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临床医学检验考前押题卷十四附答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574697 上传时间:2019-09-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临床医学检验考前押题卷十四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年临床医学检验考前押题卷十四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年临床医学检验考前押题卷十四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年临床医学检验考前押题卷十四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年临床医学检验考前押题卷十四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临床医学检验考前押题卷十四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临床医学检验考前押题卷十四附答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临床医学检验考前押题卷十四附答案201实验室常采用的肿瘤标志物质控有()A阴性B低阳性浓度C中阳性浓度D高阳性浓度E以上都是202ELISA法测定肿瘤标志物,常引起误差的原因是()A抗体来源和纯度不同B钩状效应C标本冲洗不当D抗凝血E不同工作人员操作203卵巢癌常用的多标志组合是()ACEABCA125CTPSDCA153ECA199204消化道肿瘤常用的多标志组合是()ACEABCA199CSADCA724EAFP2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敏感性、特异性和决定值有关B决定值偏低,敏感性增加,特异性降低C决定值偏高,敏感性降低,特异性增加D决定值偏低,敏感性降低,特异性增加E决定值

2、偏高,敏感性增加,特异性降低206免疫监视功能低下者容易发生()A免疫缺陷B肿瘤C自身免疫病D病毒持续性感染E超敏反应207外周免疫器官的主要功能是()A免疫细胞分化成熟场所B免疫应答发生场所C淋巴细胞再循环D免疫细胞形成场所E淋巴细胞定居场所208抗原特异性免疫细胞是指()A单核巨噬细胞B+T细胞CB1B细胞DB2B细胞E+T细胞209B细胞可称为()A法氏囊依赖性淋巴细胞B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C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D抗原提呈细胞E免疫细胞210细胞膜型免疫分子包括()A补体BSmIgCCD分子D细胞因子EMHC211具有非特异性杀伤作用的免疫细胞包括()ANK细胞BTC细胞CB细胞D中性粒细胞

3、E巨噬细胞212参与固有性免疫应答的因素不包括()A补体BB1B细胞C+T细胞D中性粒细胞EB2B细胞213具有APC性能的细胞不包括()A+T细胞BB细胞C+T细胞DDC细胞E单核巨噬细胞214因免疫反应导致的疾病有()A迟发型超敏反应B病毒持续感染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D自身免疫病E先天性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215抗体中可与抗原决定簇结合的是()ACH2BCDRCHVRDCH3EVL+VH216抗体()A由B细胞分泌产生B具有同种异型标记C具有独特型抗原决定簇D由浆细胞分泌合成E是由多个亚基组成的蛋白分子217人类IgV区与抗原决定簇结合区是()ACDR1区BCDR2区CCDR3区DC区E骨

4、架区218可通过胎盘的IgG亚类有()AIgGlBIgG2CIgG3DIgG4EIgG5219有关抗体的描述正确的是()A抗体是免疫球蛋白,可特异性结合抗原B免疫球蛋白是抗体,具有激活补体之功能C抗体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D抗体具有免疫原性,可诱发机体产生针对其的抗体E抗体具有种属之差异性220自然被动免疫中,可从母体获得的抗体类别是()AIgG1BslgACIgADIgMEIgG2221可与IgGFc段结合的有()A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BNK细胞、巨噬细胞CSPA、酶D荧光素、同位素E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222Ig分子用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AFc段具有种属抗原性差异BFab段抗原结合价

5、为2价,可形成沉淀反应CFab段可与抗原结合,但不能形成凝集反应DFc可与FcR结合EF(ab)2抗原结合价为2价,但不能形成凝集或沉淀反应223具有ADCC效应的细胞有()A中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巨噬细胞DNK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224Ig不同类别中出现最早的2种是()AIgMBIgGCIgADIgDEIgE225不以聚合体形式存在的Ig类别是()AIgMBIgGC血清型IgADIgDEIgE226IgV区()A含有结合抗原位点B具有抗原决定簇C含有独特型抗原决定簇D含有非可变的骨架区E具有免疫原性227用人IgM免疫家兔可获得()A抗链抗体B抗链抗体C抗J链抗体D抗分泌片抗体E抗独特型抗体2

6、28可与在免疫家兔中制备的抗人IgA抗体反应的是()A兔IgMB人轻链C兔IgGD人轻链E人IgAHVR区229可激活固定补体的Ig及其成分包括()AIgEBIgG1CF(ab)2DFabEIgM230McAb()A可应用于导向药物B区分不同的细胞膜分子C检测T细胞亚群D检测外周血的B细胞数目E白血病分型231关于补体系统描述错误的是()A溶解细菌B37%,30分钟可被灭活C可经血清被动转移D都是B球蛋白E与抗原刺激相关232补体旁路激活途径区别于其他途径的特点是()A可以识别“自己”和“非己”B与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一样C具有放大机制D形成MACE有B、D、P因子参与233关于C3分子描述正确

