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防治技术规范培训课程.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771323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4.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炭疽防治技术规范培训课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炭疽防治技术规范培训课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炭疽防治技术规范培训课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炭疽防治技术规范培训课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炭疽防治技术规范培训课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炭疽防治技术规范培训课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炭疽防治技术规范培训课程.ppt(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炭疽防治技术规范,丰台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吴长福,2001.9.11事件后, 恐怖分子利用炭疽杆菌 进行恐怖主义活动。,FBI调查佛州发生的炭疽热事件,炭疽 Anthrax,2005年7月,我国贵州、宁夏、辽宁、吉林发生人炭疽,1人死亡. 2012年8月,江苏、辽宁发生人炭疽。 发生疫情的所有患者在近期均从事过牛的饲养、屠宰、加工、运输等工作,全部患者均直接或间接接触过病死牛肉或牛皮。,炭疽 Anthrax,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病理变化的特点:脾脏显著肿大,皮下及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浸润,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 对马、牛、羊、猪、人都能引起感染。不同

2、动物症状各异。,病原学,形态学: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 G+,需氧芽胞杆菌属,菌体二端平直,呈竹节状排列,无鞭毛,能形成芽孢。,炭疽杆菌形态,芽孢结构,在感染标本和在特定的培养环境中形成荚膜,为毒株特征(体内形成荚膜,抗吞噬)。在活体和尸体内不形成芽胞,而暴露于空气或在需氧条件下培养形成椭圆形芽胞(体外形成芽胞,体抗力强)。,。,病原学,培养特性: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呈灰白色,表面粗糙的菌落,边缘在低倍镜检查时呈卷发状。,病原学,炭疽芽孢杆菌在血琼脂平板上的形态为:灰白色、半透明、中等大小,常不规则,玻璃样,周围无溶血环。,病原学,炭疽杆菌菌体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3、不强。但芽孢抵抗力极强,芽胞在干燥室温下及皮毛制品中可存活30-50年,干热140 3h或150 60min方可杀死,被称为“不死菌”。,病原学,致病物质,荚膜:抗吞噬作用,有利于细菌在组织内繁殖扩散。,菌体蛋白抗原(致组织水肿出血的毒素) 荚膜多肽抗原(抗吞噬) 菌体多糖抗原(种特异性,诊断),抗原成分,炭疽毒素:三种不同成分蛋白质组成复合毒素,很强的外毒素,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感染性休克,死亡。,单独存在不发挥其活性,三者协同发挥毒素效应。,致病物质,流行病学,传染源: 主要传染源是病畜,其次是带菌动物。 病畜处于菌血症时,细菌可随分泌物、排泄物、破溃的肿胀部渗出液及天然孔的溢血排出。 尸

4、体中含有大量的炭疽杆菌,如处理不当,污染环境,可成为持久的疫源地。,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传染。 通过损伤的皮肤和经呼吸道吸入带有炭疽芽孢的空气。 人类炭疽以接触感染为主,与污染的皮毛、病畜产品接触而感染较多见。 也可经吸血昆虫的叮咬皮肤传染。 传染了的土壤、水源及牧场成为长久的疫源地。,流行病学,易感动物 草食动物易感,马、牛、羊、鹿最易感,骆驼,水牛次之,猪的感受性较低,狗、猫更低,人对炭疽普遍易感。,流行特征 呈地方流行形式,在老疫区呈散发; 多发于炎热的夏季,在吸血昆虫多,雨水多、江河泛滥时易发生传播。 本病分布世界各地,我国解放前有暴发流行,现已基本控制,但个别地区仍有散发。,流行病

5、学,致病性与其产生的外毒素和多肽荚膜有关,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衰竭死亡。 外毒素直接引起局部组织水肿,出血、坏死,并可引起全身败血症状。 抗吞噬的荚膜则使细菌更易于扩散,引起导流的淋巴结出血坏死,甚至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如侵犯脑膜,可致脑膜出血、水肿。,发病机理,败血症变化,发病迅速、高烧、呼吸困难、咽炎。 血液凝固不全,呈煤焦油样,死后尸僵不全,天然孔出血等变化。,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3天,最长可达14天。,最急性型: 多发生在流行初期,常发生于绵羊和山羊 突然发病,全身战栗,走路摇晃,深度昏迷,呼吸困难,肺及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 在濒死后可见鼻流出血样泡沫,肛门及阴门流出不易凝固的

