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散文答题模式(用4)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774730 上传时间:2017-10-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散文答题模式(用4)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记叙文散文答题模式(用4)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记叙文散文答题模式(用4)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记叙文散文答题模式(用4)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记叙文散文答题模式(用4)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散文答题模式(用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散文答题模式(用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文章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2、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3、环境描写作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 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衬托主题。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写的

2、作用: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4、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明线和暗线)(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时间 (5)地点 (6)作者的情感要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5、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

3、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插叙的作用有三: 一是,在叙事时运用插叙,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更鲜明、更深刻。 二是,运用插叙,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三是,加上插叙,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如:鲁迅在故乡中,回忆“我”与闰土儿时交往的几件事:听闰土讲捉小鸟,到海边捡贝壳,看瓜剌猹,看跳鱼。用的就是插叙。 (这样写,使机智勇敢、知识丰富的少年闰土与骨瘦如柴、麻木不仁的成年闰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了“鬼”,表达了作者渴望改造旧社会

4、的强烈愿望.) 在故乡里, (通过对楊二嫂二十年前身份、外貌、性格的描述,跟眼前的楊二嫂进行对比,把楊二嫂久经世故和市侩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6、如何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与作用A、分析标题的含义。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父亲的去世。再如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标题的表层含义是他们最后倒下的2姿势被固定在废墟里,深层含义是他们壮烈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永驻人们心中。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

5、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比如变色龙一文,标题“变色龙”就不是写善于变色的蜥蜴,而是比喻像变色龙一样的奥楚蔑洛夫。如四川眉山卷中拔掉那颗蛀牙一文的标题并不是写拔掉生病的牙齿,文题的“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文题告诉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学会去“爱” ,付出爱,才能健康、快乐、幸福B、分析标题的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比喻义;(2)语带双关;(3)确定文章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中心(5)文章线索;(6)新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富有哲理,引人思考。课文:羚羊木雕贯穿全文线索;藤野先生

6、表明写作对象;智取生辰纲关联主要情节;海燕象征或比喻;心声透露情感主旨。如2008 年江苏南京卷的田野上的白发中的“白发”:(1)“白发”是全文的叙事线索;(2)“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表明写作对象);(3)敲盆赶鼠、跪着插秧时的“白发”,突出母亲的辛劳(关联主要情节);(4)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对母亲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C 标题好不好?能不能换另外一个?”第一步,表明观点(如:不可);第二步,说出理由(围绕标题的作用);第三步,说出改后的标题的不足。如 2008 年浙江绍兴卷一只土碗的第 8题,参考答案:不可。理由是:(1)“一只土碗”作为小说线索,情节围绕它展开;( 2

7、)以“一只土碗 ”为标题,寓意含蓄,可以引起读者兴趣;(3)以“转变 ”为标题,过于直白,不够含蓄。7、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8、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先解释词义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情感。9、句子或语段的作用: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还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在结构上 :1、在文章开头: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2、在文章中

8、间:(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3、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总结全文、收束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从写作手法上:常有 A、开篇点题 B、为后文设伏笔 C、作铺垫 D 深化中心 E、衬托 F、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G、渲染 H、呼应、照应 I、对比 J、象征 K、先抑后扬 L、预示性作用。 310、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肖像描写

9、、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11、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A 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B 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C 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因为(

10、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12、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A 艺术类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B 人称类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13、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

11、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14、语言赏析:类型 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对 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如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

12、漂亮起来”。“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类型 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对 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修辞之美- 见第 13 个知识点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 ,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

13、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 xx 句,因为它 xx。15、品味句子和关键词。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答: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

14、/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16、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表现技巧:一是修辞手法:共八种。二是表达方式:有五种。其中描写可细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写哀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是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联想、想象等。 四是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

15、小见大、先抑后扬等。17、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5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

16、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1)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