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开题报告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7561840 上传时间:2019-09-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实验开题报告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化学实验开题报告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化学实验开题报告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化学实验开题报告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化学实验开题报告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实验开题报告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实验开题报告范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实验开题报告范文 以化学学科的特点实验教学为切入点,与教师日常工作相关的课堂教学为出发点,对化学实验教学中问题的预设与生成做深入的研究,从而全面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以下是文学网J.L为大家分享的20XX关于化学实验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与可行性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我市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我校更是在此次小课题研究工作中取得佳绩。我们生化组承担的两个小课题均顺利结题并获得优秀课题称号,也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好评。虽然已经结题,但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更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永无止境,我们在小课题中所做的这些工作只能说是揭开了冰山一角,许多环节还需要进一步精细化研究。 正

2、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学校开展“西安交大附中分校小课题研究”活动之际,我们申请了科研小课题课题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其目的是以化学学科的特点实验教学为切入点,与教师日常工作相关的课堂教学为出发点,对化学实验教学中问题的预设与生成做深入的研究,从而全面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课堂教学中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对化学实验教学而言,做好充分的“预设”尤为重要,如:对实验方案设计的预设,对实验仪器选择的预设,对实验操作方法、步骤的预设,对实验现象的预设,对实验结果分析的预设等等,教师都应在课前做好

3、充分的准备。但是,教学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完全按照预设进行教学,课堂必然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使教学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展。 从学生发展角度来讲,既需要预设性发展,也需要生成性发展。所谓预设性发展是指可预知的发展,即从已知推出,从已有的经验推出未来的发展;所谓生成性发展是指不可预知的发展,即这种发展不是靠逻辑可以推演出来的,在教学中,它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妙不可言”。 在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常常会有“突发事件”或“意外现象”,该如何解决这些生成性的问题呢?教师必须重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不能完全按部就班,只为了完成预设

4、教学内容而回避生成性问题,正如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师应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但是,正如课堂不能全是教案的展开过程一样,化学实验的教学课堂也不能完全是师生的即兴创造。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合理地预设教学?如何使生成的资源更具科学性?如何处理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已成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焦点,成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不得不回答的一个现实课题。根据这一现状,根据初中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具体学情,本课题组对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开展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1.课题申请人郭静老师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对中学化学实验研究非常深

5、入,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2.课题组成员闫勇曾经研究的西安市小课题初中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研究获得优秀小课题。对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中的生成性问题具有丰富的经验。是现实教材研究专家组成员之一,对九年级化学教材研究深刻,有独到的见解。积累了丰富的关于课堂生成性问题的经验和思索。曾发表关于化学实验教学的论文多篇。 3.课题组成员李惠娟老师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曾参与省级课题的研究并获优秀课题奖,参与市级小课题初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培养的研究并获得优秀课题奖,曾发表论文数篇。 4.学校科研室将对本课题实行全程管理。我校有完善的课题管理机制,对于研究课题的正常开展有较完全的指导、监控

6、、考核、激励机制,各种教科研参考资料比较全面,硬件设施齐全,并拥有现代化的信息处理设备,这为本课题的完成提供了有力保证。 5.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初三学生,初入化学世界,他们最感谢兴趣的就是现象各异的化学实验,九年级学生敢于质疑一切,敢于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常常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提出教师“预设”之外的“生成性问题”。而且,我校有很多学生都具有较强的探究化学实验的兴趣和能力,常常会提出很“有思想”、“有价值”的问题,相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无论课题组的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有关概念界定 “预设”就是“事先筹划”,即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

7、过程、教学方法等的预先的设计和筹划。对化学实验教学而言,做好充分的“预设”则主要表现在:对实验方案设计的预设,对实验仪器选择的预设,对实验操作方法、步骤的预设,对实验现象的预设,对实验结果分析的预设等。 “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积极的课堂体验,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喷射出涌动的灵感。对化学实验教学而言,主要表现在(1)不同实验设计方案的生成性问题(2)对实验仪器的不同选择、不同组合或者自制化学实验仪器时的生成性问题(3)“不同”或“不当”实验操作引发的生成性问题(反向实验)(4)出现预设之外的实验现象时产生的生成性问题(5)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时产生的生成性

8、问题等。 预设和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是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预设应力行简约,要有包容性和自由度,做到预设而不死板;生成应机智把握,即兴创造,让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与理解在课堂上绽放。因此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活动时,应在预设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成性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设计,灵活地因材施教,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主要理论依据 1、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提出:“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2、现代教育观认为,知识不仅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个运动的“过程”。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

9、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分析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科学教师“不能只为学生的一阵子着想,而要为学生的一辈子着想”,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从而达到提升科学素养的目的。 3、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地变动。” 4、主体性发展教育观认为:“双主体性”决定了教师要担负教的责任,学生要担负学的责任,只有双方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教育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因此,课堂教学的目标应追求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即教、学双方主动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并主动激发对方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因此,依照以上根据,我们更应该来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预设)与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生成)。 课题研究的内容、步骤和举措 一、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实验设计方案的预设与生成的实践探索与策略研究 2、实验仪器选择的预设与生成的实践探索与策略研究 3、实验操作的预设与生成的实践探索与策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