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约因素及破解对策_论文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97689713 上传时间:2019-09-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约因素及破解对策_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辽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约因素及破解对策_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辽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约因素及破解对策_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辽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约因素及破解对策_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辽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约因素及破解对策_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约因素及破解对策_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约因素及破解对策_论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辽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约因素及破解对策 摘 要 辽宁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二是“三农”问题困扰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三是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水平下降;四是人口生活质量状况偏 低。为此,相应地对策是:把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到辽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全过程;把解决三农问题提到辽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以体制创新为着力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与此同时,变革上层建筑,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辽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水平。 关键词 辽宁;小康社会;制约因素 一、辽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约因素 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部的南

2、端,与河北、内蒙古、吉林为邻;以鸭绿江为界与朝鲜半岛隔江相望;南部濒临黄海、渤海,与山东隔海相伴。全省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总人口约4238万,占全国人口%;其中有满、蒙、回、朝鲜等43个少数民族,占省内总人口15%;下辖14个地级市,56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19个县,8个自治县。 辽宁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一)城乡之间、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从14个城市排序第一位的大连GDP(亿元)与排序第14位的阜新GDP(亿元)比较,大连是阜新的倍,从27个县排序第一位的长海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251元,与排序第27位的朝阳县1347元之相比较,长

3、海县是朝阳县的倍,从33个市区排序第一位的大连市甘井子区,农民人均收入6369元,与朝阳龙城区农民人均收入2120元作比较,甘井子区农民收入是朝阳龙城区农民收入的三倍。辽宁的沿海城市大连与中西部城市的发展差距也比较大。大连市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活质量、基础设施在全国城市排序分别为第10、18、24、8位,仅环境竞争力一项名列全国第5位。大连市的GDP总量分别是阜新的倍,朝阳的倍,铁岭的倍,本溪的倍,辽阳的7倍,丹东的倍,葫芦岛的倍,营口的倍,锦州的倍,抚顺的倍,盘锦的倍,鞍山的倍,沈阳的倍。 (二)“三农”问题长期困扰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在这方面面临问题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

4、方面: 1.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比较低。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农业产业的生产方式仍然停留在传统自然经济和农户状态,地区农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尚未形成,农业组织发展滞后,缺乏现代流通体制和业态支撑,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比较低。由于诸多的因素制约和影响,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辽宁省有9个县(即:西丰、建昌、建平、喀左、彰武、义县、阜新、康平、朝阳),低于全国和辽宁省平均值;有三个市区(即:葫芦岛市南票区和朝阳市的龙城区、双塔区)低于全国和辽宁省平均值。贫困县主要集中在辽西北地区。 2.贫困人口还有相当大的比例。辽宁省按九个县计算贫困人口,约为138万左右;市区贫困人口

5、(三个区计算),约为万人左右;中等发达县乡、市区和比较发达县乡、市区的贫困人口约为10万左右。辽宁省贫困人口总量约为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4328万的%。 3.农民购买力低、消费不振。食品消费支出比重,全国平均值,辽宁为;衣着消费支出比重,全国平均值为,辽宁为;家庭用品及服务比重,全国平均值为,辽宁为;居住消费比重,全国平均值为,辽宁为;医疗保健消费比重,全国为,辽宁为;交通通讯消费,全国平均值为,辽宁为;文教娱乐消费,全国平均值为,辽宁为;杂项商品和服务消费比重,全国平均值为,辽宁为。从以上各项综合消费指标分析,辽宁整体消费结构系统,多数低于全国平均消费水平。 4.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由于基础教

6、育和职业教育投入较低,劳动力素质提高缓慢。在调研的90%以上的县、乡,科技体制未理顺,农村科技人员流失严重。植保站变成了良种推销点,畜牧站变成了种畜销售站,农机站变成了农机销售点。农村医疗和防疫体制已经完全破坏,设施、人员、投入、制度、保障已不存在。2017年11月,辽宁省内的黑山县,发生禽流感,只能紧急动员北宁市、锦州市和全省的资源防治和治理,不仅成本高,而且代价也相当高,充分暴露了农村科技体制、机制和运行存在的问题。 5.辽宁农村2001-2017年实现小康社会程度分析。从综合指数、社会结构、经济效益、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方面分析,辽宁在全国位次第五。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1998)年,全

7、国平均值为%,辽宁为%排名第三;失业保险覆盖率,全国平均为%,辽宁为80%,排名第三;全国失业救济覆盖率与再就业率分别为%和%,辽宁为%和%;教育资源综合系数在校率,(1995年)全国平均,辽宁为,排名第九;人均受教育年限(1999年)全国人均受教育年限,辽宁为,排名第五;高等教育入学率(1999年)全国平均值为,辽宁为,排名第四位;城市化率(1998年)全国平均为,辽宁为,排名第四位;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人)(1998年)全国平均为,辽宁为,排名第25位;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人)(1998年)全国平均值为,辽宁为,排名第20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1990年)全国平均为岁,辽宁为岁

