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7539033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一篇以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验为例的开题报告范文,供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验”系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宗申小学“十二五”期间科研课题。我校于20XX年7月30日申报,20XX年6月30日由商都县教育局正式批准立项。经过前期的组织筹备,今天正式开题了。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与会领导、专家汇报我们的开题工作,向参与课题研究的全体教师作开题报告,

2、恳请在座的领导及专家提出宝贵意见,给予指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在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农村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等问题,也成为我们面前的新问题新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数以千万计的父母不得不和自己的孩子分离,将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或他人照管。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儿童群体-留守儿童,并且这一群体还在迅速扩大。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1、前在变量分析 我校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这些留守儿童因为缺失亲情与

3、教育,给我校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正确地解决,必然会影响我校教育均衡发展。为了解决好这一教育问题,我们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摸底调查,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验”课题。我们希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在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培养方面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有效地解决我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促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前测数据统计分析如下: (1)留守儿童人数与所占比例: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我省有留守儿童280万人,我市有留守儿童30万人,我县留守儿童有5.7万人。

4、据统计,我校20XX年留守儿童达21.3%,20XX年达35%,20XX年达39.5%.20XX年我校857名学生中,留守儿童人数达352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41.1%. (2)留守形式:隔代监护型。即孩子的祖辈爷爷、奶奶或外爷、外婆代替孩子的父母承担抚养、教育和监护责任的类型。这种类型是留守儿童的主要生存方式,我校有179人(其中女孩81人),占留守儿童总人数的50.9%.寄养监护型。即父母将孩子托付给叔婶姑舅等亲戚或邻居、朋友看管的类型。全校有166人(其中女孩69人),占47.2%.无人监护型。即完全脱离父母长辈而独立生活的类型,其中包括未成年人“以大带小”的情况。这种类型在全部“留守儿

5、童”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全校有7人,占2%. (3)与父母的交流沟通情况:同父母写信或电话联系平均次数一周一次占27%;两周一次占23%;一月一次占33%;两月及以上一次占17%.父母与留守儿童见面平均0.9次/期,平均交流8.5次/期,父母与学校交流平均6.2次/期。其他学生与父母见面平均18.6次/期,平均交流32.3次/期,父母与学校交流平均11.7次/期。 (4)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的感觉和愿望:感到孤单,希望父母在身边的占50%;有些想念,但能够理解的占35%;不用管,多挣钱的占12%;没感觉,无所谓的占3%. (5)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很好的占13%;一般的占57%;差的占22%;很差

6、的不想读书的占8%. (6)与代管监护人相处情况:很好,全面管理的占50%;只管生活、不管学习与思想的占31%;没用心或没能力管的占9%;管不了的占8%. (7)留守儿童现在最大的愿望:父母回到家里的占43%;在学校得到真挚友谊的占31%;学校管理好,自己成绩好的占25%. (8)综合素质与其他儿童相比普遍偏低: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低18%,生活习惯行为能力低7%,交流与合作能力低10%,道德品质与公民素质低6%.我校20XX年秋季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情况统计显示:(表略) 数据显示,这些留守儿童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缺少应有的关爱和教育,权益得不到及时的保障,心理问题增大,道德品行出现

7、偏差,行为习惯存在问题。这类儿童表现出的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有:性格内向、自卑、抑郁、孤僻、偏激、怪异、暴躁、懒惰、消沉、冷漠、自私和不愿意合作等。由此产生的行为问题有:厌学、个人卫生习惯差、经常与别的儿童闹矛盾、不完成作业、经常损坏公物、交友不分良莠、沉迷游戏、偷窃、说谎及暴力倾向等。这些问题造成他们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下降,思想品德发展危机,违纪行为趋多。 (9)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突出:约有75%的同学觉得老师不关心他,约有80%的同学有各种不良行为,如说谎、偷盗;约有90%的学习习惯差;约有42%的同学不团结同学,不能与人和睦相处;约有70%的同学经常向家里提出过高要求,乱花

8、钱;约有90%的同学意志品质差,怕困难据统计,20XX年秋季,我校学生在行为品德方面的发生的不良事件47起,其中留守儿童参与的达35起,占全部偶发事件的74.5%. 2、教育现状 (1)学校教育: 留守儿童问题在学校教育方面来看,教师与学校的关注不够使农村留守儿童错失了弥补家庭教育不足的机会。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外部动因之一,一般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主要是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日常行为两个方面。教师关注较多的是优生和差生两个群体,而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尚未进入教师关注的主体视野,成为教育管理的空档与盲区,更谈不上根据实际个案进行特殊的行为习惯培养。如果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及时辅助

9、和矫正,留守儿童将成为问题儿童。加强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符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是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要求。 (2)家庭教育: 隔代监护型的特点主要表现监护人与未成年人之间存在着隔代血缘关系,且又多系独生子女,这类孩子往往生活于溺爱和娇纵之中。由于监护人与被监护人年龄差距大多在40岁以上,监护人大多年老体衰,以文盲半文盲居多,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难以承担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往往是重“养”而不重“教”,放任孩子自由发展。由于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已经外出,部分留守家庭便将家里的部分农活交由孩子承担,这也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寄养监护类型有两个特点:其一是监护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

10、放在第一位,以不出事为原则,相对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以便当委托人孩子的父母亲回来时好交待,但对孩子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却少于关注,监护人往往担心如果对孩子管严了,孩子会将自己的不愉快感受告诉父母。其二是由于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缺乏或完全不具备血缘上的亲情关系,因而监护人对孩子的感情难以代替亲生父母对子女的感情,这种差别是任何一个孩子都能凭直觉切身感受到的。 无人监护型孩子的特点表现为两个极端。对于自控能力较强的孩子而言,由于生活的逼迫和锻炼,相对于正常家庭的孩子,往往会显得独立生活能力更强、更自信、更善于与人交往。他们中甚至有人会成为学校里的好学生、学生干部或“尖子学生”;但对于自控

11、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这种类型的学生也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出现逃学、迷恋网吧、夜不归宿、早恋等现象,严重者还可能小偷小摸,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象是关注较多,但还谈不上正式研究。国内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始启动。但对产生的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的专项研究还远远不够。不同地区往往各有特色,同一地区留守儿童现象也各有差别。我们搜索到的已有研究主要有以下一些: (1)中央教科所“十五”课题规划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2)20XX年以后,中央教科所、江苏、河南等地的个别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一般问题进行了研究。 (3)20XX年6月尹前军发表于中央教科所新教育杂志“关于留守学生的研究”认为农村留守学生学习上有困难,心理上有问题,自理能力差。提出“要改善学生寄居环境、学校要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4)20XX年1月,英国救助儿童会、安徽省社科院、安徽省保障学会调查认为:留守儿童群体最令人担忧的现象是他们在学校接受教育方面的欠缺。 (5)我县已有县社科联科研课题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策略研究与实践和鹤龄中学市级普教科研课题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教育的研究与实验等留守儿童相关课题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