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五考案: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557848 上传时间:2019-09-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五考案: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五考案: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五考案: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五考案: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五考案: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五考案: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五考案: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五考案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在考究中国古代美学的过程里,我们的注意力都给名牌的理论著作垄断去了。当然,在承认乐记、诗品、文选、画说、曲论以及无数挂出幌子来讨论文艺的书信、序跋等等是研究的中心时,我们得坦白承认,大量这类文献的研究并无相应的大量收获。许多是陈言加空话,只能算作者表了个态,对理论没有什么实质性贡献。倒是诗、词、笔记里,小说,戏曲里,乃至谣谚和训诂里,往往无意中三言两语,说出了益人神智的精湛见解,含蕴着很新鲜的艺术理论,值得我们重视和表彰。也许有人说,这些鸡零狗碎的小东西不成气候,而且只是孤立的、自发的见解,够不上系统的、自

2、觉的理论。不过,正因为零星琐碎的东西易被忽视和遗忘,就需要收拾和爱惜;自发的简单见解正是自觉周密理论的根本。再说,我们孜孜阅读的诗话、文论之类,一般也谈不上有什么理论系统。不妨回顾一下思想史罢。许多严密周全的哲学系统经不起历史的推排消蚀,在整体上都已垮了。但是它们的一些个别见解还为后世所采取而流传。好比庞大的建筑物已遭破坏,住不得人也唬不得人了,而构成它的一些木石砖瓦仍不失为可利用的材料。往往整个理论系统剩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只是一些片段思想。脱离了系统的片段思想,彼此同样的零碎的。所以,眼里只有长篇大论,瞧不起片言只语,那是一种粗浅甚至庸俗的看法假使不是懒惰疏忽的借口。试举一例。前些时,我们的

3、文艺理论家对狄德罗的关于戏剧演员的诡论发生兴趣,写文章讨论。这“诡论”的要旨是: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惟妙惟肖地体现所扮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中”,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于外”;比如逼真表演剧中人的狂怒时,演员自己绝不认真冒火发疯。这在十八世纪欧洲并非狄德罗一家之言,且撇开不谈。在古代中国,民间的大众智慧也早觉察那个道理,简括为七字谚语:“先学无情后学戏”,狄德罗的理论使我们回过头来,对这句中国老话刮目相看,认识出它的深厚的义蕴;同时,这句中国老话也仿佛在十万八千里外给狄德罗的声援,我们因而认识到他那理论不是一个洋人的偏见和诡辩。这种回过头来另眼相看,正是黑格尔一再讲的

4、认识过程的重要转折点:对习惯事物增进了理解,由“识”转而为“知”,从老相识进而为新或真相知。我们敢说,作为理论上的发现,那句俗话并不下于狄德罗的文章。1.根据文章回答下面两个问题。“名牌的理论著作”指的是: ;“鸡零狗碎的小东西”指的是: 。2.按要求答题。找出文中画线比喻句的本体。A.“建筑物”指。 。 。 。;B.“木石砖瓦”是。 。 。 。用原文词语填空,作者认为,“眼里只有重长篇大论,瞧不起片言只语,”说轻点是。 。 。 。 。 。 。 。 (不超过8字),说重点就是一种。 。 。 。 。 。的看法。(不超过6个字。)3.作者根据哪些理由认为在考究中国古代文学过程里“片言只语”比“名牌

5、理论著作”更重要?(用序号)答: ; ; ; 。4.对“先学无情后学戏”的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A.演员先要学会冷漠然后才能演好剧中角色。B.演员首先要抛弃自己的感情才能表现好剧中的感情。C.演员首先要将剧中人的感情与自己的感情融为一体才能算演好了角色。D.演员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表演出来。(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中国的城市多有外国名城的美喻别称,例如哈尔滨之为“东方莫斯科”、苏州之为“东方威尼斯”等等。繁华一时的上海向有“东方好莱坞”、“东方巴黎”的美誉,只不过那是过去的事了。今天,当中国的每一个城市都雄心勃勃地定位于“国际化大都市”时,“东方

6、巴黎”的桂冠似乎还“名花无主”。80年代以来城市文化格局的变化重组,挟港台文化之势的广州一时成为商业化的通俗流行文化重镇,略近好莱坞之相。风云激荡的北京则出人意外地成为“另类”艺术和文化的乐土,吸引着星夜奔驶的外省青年,“流浪北京”成为他们无可选择的命运。八百年古都的香火竟也点燃了先锋艺术的星火,于是,“圆明园”不记录了百年国耻,也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成为凭吊近十年文化的一个“圣地”。文化中心的嬗变和逆转是一个发人省思的话题。正如传统教育具有官学和私学两个源流、两种传统,北京文化也具有两个空间和两种品性它不仅是体制文化和知识分子精英文化的中心,并有中国最宽容、最活跃的民间文化空间,成为通俗

7、流行文化的中心。兼容并蓄的北京生成着一种新的文化生态和文化气象,使之成为与中国大多数城市绝不相同的富于磁力的城市,渐呈艺术之都巴黎的恢弘峥嵘之势。这是一个难解的当代文化之谜。这一事态如发生在上海,似乎更为顺理成章。这里没有法租界、咖啡馆、法国梧桐和法国大菜,没有欧风美雨的浸润;甚至也没有了历经沧桑、雄踞四野的城墙和城门,没有了茶馆和会馆,以及四合院里的肥狗、胖丫头、金鱼缸和石榴树。若说起北京和巴黎的关联,只是曾有过一所中法大学;此外,便是大革命时代的激进和激情,以及文化之都暗中传递继续的文气文脉了。两个文化之都的差异清晰可见。一位中国留学生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比较过北京和巴黎:位于永定河之北的

