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7.3-重力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7702839 上传时间:2019-09-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册-7.3-重力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7.3-重力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7.3-重力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7.3-重力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7.3-重力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7.3-重力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重力”一、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的第二节二、设计思想1、教学指导思想本节课指导思想为: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指导学生正确的认识重力的方向2、设计理念(1)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探究物理知识的方法,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2)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再现历史上的研究情景,将生活中的情景搬到课堂上来,从而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视听立体画面,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情境,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领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在动态真实环境

2、中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3、教材分析本节是在第一节“弹力”内容的基础上,研究另一种最常见的力重力。新教材对本节内容的安排,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比如:教材通过“河水为什么总是向低处流”、“跳伞的人为什么会落向地面”和“抛出去的物体为什么总会下落”三个例子使学生认识重力的存在;接着,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重力的大小的因素”,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4、学情分析 处在青少年时期的九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敏锐的观察力。通过上一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学习,

3、已掌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有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水往低处流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规律。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从生活现象的了解便于走向物理规律的认识,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所提出的要求和教材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学情,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并能用公式G=mg计算有关问题;(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2

4、、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分析实验数据,学会信息处理方法。(2)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验观察,强化理解重力方向。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2)培养学生交流与协作意识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精神;四、教学重点: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五、教学难点:重力方向的理解与应用。 六、教学准备根据课程设计需要,本节要准备两组实验和活动: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因素、探究重力的方向实验,因此,要在课前准备下列器材及材料:弹簧测力计、钩码。用瀑布美景、苹果落地、三峡泄洪等图片或视频,并按照教学流程设计好课件。七、教学过程

5、1、导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瀑布美景,引导学生思考“水往低处流”的原因,从而引出课题重力。2、引出重力概念(1) 观察现象让学生观看和重力有关的现象(课件:苹果下落雨中漫步),然后动手体验重力(上抛橡皮擦最终落回地面)。(2) 提出问题你还看到过哪些与此类似的现象?你认为这些物理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物体下落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充分鼓励学生讨论交流。(3) 建立概念在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得出重力概念: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4)总结拓展总结: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物重,用符号G表示。接着,设疑 “假如没有重力,

6、生活会是什么样的?”(让学生讨论回答),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也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的新教学理念。3、练习测量重力提示学生参照课本56页图13.23,利用备用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练习测量物体的重力(指导学生在自由状态下进行测量)4、探究重力因素(1)提出问题列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比较重力是否有大小?学生充分交流讨论说明自己的观点。然后提出问题: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2)猜想与假设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可能有如下猜想:猜想一:重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猜想二:重力的大小还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

7、越大,物体的重力越大。(3)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本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各个物理量可以怎么测量?”在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自己的意见,形成如下实验方案(通过课件展示)1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物重的大小2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一盒、3实验方案:验证猜想一:测量一块橡皮泥(质量为200克)的重力,并改变其形状,测出三组数据验证猜想二:测量一只钩码的重力,然后增加钩码的个数,测出三组数据4设计实验表格(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教师在这期间,走到学生中去,一是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二是解决学生实验中遇到的临时问题,三是对部分实验困难学生给予引导和帮助

8、,让他们不落队,也能顺利完成本实验。(要求学生把实验数据填入表中)(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引导各实验小组分别算出每次测得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用视频展示台展示几个实验小组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所测数据的特点,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由此得出Gmg这个计算重力大小的公式。进一步补充说明,关系式Gmg中各量的单位:G-牛(N)、m-千克(kg)、g-牛千克 (N/kg) ,在地球表面附近,g=98牛千克,其物理意义是: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同时说明在利用关系式Gmg进行计算式,各物理量必须统一单位。5、探索重力方向参照课本57页,引导学生

9、猜想重力的方向。然后,教师做演示实验:按照图13.2-5所示,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让学生观察细线的方向是否竖直?然后剪断细线,同时让学生观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下落?这样又一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教师此时再加以点拨: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的区别。接着,通过多媒体展示重力方向的重要应用重垂线。6、拓展重心知识通过课件展示:(1)均匀规则几何体的重心位置;(2)形状不规则物体重心位置的确定。7、师生共同小结 板书设计 重力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Gmg g=98牛千克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物体

10、的重心8、随堂练习巩固1. 恐龙的质量可达50 t,则它的体重为_N,相当于_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的体重 2重垂线是根据_的原理制成的,瓦工常用它来检查墙_,木工常用它来检查工作台_ 3物体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比公式Gmg中g表示物体受到重力与之比,约等于Nkg在要求不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 Nkg甲、乙两同学的质量之比是10:9,甲同学重为540N,乙同学重为N4. 下列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估计正确的是 ( ) A.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N B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0.15kg C.一只母鸡的重力大约是1.5N D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0.5kg 5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11、A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 B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C.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D重力的单位是kg6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见大瀑布 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再也回不来C物体将失去质量 D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口里9、作业布置动手动脑学物理1.2.410、教学反思1.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学法的指导是当前教学方法的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节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由于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到力,对于应用力的知识来研究常见力还是不太熟练,所以本节课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完成教学,并获得了成功。3.通过实验探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提高了综合思维能力。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