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目标管理责任书完成情况汇报.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550682 上传时间:2019-09-0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目标管理责任书完成情况汇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09年目标管理责任书完成情况汇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09年目标管理责任书完成情况汇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09年目标管理责任书完成情况汇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09年目标管理责任书完成情况汇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目标管理责任书完成情况汇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目标管理责任书完成情况汇报.doc(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水县农业局2009年目标管理责任书完成情况汇报(2009年12月29日)考核组各位领导、同志们: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吴局长一行来清水考核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表示欢迎。下面,我就2009年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完成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指导支持下,全县农业工作紧紧围绕市、县农业及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契机,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抓手,以种植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实施六大增收工程为载体,主抓“稳粮扩经扶特推优”,突出“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不断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方法,

2、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化建设规模,较好地完成了市局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农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重点农业工作完成情况(一)粮食生产1、以稳定面积、提高总产为目标,狠抓各项措施落实,粮食产量平稳增长。一年来,我县粮食生产通过实施种子、沃土、植保、科技增粮“四大工程”,共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6.57 万亩(不含复种)。全县夏粮观摩及秋粮测产数据显示,我县以小麦为主的夏粮亩产为 146 公斤,总产达到3.9435 万吨,较上年增加0.044万吨,增产1.1 %,为历史最好年景。以玉米为主的秋粮亩产达 370 公斤,总产达到11.026 万吨,较上年增加0.3371万吨,增产3 %;油

3、料总产达13914万吨,较上年增加0.2352万吨,增产20.3%。全县粮食总产达到14.97万吨,已连续第五年获得丰收。2、以推广技术、增加单产为手段,全面落实旱作技术,双垄沟播玉米喜获丰收。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今年省委省政府为发展全省旱作农业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年初,我县按照省、市专题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在去年全膜玉米试验种植成功的基础上,积极组织专业技术干部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至今年5月初,全县累计投入劳力25.8万人次,投入各种机械车辆1310余台(其中,省政府统一采购配发205台人蓄力起垄覆膜机、4台机动起垄施肥覆膜机),完成农家肥积造40余万吨,投放支农资金1

4、200万元,调运优质包衣良种200吨,化肥1.16万吨,农膜705吨(其中,省市统一采购补助地膜161吨),共完成推广面积10.8万亩,建成“十百千”示范点186个(其中千亩点6个,百亩点180个),涉及18乡镇216村826个组3.4767万户。5月12日,省农调队对我县项目完成情况进行了全面验收,结果显示,完成率达到103.9%。秋粮选点测产结果表明,全膜玉米亩产达645.9公斤,比半膜玉米亩产538.8公斤增产19.9%,这为全县秋粮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增50亿斤粮食”工程开了好头。3、以创办基地、调整结构为主线,狠抓马铃薯产业建设,产业优势初步显

5、现。马铃薯作为我县三大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种植已具规模,现已形成川塬浅山春夏播马铃薯栽培区、干旱山地春播马铃薯栽培区、二阴山地春播马铃薯栽培区、高寒阴湿山地春播马铃薯栽培区四个区域,种植品种由原来的8个扩大到现在的21个,商品量提高了11个百分点。尤其是今年,依托马铃薯良种补贴项目,在我县不同区域的王河、草川、松树、白驼、红堡、白沙等乡(镇)建立了7个县级种薯繁育基地0.78万亩,为我县其他乡镇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用种奠定了基础。同时,在王河乡水刘村引进陇薯3号脱毒种薯12万粒,新建隔离网棚60座,建设原原种引进繁育基地40亩,在县良种繁殖场调进庄薯3号脱毒种薯9万粒,建成原原种繁育基地30亩。

6、此外,从省农科院渭源种薯基地调进脱毒种薯37.5万公斤,在金集、贾川、土门三乡镇交界处(集中连片)的水清、阳湾、小庄3村建成脱毒一级种薯基地0.3万亩,其中水清村0.18万亩、阳湾村0.02万亩、小庄村0.1万亩。全县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脱毒种薯普及率达到32%。4、以重点农业项目建设为依托,全面提高良种覆盖率和产业产出率。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政策是国家为进一步落实助农增收而采取的惠农措施之一。该项目继去年之后,今年在我县继续实施。从全省该项目专项审计和实施总结经验来看,连续实施项目县已有了较好群众基础,尤其是农户购买良种的积极性极为高涨,这为该项目扩大实施范围、补贴对象提供

