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朝阳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583824 上传时间:2019-09-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北京朝阳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北京朝阳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北京朝阳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5北京朝阳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5北京朝阳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北京朝阳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北京朝阳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一) 语 文 试 卷 2015.5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0页,共四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24分)(一)选择(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宵”本义为夜晚,是一个的形声字,声旁为“肖”,形旁为“宀”。“宀”表意,它在甲骨文中写作 ,像房屋,表示入夜后人多在屋内。元宵节是 节日。它原本叫“上元

2、节”,由于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都在晚上,所以人们更加习惯用“元宵”来代替“上元”,表示“上元节的晚上”。元宵之夜,人们会食用象征团圆的“圆子”,因此这种食品也被称为“元宵”。据说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之后,一天听到北京城里大街小巷到处都在叫卖元宵,不由“怒发冲冠”,认为“元宵”与“袁消”谐音,很不吉利,于是下令将元宵统统改名为“汤圆”。但是这位短命皇帝不久便驾鹤西去,“元宵”的名称却没有因他而消失,直到今天大家还都这样叫着。和“宵”字形相近的有“霄”。只要把握住它们形与义之间的关系,识记和区分这两个字就不是难事。1. 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怒发

3、冲冠(un) “上”字的笔顺是: 丨 B怒发冲冠(un) “上”字的笔顺是: 丨 C怒发冲冠(un) “上”字的笔顺是: 丨 D怒发冲冠(un) “上”字的笔顺是: 丨 2. 下列词语书写的一项是(2分)A气冲霄汉 通霄达旦 九宵云外B气冲霄汉 通宵达旦 九霄云外C. 气冲宵汉 通宵达旦 九霄云外D气冲宵汉 通霄达旦 九霄云外3把下列三个词语填写在文中的横线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传统 中华民族 重要的 A. B. C. D.4. 下面是一副描绘元宵节的对联,根据上联,下联对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上联:灯月千家晓 下联: A. 山野万里香 B. 秋高半月明 C. 笙歌万户春 D. 一

4、街太平歌5. 文中谈到了汉字的谐音,谐音指的是词语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形、意思不同的词。歇后语常利用汉字的谐音特点,例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取的就是“青”和“清”的谐音。下列歇后语,属于利用汉字谐音的一项是(2分) A. 二郎神的慧眼有远见 B. 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C. 孔夫子的背包书呆子 D. 绿绸缎上绣牡丹锦上添花6. 下面是老师向同学们展示的一幅书法作品,用一个词评价这幅作品,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浑厚圆润 B. 潇洒飘逸 C. 端庄雄健 D. 纤细柔美(二)填空(共12分)7默写(共6分)(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1分)(2) ,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

5、1分)(3)泰山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尊为“五岳”之首。孔子曾云“登泰山而小天下”,而“ , ”的诗句,既表现出泰山的雄伟,也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一直为后人称道。(2分)(4)论语是儒家经典,讲述了很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值得我们回味。请你从中选出两句,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出的是“ , ”。(2分)8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填空。(共6分)1.他打听明白了,只要有一百块钱,就能买一辆车。一天要是剩一角的话,一百元就是一千天,但他下了决心,他得买车!他不吃烟,不喝酒,没有任何嗜好,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有不成的。整整三年,他咬牙努力,凑足了一百块钱!2. 他不能再等了,恰好有辆刚打好的车,

6、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多,本来值一百多,车铺愿意少一点。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车主打算凑到一个整数。祥子又把钱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3. 车主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单,拿着。”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的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4. 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心血,简直没有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7、5.怎样过这个“双寿”呢?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的体面的人,最好是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类的东西。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6.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儿了。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都是自己的。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两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也不例外。上面第1-3幅画主要讲述了祥子 的经过,第5幅画的配文中提到的“双寿”是指 ,由此可以看出祥子 的心理,第6幅画的配文说“希望多半落空,祥子也不例外”,此后不久,就发

8、生了 的事。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9-12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选自欧阳修醉翁题记)乙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赗敛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缞绖(cu di)丧服。亟(j

9、)急迫地。寓居士人指寄居在外的读书人。赗(fng)敛棺椁指下葬用的物品。怃然怅然失望的样子。赒(zhu)救济。9.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杂然而前陈者 陈: (2)范文正公守邠州 守: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翻译: (2)即彻宴席,厚赒给之 翻译: 11. 在古汉语中,“毕”有下面三个解释,文中“使毕其事”中“毕“的意思是 。(填序号)(2分) 轻快,敏捷。 完成,结束。 全部,全都。12. 甲文中“太守”与“滁人”同乐,乙文中“范文正” ,他们的行为都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2分)三、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阅读开窍,完

