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第2节乙醇、乙酸及基本营养物质(含解析).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538873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化合物-第2节乙醇、乙酸及基本营养物质(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有机化合物-第2节乙醇、乙酸及基本营养物质(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有机化合物-第2节乙醇、乙酸及基本营养物质(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有机化合物-第2节乙醇、乙酸及基本营养物质(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有机化合物-第2节乙醇、乙酸及基本营养物质(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机化合物-第2节乙醇、乙酸及基本营养物质(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合物-第2节乙醇、乙酸及基本营养物质(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节乙醇、乙酸及基本营养物质1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2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3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一、乙醇1组成和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C2H6O_或_2物理性质俗名_,密度比水_,沸点比水_,能与水_。特别提示:我们可以用无水硫酸铜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将无水硫酸铜与酒精混合,如果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蓝色,则酒精中含有水,如果不变色,则证明酒精中不含水。3化学性质(1)与Na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速率比Na与水反应_。(2)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催化氧化:反应方程式为_,乙醇也可以被高锰酸钾酸性溶

2、液或重铬酸钾酸性溶液直接氧化成_。特别提示:我们学习的有机物大多数能被氧化,如甲烷、苯、乙酸,虽不能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但能在空气中燃烧,被氧气氧化。即时训练1 下列有关乙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室中可以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B可以用钠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C乙醇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D乙醇分子中无碳碳双键,所以是饱和烃二、乙酸1组成和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C2H4O22物理性质食醋的主要成分是_,因此乙酸又叫_。当温度低于16.6 时,乙酸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称_。乙酸是_挥发,有_气味的液体。乙酸易溶于乙醇和水。3化学性质(1)乙酸具有酸性:CH3COOHC

3、H3COOH,属于弱酸,CH3COOH的酸性_于H2CO3。能使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_色。能与活泼金属(Mg)发生置换反应,如:_。能与碱(NaOH)发生中和反应,如:_。能与碱性氧化物(MgO)反应,如:_。能与某些盐(Na2CO3)发生反应,如:_。(2)酯化反应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化学方程式为_。即时训练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乙醇与乙酸都能与Na反应生成氢气乙醇、乙酸与Na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相等可以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乙醇与乙酸可以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与乙酸可以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鉴别乙醇与乙酸可以用溴水鉴别乙醇与乙酸特别提示:乙醇、水、乙酸都与Na反应生成氢气,1 m

4、ol的反应物均与1 mol Na反应生成 mol H2。但这三者与Na反应的剧烈程度不一样,反应最剧烈的是乙酸,最缓慢的是乙醇。三、糖类、油脂、蛋白质1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元素组成代表物代表物分子水溶性糖类单糖双糖多糖油脂油植物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脂肪动物脂肪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蛋白质_、S、P等酶、肌肉、毛发等氨基酸连成的高分子特别提示:(1)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但淀粉和纤维素不能互称为同分异构体。(2)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单糖、双糖、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2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有机物特征反应水解反应糖类葡萄糖葡萄糖有银镜产生蔗糖产物

5、为_与_淀粉遇碘单质(I2)变_色产物为_油脂酸性条件下:产物为_、_ _;碱性条件下(皂化反应):产物为_、高级脂肪酸盐蛋白质遇浓硝酸变_色;灼烧有_气味酶作催化剂,生成氨基酸3.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用途(1)糖类物质是_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_的重要来源;_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医疗输液、合成药物等;_可用于造纸,制造纤维素硝酸酯、纤维素乙酸酯、黏胶纤维等。(2)油脂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等质量的糖类、油脂、蛋白质完全氧化时,_放出的热量最多。油脂用于生产高级脂肪酸和甘油。(3)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在工业上有很多用途,动物的毛、皮、蚕丝可制作服装,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6、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即时训练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糖类、油脂、蛋白质均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糖类、油脂、蛋白质均能水解纤维素没有甜味,人体不能消化,不属于糖类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加碘食盐中含有碘元素,但向其中加入淀粉不显蓝色一、乙酸、乙醇、水中羟基(OH)的性质乙醇水乙酸羟基中氢原子活泼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强电离极难电离难电离部分电离酸碱性中性弱酸性与钠反应从左到右生成H2的速率越来越快与NaOH反应不反应反应与NaHCO3反应不反应水解生成CO2【例1】 下表为某有机物与各种试剂的反应现象,则这种有机物可能是()。试剂钠溴水NaHCO3溶液现象放出气体褪

