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册第六单元的教案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7554988 上传时间:2019-09-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4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五册第六单元的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五册第六单元的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五册第六单元的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五册第六单元的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五册第六单元的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五册第六单元的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五册第六单元的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五册第六单元的教案 第六单元鸟儿 教师手记 单元理解: 本单元以“鸟儿”为主题,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分别介绍或叙述了有关鸟儿的知识和特点,这些精彩的描述可激发学生产生喜爱鸟类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鸟类,理解亲情。 本单元的学习,可使学生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做好。语文天地中的一些设计,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在观察时抓住事物的特点,有顺序进行描述,并练习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翠鸟、成语故事惊弓之鸟、阅读课文一只小鸟和自读课文鹰。 2、学习生字33个,写字26个。 3、让学生了解有关鸟的知识和特点。通过精彩的描述可激发学生产生喜爱鸟

2、类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鸟类,理解亲情。 4、语文天地中的一些设计,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在观察时抓住事物的特点,有顺序地进行描述,并练习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揭示“翠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翠鸟,激发学生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交流:相互交流翠鸟的资料。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观察翠鸟,了解翠鸟。(揭示课题) 二、课文初读 (一)学生按照要求自学生字、词: 1、引导学生回忆复习用音序查字法的方法步骤。 2、引导学生回忆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即:一读:读课文;二画:画出文中生字、词;三查:认识生字、新词;四找:从字典中找出重点生字的字义。 3、让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3、(二)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自学,纠正读音。 读准字音。 读一读: f腹部j疾飞di逮住jn尽管鲜艳 s饲养陡峭小巧玲珑荡漾逃脱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三、学习交流 (一)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让学生说出各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检查预习。 (二)抓重点句,读懂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话介绍了翠鸟各部分羽毛的颜色?让学生边读边想,将有关内容在文中画出来。 2、出示思考题。 翠鸟各部分的羽毛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3、指名回答。 4、出示重点语句。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4、。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指名读句子。 讨论:这四句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指名读第1自然段第1句话,让学生想一想这句话介绍了什么? 指名读第6句话,想一想这句话主要介绍了什么? 出示图片,填一填,想一想,作者怎样写出了翠鸟的可爱?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 背上的羽毛像。 腹部的羽毛像。 翠鸟小巧玲珑: 一双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的嘴。 四、指导朗读 1、自读。 2、互读,互评 3、指名读,师生评价。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翠鸟的外形描写,了解了翠鸟的外形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的2、3自然段。 二、学习交流 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想

5、一想本段有几句话?主要写的是什么? 2、抓住重点句、理解句意。 出示重点句:“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指名读句子。 课堂讨论:什么是“疾飞”?翠鸟在“疾飞”中,又能“轻轻地停在苇秆上”说明了什么? 3、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出示重点句 “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课堂讨论。什么是“注视”?翠鸟为什么能“一动不动地注视”? 4、指名读第3自然段。 讨论:翠鸟怎样捕捉小鱼? 指名读有关句子。 出示填空练习: 翠鸟()开苇秆,像箭一样()过去,()起那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走了。只有那苇秆还在(),水波还在(

6、)。 这两句写出翠鸟。 讨论括号里所填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翠鸟能这样迅速准确地捉到小鱼呢?出示句子,让学生选择带点词的意思。 尽管小鱼是那样(),只()地把头()出水面来()了个小泡泡,可还是难以()翠鸟()的眼睛。 这一句写翠鸟。 锐利:a.目光尖锐b.锋利c.尖而快 三、拓展 你喜欢翠鸟吗?为什么?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指名读有关句子。 1“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2“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指名读句子,要读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二、让

7、学生借助板书,分析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在描写中,作者抓住翠鸟一动一静两方面的特点,既写出了翠鸟的外表美,又写出了它动作快捷捕鱼本领高。一动一静,恰到好处。这样的描写来源于作者按顺序抓住特点的细致观察,在写作中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三、练习 1.多音字组词。 尽jn()jn() 2.抄一抄。 鲜艳荡漾陡峭小巧玲珑 3.试着用以上词语造句。 4.比一比,用一用。 愿望失望希望 1我有一个美好的(),()能乘着宇宙飞船去太空遨游。 2我一直()能亲眼看到孔雀开屏,可是今天在百鸟园等了半天也没看到,真让人()。 第四课时 一、课前交流 课前,你们都收集了著名女作家冰心的有关资料,相互交流收集的