8、北京是典型中国式的“单岸城市”,塞纳河横贯的巴黎则是欧洲式的“双岸城市”;北京的城市格局是方正规整的“井田效应”,巴黎则是由中心向外扩散的“涟漪效应”;北京城市以西向和北向为主的发展潜含了一种“内陆取向”,而巴黎沿西北发展的“历史性轴线”,表现了一种明确无误的海洋取向。当代北京的现代化取向或许并不主要体现在城市规划上,其现代文化在本土生长,已形成直接吸纳世界文化的相应机制。后者曾经是上海重要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优势之一。回过头来看,经由港台转手倒卖外部文化,终究是难成大器、难以远行的。令人遗憾的是,以“国际化”定位的许多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就城市建设面貌、价值取向和精神气质等许多方面而言,都只是港

9、台文化的拙劣翻版,距主流文明相去甚远;即便是北京文化,在这许多方面同样是亟待改进的。1.第段说,圆明园“成为凭吊近十年文化的一个圣地”,是针对哪些现象而言?(不超过30字) 2.第段说北京“渐呈艺术之都巴黎的恢弘峥嵘之势”,请简要说明一下原因。(不超过40字) 3.第段画线句子表现了 (不超过10个字);与第段中“外部文化”相对应的概念应是 文化。根据文意,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下列几座城市的文化特点;广州: ;上海: ;北京: 。4.下面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由于城市文化格局的变化,北京成为“另类”艺术和先锋艺术的乐土、圣地。B.城墙、茶馆和四合院,代表了典型的北京传统的城市

10、文化。C.从文化地理学上比较,是为了证明北京和巴黎的城市规划不同,现代化取向势必也不能相同。D.上海的主要文化特色和优势,就是直接吸纳世界文化的相应机制,但没有独特风格。E.北京要想靠近主流文明,必须在城市建筑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气质诸方面加以改进。(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书选)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的天性中都蕴藏着大自然赋予的创造力。把这个观点运用到读书上,爱默生提倡一种“创造性的阅读”。这就是:把自己的生活当做正文,把书籍当做注解;听别人发言是为了使自己能说话;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几乎一切创造欲强烈的思想家都对书籍怀着本能的警惕。蒙田曾谈到“

11、文殛”,即因读书过多而被文字之斧砍伤,丧失了创造力。叔本华把读书太滥譬作将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的思想的跑马场。爱默生也说:“我宁愿从来没有看见过一本书,而不愿意被它的吸力扭曲过来,把我完全拉到我的轨道外面,使我成为一颗卫星,而不是一个宇宙。”许多人热心地请教读书方法,可是如何读书其实是取决于整个人生态度的。开卷有益,也可能有害。过去的天才可以成为自己天宇上的繁星,也可以成为压抑自己的偶像。爱默生俏皮地写道:“温顺的青年人在图书馆里长大,他们相信他们的责任是应当接受西塞罗、洛克、培根的意见;他们忘了西塞罗、洛克与培根写这些书的时候,也不过是图书馆里的青年人。”我要加上一句:幸好那时图书馆的藏书比现

12、在少得多,否则他们也许成不了西塞罗、洛克、培根了。好的书籍是朋友,但也仅仅是朋友。与好友会晤是快事,但必须自己有话可说,才能真正快乐。一个愚钝的人,再智慧的朋友对他也是毫无用处的,他坐在一群才华横溢的朋友中间,不过是一具木偶,一个讽刺,一种折磨。每人都是一个神,然后才有奥林匹斯神界的欢聚。我们读一本书,读到精彩处,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声来:这是我的思想,这正是我想说的,被他偷去了!有时候真是难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沉睡的感受唤醒了,失落的记忆找回了,朦胧的思绪清晰了。其余一切,只是死的“知识”,也就是说,只是外在于灵魂有机生长过程的无机物。我曾经计算过,尽我有生之年,每

13、天读一本书,连我自己的藏书也读不完。何况还不断购进新书,何况还有图书馆里难计其数的书。这真有点令人绝望。可是,写作冲动上来,这一切全忘了。爱默生说得漂亮:“当一个人能够直接阅读上帝的时候,那时间太宝贵了,不能够浪费在别人阅读后的抄本上。”只要自己有旺盛的创作欲,无暇读别人写的书也许是一种幸运呢。1.作为一个哲学家,爱默生提倡“创造性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是为了。 。 。 。 。 。 。 。 。 。 (不超过10个字。)2.阅读第二段和第三段,回答问题。(1)第二段中爱默生所说的“使我成为一颗卫星,而不是一个宇宙”,这里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答: (2)第三段中引爱默生的话后作者又加上一句话,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超过30个字。)3.本文作者认为,要真正领略创造性阅读的快乐,其先决条件是什么?答:。 。 。 。 。 。 。 。 。 。 。 。 。 。 。 。 。 。 。 。 (不超过20个字。)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爱默生提倡的创造性阅读,实质上是鼓励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