10、成第13-16题。(共14分)开窍的日子舒乙开窍,对小孩来说,是个大事。北京人,形容小孩处于懵懂状态,全然糊里糊涂,叫作“没开窍”。突然间,到了一定岁数,不知何故,小孩开了窍,前后判若两人,一下子变聪明了许多。大人对他的变化有明显感觉,于是,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孩子开窍了。我上过幼儿园,在今日北京帝王庙的东小跨院里,当时,这大概属于香山慈幼院的什么附属机构。妈妈后来说:舒乙小时候上幼儿园完全是走形式,终日一言不发,一动不动,呆若木鸡。最后,毕业时,幼儿园很不好意思地也发给他发了一份结业书,是坐“红椅子”的,意思是排名倒数第一。上小学也是如此。当时为了掩盖我们的身份,不被日本人注意,我们都改了名随

11、母姓。我改名“胡小逸”。有一天,老师发考卷,按考卷上学生自己填写的名字一一唱点。念到我这儿,一声“胡小兔”,全班顿时哄堂大笑,老师自己也狂笑不止。我竟然在写“逸”时,忘了写“走之旁”,变成了“小兔”。抗战后期,我到了重庆北碚,在北碚朝阳小学念了4年,直至小学毕业。我入校之后,依然愚钝,每次考试成绩均属下等。父亲昵称我为“傻小子”,以为一起正常,不必担忧。他经常仔细地观察我,在我的日常行为中找出许多有趣而可爱的细节,还仔细地讲给他的朋友听。妈妈则不然,常常在课余费劲地辅导我,练习用注音符号拼音,一遍一遍地叫我读“b”“p”“m”“f”,我却一会“b”“p”“f”,一会“b”“p”“m”,且全然不

12、知这四个音为何物。妈妈一脸苦笑,频频摇头,以为此子 (贻笑大方/不可救药)。这样,熬到了四年级,我的名次居然一点一点地前进,进入了前几名,还当了班长,得来全不费工夫,好像什么特别的事也没有发生似的。那个时候,学校里已经有了学生会,实行学生自治,即使是小学也要实行。一来二去,我竟然当上了全校的学生会主席,是选上的。父亲认为这一切都极有趣,他买了一只鸭子,叫我送给老师,郑重地写了一张条子,说“奉上肥鸭一只”,还签了自己的名字。他可能觉得这个学校气氛不错,又自然,又活泼,傻小子竟然当上了学生会主席,好玩好玩。我们学生会自己制定一些规矩,上课不准迟到,每天轮流打扫教室,定期实行大扫除等等。对违规者要实

13、行惩罚。有一次,我自己违了规,倒了霉。北碚有一座远近闻名的自然博物馆,尤以生物学科的标本丰富多彩而著称。里面有一位科学家,叫施白南,是鱼类科学家。他是妈妈的老同学,常来我家走动,很爱孩子。有一天,他盛情邀请我们几个孩子去他家做客,说要做好吃的给我们吃,还要给我们看他的各种标本。这一吃,一看,就费了工夫。中午返校时便迟到了。按我们自己定下的规矩,迟到要罚跪。没办法,下了课,跪在黑板前示众,时间不长,三五分钟而已,丢了大脸,这叫 (自投罗网/自食其果)吧,害得差不多整个学校的学生都跑来“参观”。轻松愉快,各种爱好完全顺其自然的发展,这便是我那时的生活状态。顺其自然,这大概是父亲的儿童教育观的最核心

14、的内容。和这个观点相反的则是“拔苗助长”,愣是把大人的意志强加到孩子头上。其实,不管多笨多傻的孩子,自有他自己的爱好和专长,这几乎是天生的。顺其自然就是要顺着这些与生俱来的专长和爱好,不逆着它,让它自然发展,走到哪儿算哪儿。父亲不过问我的功课如何,也不要求考100分,更不要求门门都得100分。相反,他一旦发现我对什么有了点兴趣,便马上跑过来帮助我,辅导我,鼓励我。比如说画画。有一段时间,我突然对齐白石有了兴趣。原因是妈妈由北平带了两张齐白石老人的画到重庆北碚。一张画的是小雏鸡,顶上面是一只鸡笼,一群小鸡,足有十几二十只,由笼中飞奔而下,非常活泼。这是一张齐白石的精品,父亲极喜爱,挂在屋中,常常一个人对着它默默地欣赏,一看就是很长时间。来了客人,他会滔滔不绝地大讲特讲这张画的好处。还有一张是由两小幅斗方裱在一起的,一方蟹,一方虾,也是齐白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