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心理学对策分析与研究论文(共篇)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97528647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对策分析与研究论文(共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对策分析与研究论文(共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对策分析与研究论文(共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对策分析与研究论文(共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对策分析与研究论文(共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对策分析与研究论文(共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犯罪心理学对策分析与研究论文(共篇)(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少年犯罪心理学对策分析与研究论文(共3篇)第1篇: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时代发展日新月异,青少年犯罪的发展现状也随之变化,对青少年犯罪现状的探讨就显得比较复杂,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十分有必要,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笔者将从青少年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论述。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特点一般说来,青少年犯罪是指14周岁以上、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而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笔者在走访调研中,对宝鸡市金台区人民检察院2012-2014年青少年犯罪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以下数据: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青少年犯罪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犯罪嫌疑人

2、文化程度低。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犯罪嫌疑人数居多,20122014年分别占到青少年案件的73.3%,79.8%及83.9%,他们大多都没有工作可干,游手好闲,很容易被社会上的不法之徒拉下水。(二)犯罪性质上主要集中于抢劫、盗窃等侵财性犯罪。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盗窃罪及抢劫罪这类侵财性案件在青少年犯罪中所占比列较高,20122014年分别占到39.6%,35%及38.8%。(三)犯罪形式上以共同犯罪、团伙作案居多。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身体力量单薄,依赖性强,他们往往会在同学、同乡、同龄人之间形成小的团伙,当他们遭受挫折或在某种利益的驱动下,在同伴之间不良情绪的相互感染下,

3、三五成群,拉帮结伙,往往不计后果实施犯罪。宝鸡市金台区人民检察院近年来就办理过如“千河独立团”等青少年团伙抢劫的案件。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青少年之所以走向犯罪道路,是由一定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所致。内因主要是青少年自身原因,外因主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一)内因青少年自身原因1、青少年心理结构的变化,自我意识增强。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的认知结构也发生根本变化,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性意向,不想按照父母和老师的指导办事,心理上不稳定,表现出冲动和盲目。2、文化素质较低,分辨是非、抵御诱惑的能力较差。从统计数据可以得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犯罪率最高。他们初入社会,处处感到很新鲜,法律意识淡薄

4、的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想尝试,社会上的一些不法之徒,抓住他们的这一心理,趁机拉他们入伙,部分不谙世事的青少年便稀里糊涂的走上了犯罪道路。3、未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及人生观,有报仇心理和反社会心理。青少年涉世不深,世界观尚未定型,不能正确看待诸如贫富差距、腐败等社会问题,易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甚至仇视心理,对法律、社会信任度降低,有的明明知道法律是威严的,而故意去犯罪。(二)外因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共同作用1、家庭因素。家庭结构失调、家长不良言行的熏染以及教育方法不当都极可能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犯罪的青少年家庭主要表现有:一是过分溺爱的家庭。其子女性格具有明显的自傲、任性、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二是简单粗暴的

5、家庭。其父母在管教子女时,不讲道理,简单粗暴,使子女产生逆反或报复心理,容易形成粗暴冷酷的性格,在处理人际关系的矛盾时很容易发生粗暴的攻击行为,并因此导致违法犯罪。三是残缺少爱的家庭。有的长期在社会流浪,受环境影响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四是任意放纵的家庭。这些父母对子女的思想、学习、生活不管不问,漠不关心,任其发展,最后导致子女犯罪的恶果。2、学校因素。有的学校和老师过分追求高学分和升学率,忽视素质教育,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规范的教育不够。甚至有些老师的素质低下,体罚、训斥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社会因素。歌舞厅、网吧、酒吧等场所极易吸引

6、青少年,部分不良网站、歌舞厅根本不顾及是否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一些不应向青少年开放、传播的东西进入了他们的视野,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毒害其心灵,使其堕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几点措施(一)自身预防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性措施。尽管他们还处于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的阶段,但对于真善美与假恶丑还是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的。应当培养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二)家庭措施家庭是社

7、会的细胞,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影响着子女。对子女进行教育,首先父母要自我教育,严以律己,从自身做起,躬亲示范,从思想和行为上影响教育孩子。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行为差错,要从正面引导、启发、教育、纠正。克服简单、粗暴、放任等教育方法,用爱心来启迪孩子的心灵,真正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伟大使命,为社会培养出有用的人才。(三)学校措施学校应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培养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做一个高尚的人,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把加强对青少年的遵纪守法,预防犯罪

8、的教育与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自律意识。(四)社会措施预防青少年犯罪,不仅与家庭、学校有关,还与社会有关,因此全社会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开展社会综合治理,防患于未然,超前疏导,对青少年的不良思想苗头和劣迹行为积极调处帮教。青少年是祖国的花蕾,民族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呵护花蕾,净化未成年人心灵,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用之才,这不但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有利于提高家庭幸福指数,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作者:王蕾第2篇:青少年犯罪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的研究近年来,我国的青