6、血液。,临床症状,急性型:常发生于牛、马 体温升高(40-42),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瞳孔散大,恶寒战栗,呼吸困难,脉博加快。 粘膜发紫,病初便秘,腹泻带血,尿暗红色,泌乳停止,孕畜流产,濒死期体温急速下降,一般经1-2天死亡。,临床症状,亚急性型:多见于牛、马 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但病程较长,一般为25天。 常在颈部、胸前、腹腔下及直肠、口腔粘膜等处出现炭疽痈。 肠粘膜有炭疽痈时,往往呈现腹痛症状。,临床症状,呼吸困难,慢性型:主要发生于猪,多不表现临床症状。,咽喉部红肿,颈部水肿,出血,临床症状,根据感染途径不同,人类炭疽分为 皮肤炭疽 吸入性炭疽 胃肠道炭疽,炭疽分类,皮肤炭疽:面、颈、肩

7、、 手和脚占98。 初为斑丘疹,之后顶部出现水疱,周围组织肿胀,非凹陷性无痛硬结; 34天后中心区呈血性坏死,四周有成群小水疱,水肿区渐扩大,此时患者可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局部淋巴结肿大及脾大。,皮肤炭疽,57天时坏死区溃破成浅溃疡,血性分泌物成黑炭样干痂,16 cm,痂下有肉芽组织生成(即炭疽痈)。不化脓、无痛、稍有痒感。 恶性水肿:眼睑、颈、大腿处呈大块水肿,发展迅速,可致大片坏死,全身症状严重。 进展过程中,病菌可进入血循环发生败血症、肺炎及脑膜炎。,皮肤炭疽,皮肤炭疽,肺炭疽 原发或继发于皮肤炭疽 初期:14天,起病急,寒战、高热、头痛、胸闷、咳嗽等。 极期:喘息样呼吸、气短、多汗、

8、发绀、咯血 、心动过速及血压下降,可并发败血症和中毒性休克。很快死于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肺炭疽,急性胃肠炎型:1213h潜伏期,突然严重呕吐、腹痛、水样腹泻,多于数日内恢复。 急腹症型:全身中毒症状重,持续性呕吐、血水样腹泻、腹胀、腹痛或呈腹膜炎特征,并发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于3-4日后死亡。,胃肠道炭疽,脑膜炭疽(炭疽性脑膜炎) 炭疽败血症的并发症。起病急,发热、剧烈头痛、呕吐、谵妄、抽搐、颈强直、昏迷。脑脊液血性、粉红色混浊、压力高,细胞数增多,培养可获病原菌。 本型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治疗,于24天内死亡。,脑膜炭疽,四、病理变化:,尸体迅速腐败,尸僵不全; 天然孔出血、血液凝固不全,粘稠

9、如煤焦油状; 可视粘膜发绀、出血。 皮下、肌间、桨膜下、肾周围结缔组织,咽喉部等处有胶冻样浸润及出血点。 脾显著肿大至2-5倍,呈暗红色,软化如泥状,淋巴结肿大出血呈黑红色。 炭疽尸体严禁剖检,并对尸体及场地无害化处理和严格消毒。,病理变化,器官对比,肠系膜淋巴结的病变,下颌淋巴结病变,病理变化,严禁在非生物安全条件下进行疑似患病动物、患病动物的尸体剖检。 实验室诊断 病原学诊断必须在相应级别(P3)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 。 病原鉴定 病原学诊断炭疽的病原分离及鉴定(见中华 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561-2002 )。,诊断,病料标本采集 疑为炭疽动物,除慢性者外,其他不论是最急性者

10、或急性者均于生前将耳部消毒后取血液,病变部取水肿液或渗出液等直接涂于载玻片上,自然干燥后,将玻片涂面相对叠好,中间用火柴杆隔开,以线拥扎,外用塑料纸包好。或用灭菌脱脂棉、滤纸、布片吸取血液等放于小试管中,待检。,诊断,死后,自消毒的耳根部或四肢末端部采取血液滴于玻片上;或用细绳在耳根部紧扎两道,在两绳之间将耳割下,以5%苯酚溶液浸湿的棉布包好,放广口瓶中待检,耳切口处用烧红的烙铁烧灼止血。 已经错剖的疑似炭疽动物尸体,可取肝、脾、肾等脏器置于试管中,待检。,诊断,鬃、毛、绒类的取样 用灭菌棉拭子蘸灭菌生理盐水涂擦采取样品时,应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尽量涂擦采取完全,然后置灭菌试管中待检

