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虹口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587017 上传时间:2019-09-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虹口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5年虹口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5年虹口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5年虹口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5年虹口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虹口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虹口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附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虹口区2015年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8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欲把西湖比西子, 。 (饮湖上初晴后雨)2、 ,雪尽马蹄轻。 (观猎)3、欲说还休, 。 (丑奴儿)4、吾视其辙乱, ,故逐之。 (曹刿论战)5、 ,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67题(4分)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残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6、“乱花”的意思是_。(2分)7、对

2、诗歌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2分) A首联简洁明快地勾勒出西湖的水态。 B颔联描绘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写出春草浓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接抒发诗人春行的喜悦心情。(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810题(8分)登泰山记(节选)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

3、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界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8、选文是清代著名 派文学家 (人名)的作品。(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分)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10、选文笫段内容是: (3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田子为相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两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

4、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感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注释: 归休:休假回家。馆:这里指“家”。造:往或者到。11、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 (1)为相三年不食乎?( ) (2)田子愧惭走出(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3分) 子安得此金? 13、“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句中的“欲”在文中指:(3分) (1) (2) 14、“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表现了(2分): 二、现代文(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20分)我国力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为何要让马铃薯成第四大主粮 马铃薯是菜还是粮?在1月6日举办的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丰富多彩

5、的马铃薯主食制品令人大开眼界。马铃薯全粉占比4 0%的馒头、面包,马铃薯花生冰冻曲奇、马铃薯榛子千层酥、马铃薯芝士蛋糕等,都颠覆着人们对马铃薯的认知。 农业部副部长在会上表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马铃薯主粮化发展,努力推动形成马铃薯与谷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据介绍,马铃薯有望成为稻米、小麦、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粮作物,种植面积将逐步扩大到1. 5亿亩,年产鲜薯增加2亿吨,折合粮食约为5000万吨。专家表示,马铃薯主粮化的内涵,就是用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作为我国三大

6、主粮的补充,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 据介绍,未来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仍呈刚性增长趋势,到2020年粮食需求增量在1000亿斤以上。但受耕地、水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水稻等口粮品种继续增产的成本提高、空间变小、难度加大,需要开辟增产的新途径。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特别是开发利用南方冬闲田,扩种马铃薯潜力很大。此外,我国马铃薯产量相对较低,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潜力更大。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主任介绍,马铃薯被称为“十全十美”的营养产品,富含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低,有利于控制体重增长、预防高血压、高胆固醇以及糖尿病等。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改善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专家建议,马铃薯主

7、粮化涉及科研、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多环节,需要不断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力量攻关。强化规划引导和主粮化技术模式攻关。加快选育一批优质、高产、抗逆、综合性状优良、适宜主粮化的专用品种。同时加强主粮化加工工艺改进和完善。开展不同马铃薯品种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研究最优的配比,开发最好的产品。重点攻关马铃薯全粉占50%的面条、馒头、米粉等配方及加工工艺流程,加快研发适宜马铃薯主粮化的加工机械等。15、第段的作用是:(4分)(1) (2) 16、第段运用了 说明方法,作用是 (4分)17.让马铃薯成为第四大主粮的原因是:(4分)(1) (2) 18、(5分)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文中第 段后, 尤其从节水角度

8、来看,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马铃薯生长需水较少,其最低蒸腾系数(需水量)只有350,而小麦、水稻分别是450和500。在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谷物类作物生长发育困难,而马铃薯不仅能正常生长,还能减少水土流失。 理由是: 19、对第段内容理解最恰当的是:( )(3分) A强化进行科研、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技术模式的攻关。 B强化主粮化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推进主粮化有序开展。 C加快选育优质、高产、综合性优良、适宜主粮化的专用品种。D重点攻关加工流程加快研发适宜马铃薯主粮化的加工机械等。(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0分)借

9、书往事查一路 借书,是往事,是我生活中的昨日之景,是无法淡去的。它曾经是一代人的生活习惯,或者说是生活内容的一个部分,其中包含的细节,有比书本身更深长的意味。上个世纪,文娱生活贫乏,书与电影几乎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全部。彼时借书,充满新鲜感,如赴心灵之宴,代表着去接受一个未知的、精彩的世界。去借书的路上,幸福感很强烈,如同去跟恋人约会,是一件让人心动的事。 在一些电影里,常出现书的镜头。公园的长椅上,两位地下党接头,一位手持一本雨果的悲惨世界,这是暗号,接上了;恋人在湖边约会,男青年手持一本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话题由此展开;或者某位侠客去图书馆借某本书,打开,书页被剜去,藏着一只勃朗宁手枪。

10、当时人的精神世界比较单纯,所接受的新事物也少,难免为此兴奋和激动,觉得外国作者人名和书名特洋气,书中藏枪,感觉特神秘。 这是早期的诱因,让许多生活中很自尊的人,往往在借书环节上,死皮赖脸,矢志不渝。 因为物质匮乏,那时书往往会成为人们的珍爱。记得我的三年级语文老师将水浒故事讲得引人入胜,传说中他有本水浒传,几位同学寻机溜进房间搜导未果。全班依次去借,无一例外都哭着回来。后来才知道,确实有套水浒传被层层旧报纸包着,被老师吊在屋梁上,一群蜘蛛在上面织网捕虫,娶妻生子。我经过他房间的时候,总不禁对门缝里瞧醮,觉得屋子里热闹又神秘,不仅住着老师,还住着梁山一百单八将,还有阎婆惜、景阳冈的老虎。 高中课

11、堂上,正上袁枚的黄生借书说。有同学问“老师您借过书吗?”老师不知是计,顿时眉飞色舞,吐沫似绵绵细雨把坐在前排同学的后颈脖都给淹湿了。下课铃响,全班一起起哄:“书非借不能读也”,一起 (A拥B走C溜D挤)到老师房间,抢光了书架。老师哈哈大笑一一他终于豁出去了,自己动手干脆把那张“谢绝借阅”的字条也给揭了。 那时,在人际交往和增加感情方面,借书是很好的媒介。一位好友的爱情故事正是从借书开始的,高中时,身后的女孩秀外慧中,于是他不断地回头向她借书,把脖子都扭酸了。渐渐书中夹了个字条,字条的内容由浅入深两人感情瓜熟蒂落方为人知晓。而那些像苍蝇嗡嗡闹的一群,都被她严词拒绝。后来,我询问了我身边的六对夫妻

12、,他们中的男人坦白,都是以“借书”作掩护,才收获爱情的。 物质条件的极大满足,填平了人的欲求。面对精神的美味,已经不再有饥饿感。当物质与精神的粗粮,将我们重重包围的时候,无论什么也不能让人觉得新奇,一切都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包括想读一本书,太容易满足了,点一下鼠标即可。无须借书了,也告别了借书之趣。 因此,我常常怀念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光。刚刚分配到单位,青春而热情。与朋友凑在一起就讨论一本书,而不是房子、车子、股票。然后约好了,去彼此的住处借阅。 回来的路上,阳光总会很好,走在和风中,持一册书在手,自觉文雅而芬芳。20、第段空格处应填的词是( )(2分) A拥 B走 C溜 D挤21、联系全文,说说文中有哪些借书之趣:(6分)(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