7、了先决保障。因此,我县今年对该项目采取“一折统、一卡明”的政策直接给购买良种的农户发放补贴,补贴标准同去年一样为10元/亩,至目前,已完成26.2万亩的小麦良种补贴面积。在抓好良种补贴的同时,针对我县历年冬小麦品种的现状,结合自然条件及耕作水平,在东部高山阴湿区及南部二阴山区(既属易冻区,也是小麦条锈病的常发易变区),主要繁殖以抗冻、抗条锈、耐阴湿、落黄好的小麦品种为主;在西南浅山干旱区,主要繁殖以抗冻、抗条锈、耐旱,同时耐瘠薄的小麦品种为主;在中部河谷川塬区和河谷川道区,主要繁殖以抗锈、高产、抗倒伏的小麦品种为主。按照上述要求,依托2009年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在今年秋播之际,主要在永清(

8、温沟、杜沟)、红堡(刘谢、麻池)、白驼(刘坪、申川)、金集(陈湾、城科)、松树(大庄、松树)、郭川(黄大、吊湾)、贾川(林河、董湾)、丰望(徐山、付崖)、土门(土门、周山)、王河(全寨、水刘)等10个乡镇20村各建成2处300亩的县级小麦良种繁殖点,在其它8乡镇各建成1个300亩的乡级小麦良种繁殖点,使全县冬小麦良原种繁殖面积达到2.6万亩。根据省农牧厅和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总站的安排,我县今年被列入测土配方施肥续建项目县。今年共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0万亩。其中:小麦25万亩,玉米20万亩,马铃薯12万亩,油菜3万亩,施用配方肥面积15万亩。目前,已完成玉米“3414”试验和校正试验10

9、个,马铃薯“3414”试验和校正试验各1个,共举办各种培训班20期,培训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3500人次以上,发放技术宣传资料3500份,制作、印制、发放施肥建议卡5600份,制作宣传横幅18条,刷写墙体广告20条,在我县“农业之窗”电视栏目中滚动播放宣传节目1期,在甘肃日报经济栏目进行宣传报道1期。进行土样前期风干处理4000个,调查数据表格录入2000个。7月份开始进行2009年2000个土样的采集工作,目前已开始了2008年4000个土样共24000个项次的化验工作。通过项目实施,实现亩增产粮食35公斤,亩节本增效68元以上,提高化肥利用率35个百分点,达到了科学施肥,节本增效的目的。

10、5、以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为重点,良种良法普及率稳步提高。一年来,我县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继续狠抓了良种良法的引进推广工作。春播期间通过多方引进,建立省级玉米杂交品种区试点3个,参试品种23个,通过对试验玉米丰产性、抗病性、抗逆性、适应性综合分析,适合川塬区种植的品种有金凯2号、甘试23号、临单217号,适合一般山区种植的品种有金凯1号、奥玉3118号、辽玉18号等;秋播期间建立市级冬小麦区试点1个,参试品种12个,县级冬小麦区试点3个,参试品种21个,经试验测定,适合我县种植的品种有兰天22号、兰天23号、中梁93113,分别比普通品种增产21.4%、20.3%、12.1%;调进以陇薯5

11、号、庄薯3号为主的马铃薯良种37.5万公斤,经示范种植测产,适合我县种植的品种有陇薯5号、庄薯3号、ZY-168,分别比普通品种增产18%、25.4%、53.4%;引进试验种植的葵花良种白三道眉比普通品种增产33%。推广以正大、龙源、金穗2001、金凯为主的玉米杂交种36.5万公斤;推广00-30号、兰天系列、中梁系列等小麦新品种360.75万公斤;推广陇薯系列、天引系列马铃薯新品种2800万公斤,全县三大粮食农作物良种率达到96.2%,良种化程度明显提高。在经济作物新品种推广方面,推广以天油系列“双低”油菜为主的油料新品种5.6万亩,引进推广种植克星早熟洋芋、航椒系列辣椒、铁杆大梧桐大葱、长

