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备课资料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770070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备课资料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备课资料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备课资料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备课资料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备课资料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备课资料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备课资料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第18课 苏州园林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叶老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

2、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这篇序文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1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2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3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4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解析】1.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因为文

3、章要说明的是到过的“十多处”苏州园林,作者根据说明对象确立了全文的中心。2.四个“讲究”构成一组排比句,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就体现在这四个方面。3.“一切”说明范围之大,“完美”说明要求之高,“决不容许”说明态度之坚决。用肯定的语气强调了苏州园林特征的共同点。4.一个“唯”字更能体现出苏州园林的所有设计者把游览者能够获得美感放在园林设计的首位,更体现出他们的独具匠心。【段析】指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并把这一特征的体现分为四个方面:“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

4、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5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6【解析】5.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在建筑布局上不讲究对称的特点。6.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段析】写苏州园林的第一个特点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7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

5、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8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9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10,又是入画的一景。【解析】7.“艺术”一词,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指出苏州园林更多的是体现人的创造精神和审美情趣。8.“往往”一词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这里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6、真实性,使表达更准确。9.具体说明池沼的自然之趣。10. “鱼戏莲叶间”,用诗句把景物的内容表达出来,不仅使景物更富有美感,而且使文章增添了艺术氛围。【段析】苏州园林的第二个特点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叠堪称艺术,池沼河道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11。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1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13,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解

7、析】11.“俯仰生姿”一词,写出了俯下的高树枝与仰起的低树枝相互辉映的情景,既有动感,又有层次感。12.“寂寞”一词在这里是单调乏味的意思。13.“古老的”“盘曲嶙峋”“满眼的珠光宝气”等描写性的词语,具体清楚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自然之趣,富有画意。【段析】写苏州园林的第三个特点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安排花木重在“画意”,高低错落,多种不同的花树相间。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14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

8、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解析】14.“大多”表示很多、大部分。“无所依傍”指不依靠在其他建筑物上,目的是增加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分为几个部分,但是好像并没有真的把景致分开。因为花墙和廊子的设置是为了避免一览无余,使整个园林时而幽曲,时而开阔,有分有合,互相穿插,增加景致的层次和深度,增加观赏者的兴致,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无限的意境。【段析】写苏州园林的第四个特点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花墙和廊子的修建,使园林层次增多,景致更深。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

9、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15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16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解析】15.说明苏州园林的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16.一个“补”字说明了匠师们独具匠心,善于注意图画美,使单调变为多彩。【段析】说明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17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解析】17.“工艺美术的

10、上品”是对其特点的概括和赞赏。接着用“大致说来”概说这一特点,突出“图案美”的特点。【段析】写苏州园林的门和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18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解析】18.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北京园林与苏州园林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的特色。【段析】与北京园林比较,写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的特点。第二部分:介绍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

11、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1结构严谨,逻辑分明。从全文看,本文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组织全文;从各部分看,文章又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说明。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2语言简练,耐人寻味。准确而生动地运用一些动词如“补”、副词如“极少”、描写性词语如“俯仰生姿”“高低屈曲”等,起到很好的说明效果。本文的说明语言也极讲究分寸,如池

12、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等,这些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都抓住了园林的特点,表达得十分准确。3.表达方式,灵活多样。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主要用解说的方法介绍苏州园林,但它并不排斥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文章熔说明、记叙、议论于一炉,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分析原理,使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北京园林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其名胜古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也许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建筑师们博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高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

13、,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绚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工整、对称。左边有一条游廊,右边也必有一条游廊,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在各个大殿、各个宫院大门外面都要摆两座石狮或麒麟,大门大多分左、中、右三扇。殿内的梁、柱高大,房屋宽敞而略显阴暗。这样的园林建筑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却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一段曲廊、一丛阶边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对烘托气氛无不起着微妙的作用。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有一华里(市里的旧称,1华里=500米)长,分成几段。每段房梁上都有油漆彩绘,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历

14、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一幅“嫦娥奔月”,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者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飞天图案的艺术精华,很有些“吴带当风”(北宋郭若虚评价唐代吴道子佛像画的话,意思是吴道子画的衣带迎风飘举)的味道,耐人寻味。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有时,在万绿丛中见一道飞檐,黄绿相间,相映成趣。大多数宫殿都铺着琉璃瓦。那大红色的柱梁,十分庄重。当然,也有例外,潭柘寺的大殿都是由灰色方砖铺地,墙壁灰暗,同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古朴淡雅,别具风采。北京周围的山水既有北方的粗犷,又有南方的秀丽,这正是建造园林的好地方。在依山傍水之处建一座庙宇,半山腰修一座亭子,湖

15、中建一座水榭。这时,可极少讲究对称,但考虑色彩对比却十分周到。山上的亭子要用大红和金黄的彩绘,水榭要灰暗些,庙宇要红墙绿瓦,显得庄严、肃穆。这只是我对北京园林粗浅的介绍,若想真正领略到其中的妙处,还是请您亲自来游览吧。总结的注意事项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2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3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总结的基本格式1、标题2、正文开头:

16、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3、落款署名,日期The summary of the note 1. We must seek truth from facts, our achievements are not exaggerated, our shortcomings are not reduced, and we must not resort to fraud. This is the basis for analysis and lessons learned. 2. Be well-organized. Summaries are written for people to see, disorganiz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