7、的是()A可被C3转化酶裂解成C3a和C3bBC3b可与免疫复合物结合C具有与CRI结合位点D可结合于微生物、靶细胞上,但不能结合在正常细胞膜上EC3b可被I因子灭活234在补体旁路激活中()A补体C5、C6、C8不参与B可产生C3a、C5aC需要Ca+D需要免疫复合物E具正反馈效应235补体活化的调节中能与C3b或Cgb结合的成分是()AC4bpBH因子、I因子CMCPDDAFEHRF236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成分有()AC2aBC3aCC4aDC5aEC4b237补体旁路激活途径激活效应的扩大是因为()A血清中有足够的C3、B因子和Mg2+B激活物的持续存在C血清H和I因子的下降D正常情

8、况下血清中保持有低水平的C3bE以上都是238补体的3条激活途径()A是各组分的有序的连锁反应B不同的片段或片段的复合物可在细胞表面固定CC42、C423、C5b、C567可在被激活的原始部位就地形成复合物,也可移动至其他部位DC3是共同参与成分E活化中的各部分或片段的复合物具有酶活性239C3b黏附的细胞主要包括()A红细胞B巨噬细胞C中性粒细胞D血小板E肥大细胞240能与补体C1q亚基结合的Ig有()AIgG1,IgG2BIgG3,IgG4CIgM,IgG3DIgA,IgEEIgG3,IgG2,IgG1241下列哪些情况时需要补体()A卵磷脂酶溶解红细胞B特异性抗体介导红细胞溶解CADCC

9、D促进吞噬作用E免疫黏附242免疫复合物活化补体可以导致()A免疫复合物的清除B过敏毒素释放C中性粒细胞的杀伤D调理作用E趋化因子释放243IL10具备的生物学作用是()A抑制前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B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激活C促进B细胞增殖和抗体产生、上调体液免疫应答水平D抑制巨噬细胞功能,减少抗原呈递和细胞因子的产生E促进巨噬细胞功能,提高其抗原呈递能力244可促进初始TH细胞增殖的CK有()AIL2BIL12CMCSFDGMCSFEIL4245具有前炎症CK作用的是()AIL1、IL6BIL6、IL8CIL10、ILl2DIL2、IL3ETNF、IL1246IFN具备的生物学作用是()A促

10、进APC细胞表达MHC类分子B增强CTL作用C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D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杀伤功能E作用具有种属特异性247细胞因子描述错误的是()ACK多为小分子多肽,分子量不超过30KDB可作为生物应答调节剂应用于临床C具有特异性作用D正常的静止或休止状态细胞可产生CKECK之间具有协同相加和拮抗作用而形成网络结构248细胞因子拮抗治疗可用于()A实体肿瘤B血细胞减少症C型超敏反应D类风湿关节炎E细菌性脓毒血症休克249TNF的生物学作用不包括()A免疫调节作用B特异性杀伤肿瘤,受MHCI类分子限制作用C促进炎症引发恶病质和发热D抗肿瘤作用E不会造成人体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临床应推广应用250细

11、胞因子表达过高可见于()A浆细胞瘤BAIDSC类风湿关节炎D超敏反应E细菌性脓毒血症休克251下列哪些作用特点是CK所具备的()A多效性B协同性C多向性D特异性E旁泌性252可激活NK细胞,增强其杀伤功能的CK是()AIL2BIFNCIL12DIL15EIFN253细胞因子受体中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有()AIL1BIFNCMCSFDILl5EIFN254细胞因子补充治疗方法适用于()A肾性红细胞贫血B浆细胞瘤C病毒性肝炎D白血病化疗后升高白细胞E类风湿关节炎255表达HLA类抗原的细胞有()A红细胞,内皮细胞BB细胞C单核细胞D树状突细胞E活化的T细胞256HLA类分子Ig样区所具备的特征是

12、()A由2和2两个功能区组成B可结合TC细胞表面的CD8分子C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D与Ig恒定区有同源性E由3和2M共同组成257器官移植前为了慎重选择供者,一般应做哪些检测()AABO血型B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检测HLAA、B、C抗原型别C用血小板吸收法的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检测双方的HLADR、DQ抗原型别D用细胞分型术检测HLADW和HLADP型别EDNA分型术确定HIA抗原的型别258HLA类分子表达量过高可见于()A肿瘤细胞BGraves病患者的甲状腺上皮细胞C原发性胆管肝硬化患者的胆管上皮细胞D局部感染后,诱生出IFNrE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259有关HLA高度的多态性描述包括()AHLA复合体是迄今已知人体的最复杂的复合体B各座等位基因是随机组合的,基因型可达1010以上C共显性使人群HLA表型多样性达l07数量级D除同卵双生外,无关个体HLA型别完全相同的可能性可达25%EHLA多样性造就对环境具有不同适应力的个体,是人类抵御疾病的一种适应表现,从而维持种系的生存与繁衍。2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