12、城架豆王、甜玉米、芦笋等为主的新品种蔬菜5.8万亩。在农业新技术推广方面,推广了以设施滴灌、小搭棚半夏栽培、高原夏菜种植、套种试验示范、全膜覆盖旱作农业等农业新技术12项。良种良法的全面推广应用,加快了我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种植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6、以大田病虫害综合防治为切入点,有效保障了全县农业生产安全。全县粮食生产大田病虫害防治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了“早防早治、治早治好”的原则,采取了“打点保面、治西防东”的防治策略,以小麦锈病、玉米斑病、马铃薯晚疫病为主的早发重病区为重点,广泛动员广大农户积极进行了普防统防,开展群防群治,科学有效地控制了各类病虫害的危害流行。

13、全年共进行植物检疫54批次,较上年增加8批次,落实药剂拌种38万亩,其中推广使用无公害农药12.3万亩(其中生物农药使用面积4.2万亩)。各类药剂拌种20万亩,其中粉锈宁拌种6万亩,地下害虫防治14万亩。完成农作物病虫鼠草害防治121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15012吨。春季在王河、松树、白驼三乡镇建立马铃薯晚疫病综合示范防治示范区3个,面积3000亩。并在秋播之时,在永清、松树、白驼、陇东4乡镇各创办一处500亩综合秋播科技示范点,集优质良种推广、药剂拌种、机条播、氮磷配方施肥为一体的综合配套技术示范点;在草川建立冬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区1个,面积1000亩。在苹果蠹蛾防控方面,在永清、金集、

14、郭川、土门、远门建立5个监测区,226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配发一套蠹蛾诱捕器。其中,在永清镇监测区设置40个疫情监测点,配发40套诱捕器,主要分布在苏屲、常杨、西关、原泉、义坊。在金集镇监测区设置40个疫情监测点,配套40套诱捕器,主要分布在陈湾、周湾、杨河、瓦寨、桑寨。在郭川乡监测区设置66个疫情监测点,配套66套诱捕器,主要分布在宋川、田川、赵那、挂丹、郭川。在土门乡监测区设置40个疫情监测点,配套40套诱捕器,主要分布在周山、朱王、西坡、刘湾、丰胜、小庄。在远门乡监测区设置40个疫情监测点,配套40套诱捕器,主要分布在单魏、夜明、刘寨等。结合“千人千村优质果园管理活动”,要求主要监测部门

15、将监测结果定期上报上级检疫部门(即植保植检站),从5月10日开始,至10月底结束,每五天上报一次。累计收到上报数据35条,监测面积达到800亩,通过近半年的监测和“拉网式”疫情普查,做到了“乡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园,园不漏树”,通过普查,未发现苹果蠹蛾疫情发生。(二)蔬菜产业化经营1、以基地建设为重点,蔬菜面积不断扩大今年年初,县上及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蔬菜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具体为:在设施蔬菜生产方面,建造日光温室每座补助6000元(不小于0.7亩),钢架式、塑钢型大棚每座补助2000元(不小于0.5亩),普通大棚每座补助100元(不小于0.3亩)。露地移栽韭菜每亩补助100元。在特种蔬

16、菜种植方面:高山蔬菜(架豆王)每亩补助300元;芦笋种植前三年每亩补助100元(即在育苗时期);甜玉米种植每亩补助50元。至10月底,县财政投入蔬菜产业建设资金累计超过200万元。通过落实上述优惠政策,直接激发了广大菜农的种植热情,全县蔬菜生产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完成蔬菜种植面积8.0886万亩,早春茬种植面积6万亩(复种2.0886万亩,其中地膜菜瓜、架豆王0.65万亩)。新增日光温室面积100亩,新增塑料大棚1000亩。蔬菜总产达1.618亿公斤,产值1.775亿元,其中露地菜8600万公斤,产值9100万元;地膜菜6983.7万公斤,产值7459万元;大棚蔬菜总产485万公斤,产值896.8万元。贮藏量5663万吨,蔬菜商品率达到65%。2、以特种蔬菜种植为切入点,蔬菜产业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以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为重点,全县初步形成了以牛头河流域的永清、红堡、白沙3乡镇为中心,延伸至后川河、樊河,带动辐射黄门川、松树川的蔬菜标准化生产区域,面积达4.5万亩,其中,发展特种蔬菜种植面积161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