11、。,诊断,皮张标本的取样 1. 在每张皮的腿部或腋下边缘部位,剪取样皮一块约1.0g。复检时,仍在第一次取样的附近部位采取样皮一块约2g,供作检验材料。 2. 样皮应装入特制的布袋内(也可用其他容器),每袋应制成10小格,并编成1-100个袋号(称百格袋),按其取样顺序,将样皮依次装入小格袋内,皮张号、样皮号与袋格号应一致,逐将样皮袋严密包装送往消毒室,并附以送检单。,诊断,诊断,3.皮垛的编号,应与装样皮的布袋号相一致。盐皮、鲜皮及冻皮,应分开取样,不得混掺。 4.取样完毕的皮张,在未收到检疫结果通知单前,应保持原状,不得重新分类、包装、加工和移动。 5. 取样人员,应进行炭疽预防注射和具有

12、一定的防疫知识 。在工作前,应穿好防护服,工作后,应充分消毒洗手,工作服须进行103.41kPa高压蒸汽灭菌,要严格遵守防疫卫生制度。 6.每次取样时,兽医检疫人员,应在现场负责指导监督。,诊断,血清学诊断 炭疽沉淀反应(见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行 业 标 准 NY/T561-2002 )。 分子生物学诊断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诊断,处理任何动物疫情基本都遵循早、快、严、小的原则。(早:早发现,早诊断;快:快报告,快隔离;严:严管理,严封锁;小:将疫区缩小在最小范围,减小经济损失。) 消灭病原、切断传播途径、提高动物抵抗力。(扑杀染疫、疑似染疫以及同群动物,严格消毒杀虫和灭

13、蚊,对易感动物进行紧急免疫接种),炭疽疫情的处理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患有本病或者疑似本病的动物,都应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区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当在2小时内将疫情逐级报至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同时报区县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报告。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报告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分别报市政府和农业部。,疫情报告,1.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2.染疫、疑似染疫动物种类和数量、同群动物数量、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 3.流行病学和疫源追踪情况 4.已采取的控制措

14、施 5.疫情报告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的联系方式,需报告的内容,依据本病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诊断做出的综合判定结果可做为疫情处理依据。 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疑似炭疽疫情报告后,应及时派员到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检查,采集病料送符合规定的实验室诊断,并立即隔离疑似患病动物及同群动物,限制移动。 对病死动物尸体,严禁进行开放式解剖检查,采样时必须按规定进行,防止病原污染环境,形成永久性疫源地。,疫情处理(前),确诊为炭疽后,必须按下列要求处理: 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疫点:是指发病的养殖场或养殖户,一个乡、村有多家养殖单位、养殖户发病,那这个

15、乡、村就是疫点。 疫区:由疫点边缘向外延伸3千米内的区域。 受威胁区:由疫区边缘向外延伸5千米内的区域。,疫情处理,本病呈零星散发时,应对患病动物作无血扑杀处理,对同群动物立即进行强制免疫接种,并隔离观察20天。 对病死动物及排泄物、可能被污染饲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动物舍进行严格彻底消毒。 疫区、受威胁区所有易感动物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对病死动物尸体严禁进行开放式解剖检查,采样必须按规定进行,防止病原污染环境,形成永久性疫源地。,疫情处理,下达封锁令: 确认发生特别重大或重大炭疽疫情后2小时内,市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单位和区县政府成立现场指挥

16、部。专家技术人员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市政府依法发布封锁决定。 发生较大或一般炭疽疫情后2小时内,由疫情所在区县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成立现场指挥部。专家技术人员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由疫情所在区县政府依法发布封锁决定。,疫情处理,出入口必须设立消毒设施。限制人、易感动物、车辆进出和动物产品及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运出。对疫点内动物舍、场地以及所有运载工具、饮水用具等必须进行严格彻底地消毒。 患病动物和同群动物全部进行无血扑杀处理。其它易感动物紧急免疫接种。 对所有病死动物、被扑杀动物,以及排泄物和可能被污染的垫料、饲料等物品产品按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 动物尸体需要运送时,应使用防漏容器,须有明显标志,并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实施。,疫点的处理措施,交通要道建立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派专人监管动物及其产品的流动,对进出人员、车辆须进行消毒。 停止疫区内动物及其产品的交易、移动。所有易感动物必须圈养,或在指定地点放养。 对动物舍、道路等可能污染的场所进行消毒。 对疫区内的所有易感动物进行紧急免疫接种。,疫区的处理措施,受威胁区 对受威胁区内的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