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名篇名句默写b卷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778921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名篇名句默写b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名篇名句默写b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名篇名句默写b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名篇名句默写b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名篇名句默写b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名篇名句默写b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名篇名句默写b卷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师大大丰富skrrrr第十四单元 名篇名句默写(B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洞箫时,“_,_”两句使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洞箫声音的悲凉。(2)杜甫的茅屋为秋

2、风所破歌中,“_,_”两句描写了下雨前乌云密布、天昏地暗的景象。(3)韩愈师说中,从职责上,把教师界定为“传道受业解惑也”,而把那些童子之师界定为“_”。【答案】(1)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2)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解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如何识记这些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舞”“壑”“潜”“泣”“嫠”“顷”“墨”“漠”“授”“读”,理解字义去记忆。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

3、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的观点是相同的。(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两句感叹自己多愁善感,过早长出白头发。(3)范仲淹渔家傲“_,_”两句既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又包含功业未就、无法归家的无奈。【答案】(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2)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3)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解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如何识记这些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必”“贤”“华”“酒”“勒”

4、“计”,理解字义去记忆。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2)苏轼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3)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_,_”。【答案】(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3)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

5、的语境回顾诗句。如第一句中“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第二句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第三句中“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考生可以根据这些提示进行默写。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固、诞、殇、妄、蜉蝣、渺沧海、粟、松柏等。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2)韩愈在师说里认为当时的一些士大夫看不起技师、工匠等下层百姓,但“_”,这岂不是咄咄怪事。(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客”的口吻用“_,_”描写了

6、曹操兵发东吴时,船队浩浩荡荡地行进在江面上的情景。【答案】(1)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解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秋江景物”“怪事”“船队浩浩荡荡”,这样就能准确地答出题目,注意“渚”“舳舻”“旌”的写法。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千古常新的江山,想起在这个历史舞台上曾经叱咤风云的许多历史人物,不禁感慨:“_,_”。(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孙权时期的旧迹已被岁月洗涤净尽的两句是“_,_”。(3)庄子在逍

7、遥游中用“水”和“大舟”表现世间万物互相联系的名句是“_,_”。【答案】(1)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2)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解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榭”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为政中“_,_”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点出李蟠的

8、文章爱好,而“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答案】(1)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2)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性默写。做题时,一定要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和易错字形。本题应注意“纶、樯橹”。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

9、“_”。(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答案】(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小楼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解析】此题考查背诵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中最容易写错的字有: “臾”、“博”、“隆”、“倾颓”等。此外,还要注意不要漏字。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对潭中鱼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静态时,呆呆地静止不动;动态时,“_,_”。(2)赤壁赋用“_,_”这一包含比喻和对比的句式,表现出

10、因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而产生的感伤之情。(3)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写出了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自己躬耕南阳时的心态的句子是:“_,_。”【答案】(1)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3)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解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此题注意“俶”“翕”“蜉蝣”“粟”的写法。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大家熟悉的诗句“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出自诗经采葛。在诗经氓中

11、也写到,女子爬上那倒塌的土墙,“_”,而“_,_”,表现女子未见思念之人时的伤心难过。(2)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也有意境相近的两句,“_,_”,表达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答案】(1)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 (2)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本题的几句默写都是理解性默写,考查学生对古诗文意义的理解程度,具有一定难度,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如“涟、复、涕”等容易写错。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含

12、蓄的解答了梁惠王“_,_”的疑问。(2)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3)刘禹锡的陋室铭当中,表现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_,_”。【答案】(1)邻国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民不加多 (2)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3)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如第一句中“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含蓄地解答了梁惠王的疑问”,第二句中“描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第三句中“表现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考生可以依据这些提示进行默写。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寡”“戈”“苔痕”。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国家灭亡的原因。(2)白居易观刈麦中“_,_”,两句写收割过程中父女儿童都来送饭,侧面描写出农民的繁忙辛苦。(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上片中,用“_,_”直接咏怀三国时期英雄人物,间接抒发自己人到老年的壮心不已和无奈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