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三 特色探索中的新国新路 通史整合(七)-(八)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7534629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三 特色探索中的新国新路 通史整合(七)-(八)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通用版)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三 特色探索中的新国新路 通史整合(七)-(八)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通用版)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三 特色探索中的新国新路 通史整合(七)-(八)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通用版)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三 特色探索中的新国新路 通史整合(七)-(八)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通用版)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三 特色探索中的新国新路 通史整合(七)-(八)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三 特色探索中的新国新路 通史整合(七)-(八)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三 特色探索中的新国新路 通史整合(七)-(八)学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板块三 特色探索中的新国新路 通史整合(七)-(八)三线交织建通史 政治线经济线文化线三层精研明高考 考多少考什么怎么考考多少对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探索的考查,全国卷选择题一般就一道,集中在31题上。非选择题命题较少,仅2015年全国卷第41题以开放性试题考查节假日变化,全国卷、没有涉及。考什么选择题常考区域非选择题常考主题(1)新中国外交政策(2)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曲折探索(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4)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1)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改革(2)人口政策和人口问题(3)社会生活的变迁怎么考1突出知识的宽度和广度高考命题侧重于选取的材料、创设的情境不管是

2、知识的内涵还是外延,都突破了教材的阐述,即所谓的“脱离课本”,所设试题即常说的“陌生中考熟悉”“陌生中考陌生”两类。如2017年全国卷第31题,考查目标是1990年中国改革传统经济模式,知识宽度是研究凯恩斯主义和罗斯福新政的报告。2注重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考命题关注社会现实问题,重视公平正义的主流价值观,强调了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隐性考查家国情怀。如2017年全国卷第31题涉及恢复高考后的教育发展状况,突出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呼应了恢复高考40周年这一热点问题。通史整合(七)现代中国的过渡与曲折19491978年的中国历史发展怎么样明阶段特征,有利于定位思考方向三维坐标定位三条主线定论政治

3、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政策逐渐成熟。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获得重大突破。经济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更发生了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浩劫的“文化大革命”。科技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在核研究、航天技术、计算机应用、农业新品种研究等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推动中国文艺工作者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主要史实有哪些 理发展主线,有利

4、于找准解题“题眼”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2)三大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3)“文化大革命”:毛泽东等领导人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造成民主与法制的践

5、踏。2新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苏建交:1949年,中苏建交,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友谊。(2)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

6、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正式建交。中日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1972年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工业化建设:19531957年,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2)三大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正确探索:1956

7、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确定了党的总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探索失误: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规律。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高速度,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其特点是“一大二公”。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3)纠正失误: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4)国民经济的劫难:劫难:“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错误发展到顶峰,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调整与整顿:1971年,周恩来着手调整国民经济,19

8、73年出现复苏局面;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3社会生活的变迁(1)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凭票证计划供应,反映了计划经济的特点。(2)宝成铁路、兰新铁路等相继动工建成。(3)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发挥了重要功能。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1)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2)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2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1)“两弹一星”:原子能

9、技术: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导弹技术: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融会贯通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社会特点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改造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三大改造完成后,转化为先进社会制度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前,五种经济成分并存,非社会主义成分占有很大比重。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分占主导社会性质从政权组织形式和经济基础而言,是新民主主义

10、国家,但从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借鉴与创新借鉴创新社会经济制度建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私有制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首创公私合营的模式工业化建设开展五年计划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牺牲农业来保证工业发展正确处理好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关注民生问题经济结构与体制变多种所有制为单一的公有制,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注意克服斯大林

11、模式的过度集中的弱点,注意解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3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间的联系(1)政治: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巩固政权的斗争,建设中国特色三大政治制度,宪法建设等。政治建设为经济、外交、文化科教提供安定的环境。(2)经济:恢复国民经济、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政治建设,文化科技发展的前提。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挫折:“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双百”方针遭到破坏。4教育事业的

12、发展(1)人民教育的奠基: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3)动乱中的教育: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3)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外交政策,为国内政治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4)文化科教:“两弹一星”等尖端科技为经济政治建设提供了保障,“双百”方针等政策为文化领域繁荣提供保障。命题视野在哪里 定高考热点,有利于把握高考脉动(一)政治上20世纪50

13、70年代的外交成就1(2016全国卷)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外交情况。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故A、D两项错误;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比较少,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及时调整外交政策,由“一边倒”转向反对以苏联

14、为首的修正主义,借此缓解中国面临的压力,于是出现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上升的情况,故B项正确;全方位外交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推行的,故C项错误。2(2017江苏高考)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A参加万隆会议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出席日内瓦会议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解析:选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外交原则,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两国总理”“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可以佐证这一信息,故B项正确;万隆会议和日内瓦会议与材料信息“两国”不符,故A项和C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不符,排除。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外交战略的演变时段战略表现20世纪50年代联合苏联“一边倒”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毛泽东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统一战线20世纪60年代反帝反修两条线面对两个超级大国都与中国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