7、色放出气体ACH2CHCH2OHBCHCH2CCH2CHCOOHDCH3COOH二、有机物的鉴别、分离和提纯1有机物的溶解性规律(1)烃类的密度都小于水,都难溶于水(它们浮在水面上),但可溶于有机溶剂。(2)烃的衍生物中:四氯化碳(CCl4)、溴苯(C6H5Br)的密度大于水,且难溶于水,但可溶于有机溶剂;乙醇、乙酸、葡萄糖、蔗糖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油脂、酯类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2常用的试剂能与溴水反应的有机物(乙烯等含碳碳不饱和键的有机物);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的有机物(乙烯等含不饱和键的有机物、乙醇、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的有机物(醛类、葡萄糖);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有机物(羧

8、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有机物(羧酸);与钠反应的有机物(含有羟基的有机物,如乙醇等)。3除杂和检验方法物质检验试剂除杂试剂(或方法)甲烷(乙烯)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或溴水溴水酒精(水)无水硫酸铜生石灰淀粉(葡萄糖)新制的氢氧化铜苯(乙醇)Na水、萃取、分液乙酸乙酯(乙酸)紫色石蕊溶液或NaHCO3溶液饱和Na2CO3溶液乙烷(二氧化硫)品红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溴水或NaOH溶液乙烯(二氧化硫)品红溶液NaOH溶液【例21】 物质的鉴别有多种方法。下列能达到鉴别目的的是_。用水鉴别苯、乙醇、溴苯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鉴别乙烷、乙烯、SO2点燃鉴别甲烷和乙烯向溶液中加入淀粉可以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I用金

9、属钠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比较水和乙醇分子中羟基氢(OH)的活泼性检验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然后加入适量稀NaOH溶液,再向其中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例22】 (2012陕西宝鸡质检)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_。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除去苯中少量的乙酸: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分液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乙烷中的乙烯:加入过量氢气,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反应三、酯化反应实验1原理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其中浓硫酸的作用为

10、催化剂、吸水剂。2反应特点(1)属于取代反应。(2)通常反应速率很慢。(3)属于可逆反应。3装置(液液加热反应)及操作用烧瓶或试管。试管倾斜成45(使试管受热面积大)。长导管起冷凝回流和导气作用。4现象Na2CO3溶液上面有油状物出现,具有芳香气味。5提高产率采取的措施(1)浓硫酸吸水,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加热将生成的酯蒸出,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6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一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二是溶解乙酸乙酯中的乙醇;三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提高收集率。7注意事项(1)加入试剂的顺序为C2H5OH浓硫酸CH3COOH,特别注意不能先加浓硫酸。(2)导管不能插入到Na2CO3溶液

11、中,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3)对反应物加热不能太急,以减少反应物的挥发。【例3】 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正确的是()。1(高考集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A(2012课标全国理综)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B(2012课标全国理综)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2012课标全国理综)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2012安徽理综)分离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仅用的玻璃仪器为分液漏斗、烧杯E(2012福建理综)乙醇不能发生取代反应F(2012福建理综)氨基酸、淀粉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G(2012广东理综)用食醋可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H(2012海南化学)食用白糖的主要成分是

12、蔗糖I(2012海南化学)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J(2012浙江理综)蔗糖、淀粉、油脂及其水解产物均为非电解质K(2012山东理综)苯、油脂均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L(2012山东理综)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M(2012山东理综)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N(2012北京理综)天然植物油常温下一般呈液态,难溶于水,有恒定的熔点、沸点O(2012北京理综)麦芽糖与蔗糖的水解产物均含葡萄糖,故二者均为还原型二糖P(2012天津理综)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Q(2012天津理综)乙酸与丙二酸互为同系物2(2012课标全国理综,12)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26项应为()。12345C2H4C2H6C2H6OC2H4O2C3H6678910C3H8C3H8OC3H6O2C4H8C4H10A.C7H16 BC7H14O2CC8H18 DC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