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真题精练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7542671 上传时间:2019-09-05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5.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真题精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全国)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真题精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全国)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真题精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全国)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真题精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全国)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真题精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真题精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真题精练课件(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专题一 真题精练 精做课标真题,把握复习方向,考点要求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2015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

2、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作为不

3、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类

4、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专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货物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补给军需等目标。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交子、关子、会子到指定的地区兑取现钱。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

5、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它们的使用,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此后这种交子、关子、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摘编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第一时段(约5分钟):整体把握,1.圈点阅读: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文眼句、中心句、结论句、过渡句及反复强化的词语),2.整体感知: (1)本文的论述中心是什么?,答案,本文以宋代信用特点为中心,阐明了宋代信用的两个新特点:信用 形式多样化,新型信用工具大量使用。,(2)本文的论述思路是怎样的?

6、,答案,本文第一段先引出论述对象:宋代信用。然后以第二段第一句为总起,分析阐释了宋代信用在其形式上多样化和其工具上新型化这两大发展特点。,第二时段(约9分钟):真题训练,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 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 B.宋代的政府借贷基本上是赈济性借贷,主要目的是帮助百姓度过困境, 因此与私人借贷相比,政府借贷的利率要低得多。 C.在宋代,债务人可以用不动产的契约或动产作为担保,向债权人借贷。 在债务人不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D.赊买赊卖的信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宋代通货紧

7、缩带来的资金不足 的问题,缓解了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的诸多矛盾。,答案,答案及理由:_ _ _,A项偷换概念。原文第二段中说“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多种形式”,而A项中表述为“借贷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将“信用形式”的新特点偷换为“宋代金融”的新特点,意思发生明显变化,与原文不符。,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宋代的信用工具不断创新,出现了茶引、 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信用工具。 B.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其发行目的是为了 解决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C.茶引、

8、盐引等信用工具的使用,可以使一些商人取得茶、盐等货物的 专卖凭证,从政府专营的物品中分得一部分利益。 D.宋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高度发达,这为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信用 工具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答案,答案及理由:_ _ _,B项以偏概全。原文第三段中说“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而B项则错误地表述为“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实际还有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库、解库是进行押物、放款、收息的机构。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 的日益发展,质库、解库也随之兴盛。 B.在宋代,出

9、典人将房产押给典权人后,可以获得一笔典价,且不必支 付利息。在典期内,典权人不但享有房屋的使用权,同时还拥有出租权。 C.虽然早期的交子具有汇票性质,可以克服金属货币不便携带的缺点,保 障商品交易中贷款的顺利结算,但是它还没有发展成为纸币。 D.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同时也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答案,答案及理由:_ _,D项说法过于绝对,不能说“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都有积极作用,借贷中的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高利贷对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有阻碍。,二、(2015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

10、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 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

11、,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

12、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

13、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第一时段(约5分钟):整体把握 1.圈点阅读: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文眼句、中心句、结论句、过渡句及反复强化的词语),2.整体感知: (1)本文的论述中心是什么?,(2)本文的论述思路是怎样的?,答案,本文围绕艺术品的接受问题阐释了两

14、个观点:一是接受者也是艺术品的创作主体之一;二是接受者的理解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是擦亮艺术品的生命之光。,答案,全文共五段,可分为三个层次:第1段提出话题,即艺术品的接受问题;23段从创作过程和文本的“召唤性结构”两个角度阐明接受者也是艺术品的创作主体之一;45段阐述接受者的理解特点及其意义。,第二时段(约9分钟):真题训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 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般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 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 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 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答案,答案及理由: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