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7687711 上传时间:2019-09-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疏通文意,识记重点文言词语。2.背诵、默写全文。【过程与方法】1.理解文章主旨,领会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背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

2、室”。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基础梳理1.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德馨(xn) 鸿儒(hng r) 苔痕(ti) 案牍(d) 西蜀(sh) 调素琴(tio) (2)古今异义山不在高 (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惟吾德馨 (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无丝竹之乱耳 (古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身体。今义:形状)(3)词类活用有仙则名 (名词作动词,出名)有龙则灵 (名词作动词,显出灵异)惟吾德馨 (名词作形容词,品德高尚)苔痕上阶绿 (名词作动词,蔓上)无丝竹之乱耳 (形容词的使动

3、用法,使扰乱)无案牍之劳形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4)一词多义 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之 无案牍之劳形(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可不译) 2.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长安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3.背景探寻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

4、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令是个势利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就故意刁难,半年内就逼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整体感知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室”不“陋”来表现居室主人的品德高尚?居室环境,交往之人,日常生活。2.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这是什么写法?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托物言志。3.读陋室铭,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刘禹锡生活在唐代中后期,他对当时的社会相当不满,虽奋力抗争却屡遭失败,以致仕途坎坷,

5、多次被贬。但是,他并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以文明志,表现了他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刚正不阿的品格和对达官显贵的蔑视,并对当时世风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文本探究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有何深刻含义?“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彩。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4.“谈笑

6、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室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7.“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陋”

7、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板书设计拓展延伸刘禹锡名句集锦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得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课后作业写一篇300字左右托物言志的短文。如杨柳,松树,白杨。菊花,梅花等。第二课时温故知新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刘禹锡的“陋室”,感受到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这节课我们来一起探讨莲花的品质,了解周敦颐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基础梳理1.字词清单(1)生字注

8、音蕃(fn) 淤泥(y) 濯(zhu) 清涟(lin) 不蔓不枝(mn) 亵玩(xi) 鲜有闻(xin)(2)古今异义亭亭净植 (古义:立。今义:种植)(3)词类活用不蔓不枝 (名词作动词,长枝蔓;生枝杈)香远益清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显得清芬)(4)一词多义 濯清涟而不妖(清澈)清 香远益清(清幽) 香远益清(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远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距离长) 1.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自号“濂溪先生”,汉族,北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有爱莲说周元公集太

9、极图说通书等。2.背景探寻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周敦颐任南康知军,在星子开凿爱莲池,盛夏之夜,莲花怒放,香气袭人,美不胜收。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参经悟道,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写下了这篇文章。整体感知1.本文从哪几个角度写出了莲花的哪些品格?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哗众取宠、庄重、质朴) 外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豁达大度,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美名远扬)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独立高洁,自尊自爱令人敬重)2.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作者心目中的君

10、子有种种美德,我们只能通过莲的形象来探求。“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文本探究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比作君子。描写句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的品质: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孤高自诩,洁净而又庄重。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

11、,不敢轻侮。2.课文中作者列出了哪几种花?莲花、菊花、牡丹。3.这三种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莲花(周敦颐)、菊花(陶渊明)、牡丹(世人)。4.这三种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菊花,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莲花,花之君子者。5.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6.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而“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世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7.找出课文中的原句,

12、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德者鲜惋惜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君子者无赞美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利者众讽刺板书设计拓展延伸关于“莲”的诗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李白采莲曲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张籍春别曲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转课后作业1.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说说你最喜爱哪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原因。例:我喜爱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2.以你对牡丹、菊花的独特认识,试模仿爱莲说的写法,写一篇牡丹赞或爱菊说。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