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碧城《踏莎行》阅读答案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7548875 上传时间:2019-09-0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5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吕碧城《踏莎行》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吕碧城《踏莎行》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吕碧城《踏莎行》阅读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吕碧城《踏莎行》阅读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吕碧城《踏莎行》阅读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吕碧城《踏莎行》阅读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吕碧城《踏莎行》阅读答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吕碧城踏莎行阅读答案 篇一:单元综合检测(二) 一、基础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作秀一滩泥美轮美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B震憾大拇指一副对联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C坐落三部曲蛛丝马迹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D平添哈蜜瓜长年累月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解析:选C。A.一摊泥;B.震撼;D.哈密瓜。 2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祝福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我们学完了这篇课文,却不知道何处才能找到彷徨?学校图书馆的书太少了。 B除夕夜,每当“难忘今宵”的旋律奏响后,我们都油然而生“青山在,人未老”的感慨,但更多的还是“共祝愿,祖国好”的激情。 C就考核制度来说,考核前,一些“

2、特别的活动”,往往起到“堵嘴”的作用。考核中,只有被考核人滔滔不绝的表功,没有提问,没有质询。 D地震震中位于吉林省延吉市东南约110公里处(北纬42.6度,东经130.8度)。记者从吉林省地震局了解到,此次地震震源深度达540千米,因此不具破坏力。 解析:选D。A.问号改为逗号。B.“难忘今宵”两边的引号改为书名号。C.“往往起到堵嘴的作用。”这里的句号改为分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此次河南省省委书记卢展工的“应聘”遭拒,能够改善就业环境,能够促使更多的政府官员改变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水平,而不是饱食终日,高高在上。 B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我抬起头来,

3、远远望见守候在残堤上的父老乡亲 们,心潮起伏,思绪难平。 C卡卡的身体状态一天比一天好,但身体恢复到最佳状态还需要一定时间,他的体能还达不到类似于当年击败凯尔特人时那样过五关,斩六将的进球状态。 D上至70多岁老人,下到10来岁孩童均加入眼下最热的网络偷菜,过度沉迷会使人玩物丧志,甚至迷失自我,网络产品对此或需嵌入更多的生活常态才好。 解析:选B。A.饱食终日: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B.沧海横流:海水四处泛滥。多比喻天下大乱。C.过五关,斩六将:比喻英勇无比。也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D.玩物丧志:常用来指醉心于玩赏某些事物或迷恋于一些有害的事情,就会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 4下列各

4、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假日里,大家聚在一起吃饭,切忌不要酒后驾驶,司机朋友要谨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B在赵本山春晚小品捐助中,并没有给观众多少积极地启示,相反,其中拿弱势群体“开涮”的做法引起许多人的反感。 C火车票实名制不但卡住了猖獗的票贩子,遏制了“黄牛”高价票,维护了春运售票秩序,而且也让千万名手持实名制车票的旅客有序返乡,受到广大旅客欢迎。 D第七届中国商品印度孟买展览会,旨在以建立健全长效交流机制为目的,为广东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解析:选C。A“切忌”“不要”重复;B成分残缺,去掉“在?中”;D句式杂糅,改为“旨在?”或“以?为目的”。 二、古诗文阅读

5、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愈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 愈闻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将有介于 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彼介于其侧者,闻其声而见其事,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往而全之也。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 者,则将狂奔尽气,濡手足,焦毛发,救之而不辞也。若是者何哉?其势诚急,而其情诚可悲也。 愈之强学力行有年矣。愚不惟道

6、之险夷,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 大其声而疾呼矣,阁下其亦闻而见之矣。其将往而全之欤?抑将安而不救欤?有来言于阁下 者曰:“有观溺于水而爇于火者,有可救之道而终莫之救也。”阁下且以为仁人乎哉?不然,若愈者,亦君子所宜动心者也。 或谓愈:“子言则然矣,宰相则知子矣,如时不可何?”愈窃谓之不知言者,诚其材能不足当吾贤相之举耳。若所谓时者,固在上位者之为耳,非天之所为也。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尚有自布衣蒙抽擢者,与今岂异时哉?且今节度、观察使及防御、营田诸小使等,尚 得自举判官,无间于已仕未仕者。况在宰相,吾君所尊敬者,而曰“不可”乎?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今布衣虽贱,

7、犹足以方于此。情隘辞蹙,不知所裁,亦惟少垂怜焉。 愈再拜。 (选自古文观止) 【注】这是韩愈第二次给宰相写信,此前十九日他曾给宰相写了第一封信,故名“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诛:把罪人杀死 B则将狂奔尽气?救之而不辞也 C其势诚急,而其情诚可悲也 D尚有自布衣蒙抽擢者辞:躲避、推脱诚:实在,的确擢:提拔、提升 解析:选A。诛:责备、责罚、惩处。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诚其材能不足当吾贤相之举耳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C愚不惟道之险夷

