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点.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539020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点.doc(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串讲目录1“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2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3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4文学革命最初的创作实际和代表性作家作品5“五四”时期各文学社团代表性人物、主要刊物6文学革命论争中的守旧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7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的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基本情况8“五四”文学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9“五四”文学革命与守旧的文学思想发生的冲突和斗争10“学衡派”、“甲寅派”11“语丝社”和“语丝文体”12“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13“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刻、伟大的历史意义14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道路15鲁迅的文学创作概况16狂人日记的发表时间

2、和刊物17呐喊和彷徨的成书情况和题意18作为“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的故事新编19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20鲁迅的思想特点21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22阿Q的性格特征23阿Q正传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24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25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26野草的写作背景27鲁迅后期杂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28呐喊、彷徨中揭露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吃人的总主题29呐喊、彷徨中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思想意义30呐喊、彷徨中的人物形象塑造31呐喊、彷徨的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和主要表现手法32野草的主要思想内容33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34朝花夕拾的写作特点和艺术风格35鲁迅杂文的主要艺术成就36新潮

3、作家群的小说作品37叶绍钧的散文和童话作品创作3820世纪20年代台湾已开始出现的新文学的小说刨作39“问题小说”40“乡土文学”视阈下的小说41赖和小说创作的题材特点和艺术特色42叶绍钧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倪焕之43郁达夫的“自叙小说”44叶绍钧小说创作的思想内容45春风沉醉的晚上、薄莫、迟桂花所标示的郁达夫创作风格的变化46郁达夫小说的主要艺术特点47“诗体大解放”4820世纪20年代各个新诗作家群体的主要诗人和代表性作品4920世纪20年代的台湾新诗创作50郭沫若的生平思想和文学创作情况51徐志摩的新诗创作情况52初期白话诗的共同艺术特点53湖畔诗社诗人的新诗创作54“小诗运动”与冰心的小

4、诗创作55“新月诗派”的格律诗主张56郭沫若诗集女神的主要思想内容57闻一多诗的主要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58新青年设立“随感录”栏目与杂文的兴盛5920世纪20年代各个散文作家群体的主要作家和代表性作品60“语丝文体”61郭沫若与郁达夫的散文创作特点62“五四”时期的散文的文学史意义63周作人散文的内容和艺术成就64冰心的散文创作及其主要艺术特色65中国现代戏剧最初的发展情况66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话剧团体67民众戏剧社68郭沫若20世纪20年代的历史题材戏剧创作69洪深的话剧创作及其尉作赵阎王70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等喜剧创作71田汉在1927年4月以后的戏剧创作情况7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

5、运动的发起和发展情况73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74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的情况75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运动及其文学创作76关于“文学基于普遗人性”的论争77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78关于“大众语”的论争7920世纪30年代台湾新文学发展的主要特点8020世纪30年代香港新文学的产生和文学创作情况8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和兴起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历史原因8220世纪30年代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和文学创作的鲜明特点83茅盾的主要文学作品84短篇小说集野蔷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价值85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86长篇小说代表作子夜的思想意义、人物形象塑造和主要艺术成就87巴金的主要小说作

6、品88巴金早期接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情况89巴金的短篇小说创作及其艺术上的特点90憩园的主要内容和艺术风格91激流三部曲的主要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和主要艺术特点92寒夜的主题思想和风格特征93老舍的主要小说作品94老舍作品四世同堂所体现的作家的文化反思95长篇小说骆驼样子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和主要艺术成就96四世同堂的主题和题材的独特性、人物形象塑造和主要艺术特色97沈从文文学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其代表性作品98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和“现代都市人生”两大类题材99边城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100八骏图的写作意图和独特的叙事手法101沈从文作品所展现的人生形式和融入的作者的理想10

7、2曹禹的主要话剧作品103曹禺戏剧具有的悲剧意味104曹禺剧作具有的强烈的戏尉性105曹禺尉作在戏剧语言方面的特色106雷雨的主要思想、人物形象塑造和艺术特色107北京人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塑造108曹禺尉作对中国现代话剧发展的重要贡献10920世纪30年代小说作家形成的几个主要群落110左翼作家群代表性作家和作品111丁玲、张天翼、叶紫、吴组缃的小说创作情况112东北作家群的小说创作113“新感觉派”作家群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主要创作11420世纪30年代台湾作家杨逵小说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115张天翼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116叶紫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11720世纪30年代主要诗歌流

