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说明.ppt

F****n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52.50KB
约14页
文档ID:97526699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说明.ppt_第1页
1/14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一、术语和定义 二、评价等级、范围 三、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四、气象观测资料调查 五、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六、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第一节、 术语与定义,1.环境空气敏感区 指评价范围内按GB3095 规定划分为一类功能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功能区中的居民区、文化区等人群较集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以及对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敏感的区域 2.常规污染物 指GB3095 中所规定的二氧化硫(SO2)、颗粒物(TSP、PMIO)、氮氧化物(NO2)、一氧化碳(CO)等污染物 3. 特征污染物 指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以外的特有污染物主要指项目实施后可能导致潜在污染或对周边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产生影响的特有污染物第一节、 术语与定义,4.大气污染源分类 点源: 通过某种装置集中排放的固定点状源,如烟囱、集气筒等 面源: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低矮密集的方式自地面或近地面的高度排放污染物的源,如工艺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储存堆、渣场等排放源 线源: 污染物呈线状排放或者由移动源构成线状排放的源,如城市道路的机动车排放源等 体源: 由源本身或附近建筑物的空气动力学作用使污染物呈一定体积向大气排放的源,如焦炉炉体、屋顶天窗等。

第一节、 术语与定义,5.简单地形 距污染源中心点5km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简单地形在此范围内地形高度不超过排气筒基底高度时,可认为地形高度为0m第一节、 术语与定义,5.复杂地形 距污染源中心点5km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复杂地形中各参数见下图第一节、 术语与定义,6.复杂风场 指评价范围内存在局地风速、风向等因子不一致的风场一般是由于地表的地理特征或土地利用不一致,形成局地风场或局地环流,如海边、山谷、城市等地带会形成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等 7.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第二节、评价等级、范围,1.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按HJ/T2.1 的要求识别大气环境影响因素,并筛选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主要为项目排放的常规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 2. 评价标准的确定 确定各评价因子所执行的环境保护标准,并说明采用标准的依据 3.评价工作分级方法 3.1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工作进行分级。

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第二节、评价等级、范围,3.2 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 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 1~3 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中Pi 定义为:,,,,,式中: Pi—第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0i—第i 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Coi 一般选用GB3095 中1 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第二节、评价等级、范围,评价工作等级按表1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 按公式(1)计算,如污染物数i大于1,取P值中最大者(Pmax),和其对应的D10%第二节、评价等级、范围,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同一项目有多个(两个以上,含两个)污染源排放同一种污染物时,则按各污染源分别确定其评价等级,并取评价级别最高者作为项目的评价等级。

对于高耗能行业的多源(两个以上,含两个)项目,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可低于一级 如果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或者评价范围内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已接近或超过环境质量标准、或者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评价等级一般不低于二级第二节、评价等级、范围,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对于公路、铁路等项目,应分别按项目沿线主要集中式排放源(如服务区、车站等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计算其评价等级 一、二级评价应选择本导则推荐模式清单中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三级评价可不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直接以估算模式的计算结果作为预测与分析依据第二节、评价等级、范围,4.评价范围的确定 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 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 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 矩形区域。

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 5km 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 的范围 5.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确定 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环境空气敏感区,在图中标注,并列表给出环境空气敏感区内主要保护对象的名称、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级别、与项目的相对距离、方位、以及受保护对象的范围和数量新旧导则对“评价工作范围”规定对比 旧:不同等级有不同的规定 新:按照D10%来确定,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园或以2 D10%为边长的矩形, 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取D10%为25km,(主要根据模式的精确度来判断) 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主要考虑环境监测和敏感点调查) 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的范围估算模式应用(作业),位于平原地区郊区拟建一工厂,工程分析显示其距厂界100m的燃煤锅炉耗煤量6000kg/h,煤的硫分1%,水膜除尘脱硫效率15%,烟囱几何高度100m,出口内径4.2m,烟气排放速度25m/s,烟气温度200 ℃,烟囱出口处气温13℃试用估算软件screen3确定其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不考虑地形条件、建筑物下洗和熏烟污染),。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