,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8-1: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2.5-3:1以上,,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相关的设备技术与维修人,员。,4、患者的安置,1、应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 2、对于疑似有传染性的特殊感染或重症感染, 应隔离于单独房间。对于空气传播的感染,如 开放性肺结核,应隔离于负压病房。 3、对于MRSA、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多重耐 药菌感染或携带者,尽量隔离于单独房间,并 有醒目的

11、标识。如房间不足,可以将同类耐药 菌感染或携带者集中安置。,4、患者的安置,4、对于重症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和 其他特殊感染病人,建议分组护理,固定人员。 5、接受器官移植等免疫功能明显受损病人,应 安置于单间病房内。,6、医务人员不可同时照顾正、负压隔离室内的 病人。,5、探视管理,1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访客探视,或每日定时探,视(0.5h,一人)。,2建议穿访客专用的清洁隔离衣。穿鞋套或更,换ICU内专用鞋入ICU。,3探视呼吸道感染病人,建议戴一次性口罩。 对于疑似有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 等,应避免探视。,5、探视管理,4进入病室探视病人前,和结束探视离开病室 时,应洗手

12、或用酒精擦手液消毒双手;,5探视期间,尽量避免触摸病人周围物体表面。 6探视者有疑似或证实呼吸道感染症状时,或 婴、幼儿童,应避免进入ICU探视。,二、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1、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消毒药械的管理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制度,手卫生制度,特殊感染与多重耐药菌感染消毒隔离制度,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工作人员进出管理制度,探视制度等,二、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2、标准操作规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切口感染,其他,医院感染的监测

13、,ICU目标监测内容:,ICU患者医院感染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多重耐药菌监测等。,静脉导管的种类,三、ICU常见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导管相关性感染,定 义(美国CDC2002),导管相关性感染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CRI): 由静脉插 管引起的感染称为静脉导管感染或称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局部定植:,导管中心、导管尖端和导管皮下段发现有意义的细菌生长( 15CFU)。,穿刺部位感染:,导管出口部位有2cm的红肿或硬结,没用伴血流感染,没有化 脓。,导管相关性感染,临床穿刺部位感染(或隧道感染) :,穿刺部位有触痛或红肿

14、2cm的硬结,从插管位置沿着隧道式导管皮 下走行,没有伴随血流感染。,植入部位感染:,完全植入式血管内的皮下植入区有脓液,伴或不伴植入区的皮肤裂开 引流或坏疽,没有伴随血流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Ls): 带有血管内导管病人的菌血症或真菌血症,至少一项外周静脉血培养 阳性,并有相应的感染表现(如发热、寒颤或血压降低),除导管外没 有明显的感染源。,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病原学:,引起CRI的致病菌可能的来源: 1、皮肤插管部位(约50%) 2、导管接头(约40%) 3、其他感染灶的血行播散 4、

15、静脉输液的污染,感染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占医院获得性菌血症的2030 ,病死率可达1020。,静脉插管系统微生物可能入侵的途径,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CR-BSLs的发病机制:,1、穿刺部位皮肤定植菌在穿刺时或穿刺后沿导管表面 侵入血液;,2、导管轴(包括接头及输注物的污染等),最常见的原因 可能是长期血管插入装置腔内感染;,3、远处部位引起的血源性播散。,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影响CR-BSLs 的因素:,微生物因素:主要为葡萄球菌属细菌的黏附能力; 病人因素:与病人的年龄、病情、及宿主的免疫功能与 导管感染密切相关;,导管相关素:如导管的材料(硅胶导管、聚氯已烯导管、 聚已烯导管的感染率分别是1.25、18.9、9.5)、 导管腔、抗菌物质包裹等;,皮肤消毒及屏障隔离; 插管技术及置管位置;,其他:导管留置的时间、导管和输液系统的开放和使用 频率及输注液的性质等。,预 防,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防治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 的教育和培训;,、严格掌握适应症,除非有医学指征,否则避免 导管插入,置管后应每日评估感染的危险因素; 、插管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和穿隔离 衣(中心静脉导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 防,、医护人员在插入导管和放置导管时要求按 外科洗手或用消毒剂擦手,手套不能取代对洗 手的要求。执行最大的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