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恶性叶甲的特征及防治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97601 上传时间:2016-11-25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柑桔恶性叶甲的特征及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柑桔恶性叶甲的特征及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柑桔恶性叶甲的特征及防治(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锄头农业技术库柑桔恶性叶甲的特征及防治 形态特征成虫长椭圆形,雌虫体长 米,体宽 米,雄虫略小。头、胸及鞘翅均为蓝黑色,有光泽,口器、足及腹部腹面均为黄褐色,胸部腹面黑色。触角 11 节。其基部至复眼后缘有倒“八”字形沟纹。前胸背板密布小刻点,在每一鞘翅上小刻点排为 10 纵列。卵长椭圆形,长约 米,初为白色,后变为黄白色,近孵化时为深褐色,卵壳外有黄褐色网状黏膜。幼虫共 3 龄,末龄幼虫体长 6 毫米左右。头部和足黑色,胸、腹部草黄色,半透明。前胸背板上有半月形的硬皮,分成左右 2 块,中、后胸两侧各有 1 个黑色突起。背部常有自体内排泄出的呈灰绿色的粪便及黏液。蛹椭圆形,长约 米,初为黄

2、色,后变为橙黄色,腹部末端有 1 对色泽较深的叉状突起。发生规律恶性叶甲在浙江黄岩、四川南充、贵州惠水每年发生 3 代;江西南丰、湖南每年 3;福建南部每年 4 代;广东潮阳每年 6。各地均以成虫在腐朽的枝干中或卷叶内越冬。各地均以第一代幼虫为害春梢最为严重。成虫散居,活动性不强,非过度惊扰不跳跃,有假死习性,可为害嫩叶、嫩茎、花和幼果。卵多产于嫩叶背面或叶面的叶缘及叶尖处,绝大多数 2 粒并列,卵周围的叶片组织微呈黑色。幼虫喜群居,孵化后先在叶背取食叶肉,留存表皮,长大一些后则连表皮食去,被害叶呈不规则缺刻和孔洞,尤喜为害嫩叶和嫩芽。若幼虫背上的粪便和黏液污染嫩叶,经 1 天后叶片即焦黑,严

3、重的经 3后萎缩脱落。幼虫老熟后沿枝干爬下,在地衣、苔藓、枯死枝干、树洞及土中化蛹。虫蛹分布在距主干 、深 1 厘米左右的范围内。地衣、苔藓、枯枝、枯叶、树洞等较多的桔园,提供了恶性叶甲化蛹和越冬的有利条件,其为害程度一般较重。已发现的恶性叶甲天敌有猎蝽、蠼螋、蚂蚁、瓢虫和白色霉菌等,其中以寄生于幼虫及蛹上的白色霉菌为优势种,在温度高的地区成为抑制该虫的重要因素。防治方法(1)消除有利于越冬和化蛹的场所。用松碱合剂(春季发芽前用 10 倍,秋季用18)灭杀地衣和苔藓;清除枯枝、枯叶和霉桩;修剪时剃平剪口,涂以保护剂;树穴用石灰和水泥填塞。(2)诱杀虫蛹。在幼虫老熟开始下树化蛹时用带有泥土的稻根放置在树叉处,或在树干上捆扎涂有泥土的稻草,诱集化蛹,在成虫羽化前取下烧毁。(3)初孵幼虫盛期药剂防治。在初孵幼虫盛期(主要是第一代)喷药防治,药剂有:氰菊酯(敌杀死)乳油或 20%的氰戊菊酯(速灭杀丁)乳油 3000液、90%晶体敌百虫或 80%敌敌畏乳油或 50%马拉硫磷乳油 800液、鱼藤粉160液、20%好安威乳油 1000 倍液等。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