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高考)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周练过关(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7581944 上传时间:2019-09-05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新高考)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周练过关(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浙江新高考)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周练过关(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浙江新高考)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周练过关(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浙江新高考)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周练过关(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浙江新高考)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周练过关(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新高考)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周练过关(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新高考)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周练过关(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练过关(六),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一、判断题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和而不同”理念是一脉相承的,这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答案 F。“一脉相承”可印证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而不是博大精深。 2.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答案 F。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3.南方人偏爱咸粽子,北方人青睐甜粽子,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 答案 F。南北方人端午习俗的不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特点,表明了南北地区文化的差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18,19,20,4.“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答案 T。 5.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答案 T。 6.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能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答案 T。,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选择题 7.余秋雨写的寻觅中华一书,系统地表述了作者一步步寻觅出来的中华文化史。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发展的是 A.秦的统一 B.宋明理学 C.春秋百家争鸣 D.汉代儒学至尊,1,2,3,4,5,6,7,8,9,10,11,12,13,1

3、4,15,16,17,18,19,20,解析 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发展的是秦的统一,A符合题意。 宋明理学对后期封建社会发展影响较大,春秋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汉代是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B、C、D不符合题意。,8.有人这样说中国字:“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汉字像一幅画,生动表现了文字的内涵(如图)。材料表明 A.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B.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C.文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D.汉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图中汉字“安”所

4、表达的内涵体现了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A正确; B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C将汉字与文字等同起来; D错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9.汉字最初有甲骨文、金文,秦始皇为统一汉字书写,采用小篆。我国各地乡音不同,但书面语言相同。文字的统一与各地方言、乡音并存,在相同中保留着特色,促进了不同地域思想文化的交流和国家政令的畅通,对实现国家统一和多民族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表明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具有无比优越性 汉字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一脉相承的重要标志 汉字是传播中华文化、推动中外交流的主要媒介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5、A. B. C. 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我国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汉字“具有无比优越性”的说法错误,排除; 汉字的演变过程表明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符合题意; 大众传媒是传播中华文化、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错误; 汉字促进了不同地域思想文化的交流和国家政令的畅通,表明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知识点。史书典籍

6、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能直接体现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故正确,选A。 错误,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10.在我国,传世的浩瀚史书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通史、断代史等体例,这些史书是 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的具体体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A. B. C. 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错在“全面接受西方文化”上; 与实现中华文化复兴没有直接关系。,1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

7、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文化兴”必须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全面接受西方文化 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挖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见证 A. B. C. 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如图是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所书的环读诗四言诗句(晓河澄雪,皎波明月),从任何一字起,或左行,或右行,皆成二句四言诗,妙趣横生。这幅作品 以优美的书法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以新颖的结构表现了诗词的鲜明独特魅力

8、 以隽永的隶书呈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美好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心中的爱国情感 A. B. C. 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丰子恺将传统的诗句变成可以环读的四言诗句,以新颖的结构表现了诗词的鲜明独特魅力;透过这些文字,还可以看出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的底蕴,以隽永的隶书呈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符合题意; 材料反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没有体现源远流长,不符合题意; 诗句中没有涉及抒发作者心中的爱国情感,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

9、9,20,13.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后代把他奉为“脉学之宗”,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象中诊断病情。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就,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这说明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特征 我国古代医学技术具有实用性的特点 我国古代医学技术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A. B. C. 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象中诊断病情,说明我国古代医学技术具有综合性、实用性的特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具有包容

10、性,不选; 我国文学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4.为了向经典致敬,导演李六乙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别出心裁推出四川方言版茶馆,并对舞台背景、人物道具等作了现代化的处理,使观众仿佛置身于老成都的街头,亲身体验巴蜀文化独有的魅力。这体现了 文化在继承的过程中发展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者 一方水土涵养着一方文化 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群众的需要 A. B. C. 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材料并

11、没有体现文化继承,因此不选; 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表述错误; 四川方言版茶馆由李六乙创作,使观众仿佛置身于老成都街头,体验巴蜀文化,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材料主要体现中华文化的民族性,而不是区域性,排除; 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是客观的,错误。,15.2018年10月22日,“非遗中国2018全国民族文艺汇演”在西安举行,以苗族、蒙古族、羌族等多民族的歌、舞、乐文化为主体,以各民族非遗保护项目为特色,体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题思想,现场气氛热烈,观众热情高涨。这充分体现了 各地

12、区文化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中华文化呈现多民族文化的色彩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在不断弱化 A. B. C. 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6.在历史上,中华不同民族的文化,如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满等民族的文化,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也同样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这表明,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D.求同存异,兼收并蓄,1,2,3,4,5,6,7,8,9,10,11,12,13,14,15

13、,16,17,18,19,20,解析 中华文化由不同民族的文化共同融合而成,并且吸收了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成果,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D符合题意。,17.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并不是材料要强调的,A不选; 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薪火相传

14、、一脉相承,B不选; 京剧是“经徽剧、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C正确; D说法绝对,不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8.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下列能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是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代代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文化从古到今,一脉相承 我国各地区的文化都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 B. C. D.,1,2,3,4,5,6,7,8,9,10,11,12,13,14,15

15、,16,17,18,19,20,解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主要包括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独特性是从不同的文化形式上来看的,主要通过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表现出来;区域性是从不同地区上来看的;民族性是从不同民族的角度来看的,符合题意; 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三、综合题 19.中医药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记三皇本纪记载:“神农氏以赭鞭(一种红色的竹根)鞭(此意为采掘)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在其后漫长的理论与实践中,中医药逐步融汇道、气、阴阳、五行等中国哲学思

16、想,有效地与人的生命、健康、疾病防治规律相结合,形成了系统整体的医学知识体系。民国以来,随着西洋医学的源源输入,自清代形成的中西医汇通思潮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中医药文化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 (1)我国中医药文化始于神农氏,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传,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2)中医药文化融汇道、气、阴阳、五行等中国哲学思想,说明中医药文化内容丰富,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3)中医药文化不仅融汇各种哲学思想,还与西医药结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