8、结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冰心写的一篇文章一只小鸟。 二、质疑问难 板书课题。同学们,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这只小鸟什么样? 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只小鸟出什么事了?结果怎样?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就知道了。 三、初读课文,独立识字: 1.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用学过的方法认识它们。 2.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中解决自学时遇到的困难。 3.较正读音:同桌互读、互帮、互检、互评。 4.指名课文。 四、交流识字 1.读句子,解决难字。 “弹”读dn,我们还学过它的另一个读音tn,试着读句子。 2.读生词。 丰满觅食景致倾听仰望翎毛 弹子衔树隙清脆柔美啁啾 1自读,读准字音。 2互读,读

9、给同桌听,互相较正。 3指名读。 五、学习课文 感情朗读,体会感悟。 1.指名读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分段读,思考:每段讲什么? 指导学习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时,注意抓住要点:谁(或什么)在哪儿(或什么时间)干什么。 3、.下面我们就按照三部分来学习课文: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1、2自然段) 边读第1、2自然段边思考: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 理解词语:翎毛、觅食、倾听。 抓住小鸟的动作:抖刷。 体会小鸟的快乐、可爱、好奇的心理,边表演边试着读读1、2自然段。 六、诵读表演 1.自读。 2.指名读,体会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自然画图啊:“灿烂的阳光,葱绿树木,大地上一

10、片好景致”加上小鸟“清脆和柔美”的歌声。 3.读后,来表演一下这只小鸟。 七、评价 1.自评。 2.互评:学生之间互评,从感情投入及朗读的技巧、字音是否准确几个方面来评价。 3.师评:鼓励,指导学生读出小鸟的可爱、快乐。 第五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述: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小鸟的可爱,快乐以及它“清脆和柔美”的歌声。接着,发生了什么,它还会那样快乐地歌唱吗?这节课我们继续继续来学习课文的第二、三部分。 二、学习交流 (一)学习课文36自然段,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 1.“这小鸟天天出来唱歌,小孩子们也天天来听它的歌声”,两个“天天”,既表现出小鸟的可爱,也说明孩子们是很喜爱小鸟的。由于

11、喜爱,有的孩子便想捉住它。因此发生了射伤小鸟的悲剧。 2.抓住小鸟的动作“跌”,说明速度快,情况危急。 3.看到小鸟被弹子射中,老鸟这时会有什么反应?抓住老鸟的行动“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让学生充分讨论,从中体会亲情的伟大。 (二)结果怎样呢?学习课文7、8自然段。 想像:小鸟的歌声消失后,孩子们会是什么心情?他们会怎样想? 三、指导诵读 1.练读。读出小鸟被射中时,老鸟的心情,体会亲情。 2.指名读。学生评价。 四、拓展 小鸟后来怎么样了?先自己思考,然后交流,最后写一写。 第六课时 一、谈话导入 那么可爱、幼小、快乐的小鸟因为被孩子们用弹子射中了,却再也不会听到

12、它“清脆和柔美”的歌声了。你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有什么要对那些孩子说的吗?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学习交流 师:是啊!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帮我们做了许多事。 1.交流查找收集的有关鸟类的资料,评选鸟类能手: 鸟名 外貌与特点 歌唱能手 捉虫能手 捕鼠能手 筑巢能手 2.我们把收集到的资料、图片合在一起办一个展板,放到校园里让其他同学一起了解鸟类,保护鸟类。 3.鸟儿既然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鸟类呢? 三、练习 1.拼一拼,组成词语。 弹dn()tn() 只zh()zh() 2.抄一抄。 丰满觅食景致倾听仰望 3.试着用上面的词语造句。 第七课时 一、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自读课文,做到正确,并要求: 1画出与生字有关的词,多读几遍。 2遇到不理解的词名用指定符号标出,即词用“”标出,句子用“”标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