8、,排次第10位;传染病发病率(例/10万人)(1995年)全国平均,辽宁为,排名第15位;每万人拥有病床数和拥有医生数(1998年)全国平均值分别为%和%,辽宁分别为%、排名第3位和%、排名第5位;污染治理费用占GDP比重(1999年)全国平均%,辽宁%,排次13位;农村自来水率(1999年)全国%,辽宁%,排名12位;城市用水普及率(1997年)全国%,辽宁,排名第9位;运输(公里/千平方公里)和通讯(局用交换机容量门/千人)状况(1998年)全国平均值为和,辽宁分别为(排名第15位)和(排名第8位)。从农村恩格尔系数百分比方面分析,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平均水平为辽宁为,相差个百分点。统

9、计数字说明:辽宁农村教育、科技、产业、文化等发展相对落后。 (三)从工业竞争力、支柱产业、服务业三项指标分析,辽宁经济整体竞争力水平下降。1978年以来,特别是“八五”以来,辽宁经济整体竞争力位次后移。1978年第三位,1986年第六位,1991年第五位,1996-2000年第九位,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978年占全国%,1999年占全国%,减少个比百分点。年平均增速%。 (四)辽宁人口生活质量状况在全国省区排序中居中偏后。按不同统计方法测算(从物质保障、教育、居民与生活条件、健康、社会保障、环境评价)如下:辽宁省在全国排位为物质保障排名17位,教育指数排名为3位,居民与生活条件指数为第14位;健

10、康指数为第4位,社会保障指数为第2位;环境指数为第14位。从以上指标评价,辽宁在全国省区排序中居中偏后。 二、辽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对策 辽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应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这个主题,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着力点,以调整和优化结构为主线,以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重点,以基础建设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和谐辽宁建设为保障,推动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努力把辽宁省建设成国家新型产业和新型材料基地,促进新的经济增长区域形成,基本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为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

11、一)把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贯彻到辽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具体目标是:确保“十一五”时期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增幅持续达到或超过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沿海省份的平均水平。全省生产总值预期平均增长11%左右,2017年人均比2000年翻一番;单位生产总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充分认识到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重点是:规划、体制机制创新,选配好各级领导班子的干部。做到: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与国外。创新是辽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总结经验教训,按照经济规律,做出战略的重大调整。既要重视速度,更要重视质量

12、,抓住机遇,顺势发展。 (二)把解决“三农”问题提到辽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抓出成效来。方法应是抓先进典型和落后地区,带动中间部位协调发展。重点部位是沿海和辽西。具体做法是:发展农业产业合作组织。模式有两类:一类是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二类是专业合作社+农户,借鉴农业部在广东试点经验,推进农业产业化,使农民手中的农产品卖出去,切实增收;推广长海县的政府搭台、科研院所提供成果,公司为载体,银行为中介,农户为基础的模式;创造出一条新的使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来;发展农村经纪商务。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拓展农村市场流通、组织产业化经营、扩大出口份额,工商联手发展服务业,培育农村消费,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13、,规范农村市场,重组创新农村供销合作社组织系统和农村信用社金融体制;大力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推广连锁经营、扩大农村便利店,以优惠政策支持农村流通体制改革,以农业产业公司为载体,探索农村人口向中小城镇转移。目前,辽宁省农村人口比例占全省人口数量的%,城镇人口占全省人口数量的%。充分利用户籍管理改革政策引导农民工(特别是中青年技工)向中小城镇企业转移;用23年时间完成5万平方米以上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任务和领导干部包案下访任务的“民生三大工程”;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实施农业的综合开发。借鉴温州、济源、农安、苏南、珠江模式,学习山东省“二委一肩挑”经验,加大撤乡并村力度,

14、大力削减村官,提升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小康社会组织的能力;关注农民健康,推进以合作医疗为主体的医保。扩大人口覆盖面,改革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和强化医疗保障和卫生监察体系。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调整和优化社会卫生资源配置,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增强对重大疾病的控制能力,努力提高农村人口寿命和综合素质;高度重视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基础作用。辽宁的教育水平在全国属中上水平。但是,想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要用足、用活、用好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有关政策。大力发展初、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整合高等教育资源,抑制高等教育成本增长过快、过高,防范高等教育投资风险,加大审计高校人事、组织

15、、招生、教材、基建、领导干部的游山玩水、出国旅游、用公款买私房、兑现国有资产等腐败问题的力度。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教社、教辅合理分流,课程流程强化实践应用性,促进高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多元化城市发展。辽宁省人居面积特别是农村人居,在全国位置排后,要通过规划发展小城镇,通过房地产市场化推进农村住房面积扩大,利用工业优势反哺农业、农村、农户,走出一条适合辽宁经济与社会发展之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社保、救济、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与个人储蓄相结合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和谐辽宁。 (三)以体制创新为着力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16、辽宁在九五、十五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农业不稳。经济和社会专家们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指出:辽宁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把工业做强、农业做长、服务业做宽,才能真正发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排头兵的作用。深化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把股份制改造,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转换机制的方向和重点。扶植30-50亿元利税大型企业发展,强化内部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寻融投资体制改革。在吸收外资基础上,重点吸引国内发达地区资本到辽宁兴业;加速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高加工原材料工业基地的建设,精细化产业分工,重点发展石化、冶金、建材、装备制造业,中国装备辽宁先行,中国制造辽宁先造,中国创新辽宁先创;以科技创新为新的动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省内高新技术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