8、,行且不息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D有来言于阁下者 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解析:选B。A之: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且:连词,表并列,又;表转折,却。D于:介词,对、向;在。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蹈水火者”的险境作比喻,表明作者自己处境和情势的危急,抒发了渴望得到宰相帮助的急切心情。 B全文紧扣“势”和“时”作文,讲究行文变化,恳切的言辞将其迫切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C针对有人所说的“时不可”,作者逐层剖析巧用比喻,并且运用了强烈的反问语气, 驳斥了“时不可”的荒谬。 D本文虽为求助之言,但作者写得不卑不亢,毫无屈媚之态,感

9、情看似低沉,实则暗含自信。人生之途多舛,求人举荐、望人援手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在所难免,青年学生应以此文自勉。 解析:选C。C项“巧用比喻”误,应为举例驳斥。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将往而全之欤?抑将安而不救欤? 译文:_ (2)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今布衣虽贱,犹足以方于此。 译文:_答案:(1)您是前来救我呢?还是安稳地坐着不来救呢? (2)古时候推荐人才,有的从盗贼中选取,有的从管理仓库的人中推荐;现在我这个平民虽然地位低贱,但还是足够和这些人相比的。 参考译文: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恭敬地再次禀告相公阁下: 前些日子我曾呈上一封书信和所做的文

10、章,等候您的指示已经十九天了,没有得到回音。我惶恐不安不敢离去,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于是我宁愿再次领受意想不到的责备,来要求陈述完我的意见,并向您请教。 我听说:陷入水火之中的人,求人帮忙免除灾难,并不是因为那人和自己有父兄子弟一样的慈爱感情,才去呼喊他、指望他。而是希望在他旁边的人,即使与自己有怨恨,只要还不至于希望自己死去的,就要大声赶快呼喊,希望他施行仁义。那些在他旁边的人,听见他的呼声和看见这种情形,也不会因为和他有父兄子弟一样的慈爱感情才去保全他的生命。即使与他有怨恨,只要还不至于希望他死去的人,就要拼命跑去用尽力气,弄湿手脚,烧焦毛发,救起他而不会去躲避。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是因为那

11、情形确实危急,他的情景确实叫人可怜。 我努力学习,并且身体力行有好些年了。我没有考虑道路的艰险和平坦,一直前行没有停止过,以至于陷于穷困饥饿的水深火热中,那种情形既危险又急迫,我已经大声赶快呼喊了,阁下大概也听见和看见了。您是前来救我呢?还是安稳地坐着不来救呢?有人向您说:“有人看见被水淹和被火烧的人,虽然有可以救人的办法却始终没有去救。”阁下您认为他是个仁义君子吗?如果不这样认为,那么像我这样的人,也就是君子应该动心同情的了。 有人对我说:“你的话是对的,宰相是了解你的,只是时机不许可,怎么办呢?”我认为他不会讲话,实在是他的才能不值得我们贤明宰相的推荐罢了。至于所说的时机,本来就是处在上层

12、地位的人所造成的,并不是上天安排的。前五六年时,宰相向上推荐,尚且有从平民中提拔的,那时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吗?况且现在的节度使、观察使和防御使、营田使等地位较低的官员,尚能自己选用判官,而没有区分他已经做过官还是没有做过官的。何况是宰相,我们君主所尊敬的人,却能说“不可”吗?古时候推荐人才,有的从盗贼中选取,有的从管理仓库的人中推荐;现在我这个平民虽然地位低贱,但还是足够和这些人相比的。我的情况窘迫,言辞急切,不知道怎样斟酌才合适,只希望您稍微能施以爱惜人才的心。 韩愈再拜。 (二)诗歌鉴赏 9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 吕碧城 水绕孤村,树明残照,荒凉古道秋风早。今宵何处驻征鞍

13、?一鞭遥指青山小。 漠漠长空,离离衰草。欲黄重绿情难了。韶华有限恨无穷。人生暗向愁中老。 【注】吕碧城,晚清四大女词人之一,一生坎坷波折,先后投身于报纸编辑、女子教育等社会活动,充满强烈的爱国热情。此词作于1902年,词人时年20岁。 (1)“今宵何处驻征鞍?一鞭遥指青山小”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_ (2)这是一首人生应时感怀之作,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是怎样来表现“愁恨”之重的?答:_ _答案:(1)不畏路途艰险。意气风发,或英姿飒爽,或踌躇满志。 (2)运用寓情于景的抒情手法。将“孤村”“残照”“荒凉古道”“离离衰草”等意象组成接连不断的画面,来渲染凄清苍凉的气氛,烘托人物悲凉的心境和征途的愁苦。直抒胸臆,最后两句直接抒发词人心中的压抑和沉闷。“韶华”句运用对比,将韶华有限和恨无穷相对比,来表现词人的壮志难酬。 (三)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江天一色无纤尘,_。_?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