9、少年犯罪率明显增加,这证明我国已经进入到另外一个层面意义上的上升阶段,国内的社会学家以及心理学界专家,对这一情况进行了着重的研究以及分析,经过数据收集以及对大量资料的分析表明,青少年冲动犯罪的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对社会认识的扭曲,他们认知错误,所以行为偏激,性情暴躁易怒又或者冷漠偏激,对社会好奇但是看法独特,容易被自己的某些看法以及情绪所左右,自控性差;第二,家庭教育因素,家庭教育以及家庭关爱不足,尤其是单亲家庭以及重组家庭尤为突出,因为沟通不足又或者某些家庭因素,容易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以及造成某些心理问题;第三,社会文化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当今社会酒醉金迷,某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以及社会文化现

10、象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并加以引导后,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这种心理状态下,青少年很难得到有效的缓解,所以基于以上几点,对青少年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是必要的,因为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性会导致截然不同的后果,既可能导致犯罪,又可能波及其在犯罪过程中以及对其心态造成影响。所以,本文的主旨就是针对青少年罪犯的心理状态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的分析,同时希望能够对正在发育期的青少年以及正在服从管教期间的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一、对象与方法(一)对象在部分少管所中采取抽样的方法,将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情况的340名青少年罪犯作为研究对象。(二)工具1.青少年罪犯情况调查表、青少年犯罪资料、父母受

11、教育程度及其职业、家庭成分以及收入情况调查分析表。2.犯罪青少年自我反省以及思考感受详细,其中可以包括管教情况反馈,监狱环境、监狱管教干警,管教方式,受管教之后的想法,以及对管教方式的感想,对自己罪行的弥补以及感悟等八个大的方面,并且对每个方向进行分级评分,按照四个等级进行评分,评分越高的,接受改造程度就越高。3.症状自量检测表:由净胜专家进行编辑翻译,内容非为九个部分,九十个项目,每项按照五个等级进行评分判定,分数越高的就表现为其心理症状越严重。(三)方法选取好参加研究的人员,引导其对每项研究内容以及研究工具的使用方法,在与测验中进行一致性测验,对各项的工具以及其测验后的不同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12、,通过对所有人进行讲解的方式,让每个接受研究的对象进行独立的表格填写,对没分表格进行信息编辑并记录到信息库,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二、结果(一)青少年罪犯的一般情况年里统计如下:13-15岁的32人,占总人数的9.4%;16-20岁的196人,占总人数的57.6%;21-23岁112人,占总人数的32.9%。受教育程度:文盲16人,占总人数的4.7%;小学学历124人,占总人数的36.5%;初中学历152人,占总人数的44.7%;高中学历40人,占总人数的11.8%。其中来自农村的264人,占总人数的77.6%;来自城市的有76人,占总人数的22.4%。犯罪类型:偷窃256人,占总人数的75.3

13、%;涉毒吸毒32人,占总人数的9.4%;抢劫28人,占总人数的8.2%;杀人12人,占总人数的3.5%;性罪错8人,占总人数的2.4%;其他罪责4人,占总人数的1.2%。不良行为:抽烟252人,占总人数的74.1%;酗酒12人,占总人数的3.5%;吸毒16人,占总人数的4.7%;嫖娼28人,占总人数的8.2%;无不良行为32人,占总人数的9.4%。管教年限:一年期96人,占总人数的28.3%;两年期224人,占总人数的65.8%;三年期24人,占总人数的5.9%。(二)家庭情况父母职业:父亲干部的2.4%;工人的27.1%;自由职业的14.1%;无职业的56.5%;母亲干部的2.4%;公认的8

14、.2%;自由职业的12.9%;无职业的76.5%。父母受教育情况:父亲文盲的5.9%;母亲文盲的14.1%;父亲小学学历的5.9%;母亲小学学历的36.5%;父亲初中学历的34.1%;母亲初中学历的41.2%;父亲高中学历的15.3%;母亲高中学历的7.1%;父亲大学学历的2.4%;母亲大学学历的1.2%。家庭月收入:月收入500元以下的116人,占总人数的34.1%;月收入500-1000元的72人,占总人数的21.2%;月收入100-3000元的132人,占总人数的38.8%;月收入3000-5000元的16人,占总人数的4.7%;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4人,占总人数的1.2%。(三)青少

15、年犯罪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程度的相关因素经过多方面统计后,我们对犯罪人员进行了测验,根据以上统计以及其个人得分,我们经过详细的资料统计,并且经过青少年犯罪心理学与人口学、社会学的相关分析后论证得出结论为,通过对犯罪青年的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与以及其职业情况,家庭收入等进行融合分析,我们发现犯罪人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与青少年的犯罪心理健康呈现负相关的趋势,特别要强调的是,这里面有强迫症、抑郁、敌对、空间、偏执等精神病性的负相关,其中有超过80%的青少年遭遇过家庭暴力,这证明父亲的受教育程度越低,青少年受到的教育就越趋向于暴力,心理素质就越差。同样家庭收入以及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也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程度。(四)青少年狱中心理健康情况分析经过对犯罪人员提交的答案以及对犯罪人员心理情况的分析,我们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