8、派及其代表性诗人和作品118“中国诗歌会”的诗人及其创作119殷夫的“红色鼓动诗”120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及其主要艺术成就12120世纪30年代专门性散文刊物的刊行情况12220世纪30年代议论性散文的突出成就12320世纪30年代报告文学的兴盛12420世纪30年代叙事散文方面的主要成就12520世纪30年代哲理散文方面的主要成就126“农民戏剧实验”127洪深的“农村三部曲”的主要思想内容128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戏剧的鲜明的阶段性特征129第一节概述13020世纪40年代文学形成的三个区域13120世纪40年代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13220世纪40年代重要的文艺思想论争情况133“孤岛文

9、学”134抗战初期关于文艺与抗战关系以及抗战文艺公式化、概念化问题的论争135关于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136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论的论争13720世纪40年代台湾文学社团和文学创作的基本情况13820世纪40年代香港文学的基本情况139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抗战以来整个文艺界的创作和理论批评产生的影响140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141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戏剧创作的基本情况142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新诗创作的基本情况14320世纪40年代以抗战为主要题材的抗战小说的名篇14420世纪40年代以社会剖析和世情讽刺为主题的小说14520世纪40年代后期出

10、现的以徐讦和无名氏为代表的“现代罗曼司”小说14620世纪40年代台湾和香港小说创作情况14720世纪40年代以现实为题材的戏剧创作14820世纪40年代历史题材戏剧创作的两个高潮及其主要的戏剧作品14920世纪40年代的国统区重要的诗歌流派“七月诗派”15020世纪40年代的国统区重要的诗歌流派“九叶诗派”151沙汀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152艾芜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153钱钟书围城的思想意蕴、主要艺术特色154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和主要艺术特色155张爱玲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156张恨水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157艾青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独特的情调以及在诗歌艺术

11、上的独特建树158穆旦诗歌的艺术风格和主要艺术成就159夏衍戏剧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160陈白尘戏剧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161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162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戏剧创作的基本情况163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新诗创作的基本情况164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散文创作的基本情况165秧歌剧的改造创新166旧戏曲的改造与新编167新歌剧的创造及其代表性作品白毛女168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解放区大量出现的新民歌创作169解放区的章回体抗日题材小说170解放区反映农村改革的长篇小说171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与“赵树理方向”172赵树理小说的思想意义、人物形象塑造和

12、评书体的小说形式的创造173赵树理对中国现代小说民族化的贡献174孙犁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175李季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的艺术特色176阮章竞长篇叙事诗漳河水的艺术特色177“十七年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178“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79“十七年”时期文艺领域所开展的一系列思想批判运动的基本情况180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181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182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斗争18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84对新编历史刷海瑞罢官的批判185“天安门诗歌”运动18620世纪5070年代台湾文学的发展状况18720世纪50-70年代香港文学的发展状况188“十七年文学”中现实主义文

13、学创作的实绩和明显不足189“十七年”和“文革”十年文学的历史教训190“十七年文学”中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191“十七年文学”中小说创作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192“十七年文学”中以民主革命和抗美援朝战争为题材的小说193“十七年文学”中的历史题材小说194“十七年文学”中的农村题材小说195“十七年文学”中的工业题材小说196“十七年文学”中的大胆“干预生活”的小说19720世纪5070年代台湾小说创作的几种形态198白先勇、欧阳子、林海音、陈映真、於梨华、聂华苓、琼瑶等台湾作家的小说创作199刘以鬯、金庸、梁羽生等香港作家的小说创作200“十七年文学”中历史题材小说的主要成就201“十七年文学

14、”中现实题材小说的主要成就202“十七年文学”中小说创作的主要缺失203吴强小说红日的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204罗广斌、杨益言小说红岩的思想和艺术特点205梁斌小说红旗谱的思想和艺术成就206杨沫小说青春之歌的思想和艺术特点207柳青小说创业史的艺术成就208王蒙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艺术特点209茹志鹃小说百合花的艺术特点210“十七年文学”中诗歌创作的总体面貌211“十七年文学”中诗歌创作的主要代表性诗人和作品21220世纪50年代初期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诗歌作品213反映各条战线火热斗争生活的诗歌作品214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以后诗歌创作出现的某些变化2151958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新民歌运动”21620世纪50年代末少量抒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