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与环境美术教案三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7515988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0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物与环境美术教案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物与环境美术教案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物与环境美术教案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物与环境美术教案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物与环境美术教案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物与环境美术教案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物与环境美术教案三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物与环境美术教案三篇 人物与环境美术教案篇一:人美版美术五上人物与环境教案 人物与环境 一、教材分析 本课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开阔思维,大胆创新、想象,其中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还可以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参考。但还需要教师一步一步进行引导: 1、想象人物:根据特定人物姿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 2、想象环境:根据人物活动想象环境。 本课是创新思维训练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部分人物动态图片,也可以采用实现将人物动态粘在作业纸上,让学生根据想象转动纸张改变动态的方法使用。 二、教学内容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人物造型发挥想象力,添上适当的背景,创造不同的环境使画面

2、丰富完整。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绘画作品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点。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热情,以及改造解构事物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动态变化的基本特点,通过给同样动态的人物添加环境,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2、难点:根据特定的人物姿态,通过改变位置方向想象人物动态的变化,表现活动内容和情节,并添加适当的环境。 五、教学过程 1、引入:老师和大家一起做个小游戏。 PPT出示一个人物的剪影,提问:猜猜他在干什么? PPT(1)给人物添

3、加衣服,让学生观察。 (2)给人物添加背景。 提问:现在他在干什么? 出示课题:人物与环境 2、讲授新课: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下一幅有趣的图片。 使用课件出示足球比赛的运动员图片 问题:图片中几个人在做什么? 学生回答:踢足球 这几个人的动作你还可以联想到他们在做什么? 学生发散思维回答各种答案 师:好,老师把这张图片修改了一下,看看他们在做什么? 出示修改后的锣鼓图片 学生回答:在表演腰鼓 师:这两幅图片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生:人物的服饰手中的道具以及背景都法生了变化 设计意图:进一步激发学生改变特定人物环境的兴趣。 师:我们再接着往下看 出示一张特定的无背景人物动作图片 问题:大家猜一

4、猜他在做什么? 再将图片转动一下角度,再启发学生思考,这个人的动作你会联想到什么样的环境设计意图:开阔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想象不同角度的人物动作适合什么样的环境。师:同一动作的人物摆放方向的不同会联想到不同的环境,那老师为这个人添加几个背景大家瞧瞧有没有意思。 出示修改后的图片。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同学们是怎样应用这种根据人物姿态添加背景的方式来创作出具有想象力的绘画作品的。 逐一出示教材中给出作品图片,让学生分析图片中的人物服饰和背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作品中作者的意图和表现手法。 3、作业要求 师:看了这么多好的作品大家一定手痒了,那接下来就让我们自己动手来创作一幅新颖的图画吧。我给大

5、家找来了几位模特,先介绍给大家认识一下。 出示各种人物及动态的图片逐一介绍。给学生分组选择不同姿势的人物。 师:把你选好的模特贴在你的作业纸上,然后设计他所在的环境,人物的衣着,涂上漂亮的颜色,我们比一比看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设计意图:用可以移动的卡通形象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开拓学生联想的空间。 4、完成作业 辅导学生完成作品,强调画面的完整性。 5、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简单讲评 标准:人物活动想象丰富,环境添加有创意,具有合理性。 人物与环境美术教案篇二:人美版20XX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美术三年级下册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

6、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二、教学目标 1、造型与表现领域: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2、设计应用领域: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3、欣赏评述领域: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综合探索领域:采

7、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常用绘画基础知识和工艺设计制作基础知识的理解与积累。 2、教学难点:辅助学生在已有知识上建立链接并拓展,达到理解与积累。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 2、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 果。 第二课恐龙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恐龙消失的原因,增加对恐龙的认识。 2、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初步学习如何捏制各类造型。 3、通过故事形式,引起学生想进一步了解的恐龙

8、的学习欲望。 4、能够以想象和仿制结合的方式完成一恐龙造型。 教学重点:独立完成一只恐龙造型。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教具准备: 师:范作 生:橡皮泥、各类小型的恐龙玩具。? 1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1、你参观才恐龙展览吗?你知道各种恐龙的名称吗?庞然大物 2、恐龙几百万年前就神秘地消失了,给人类留下了无穷的奥秘。 3、揭题板书 师:“今天我们来和恐龙玩一玩,做一做。”恐龙世界三、讲授新课 1、出示范作。这是什么?(恐龙:长颈龙、三角龙、剑齿龙?)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恐龙生活什么时代?都有哪些种类?它们是长什么模样的?你

9、最喜欢哪头恐龙?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来说说看。大家畅所欲言。 3、教师出示幻灯片。让各类恐龙形象具体。和学生一起聊聊恐龙是如何生活的。身上的各种不同体形各有什么作用。长劲龙的长脖子;三角龙头上的角;剑齿龙背上的刺;冀龙的翅膀及翅膀上的爪子? 4、任选一只恐龙,一起说说身上各部位如何来捏制。头部、身躯、颈部、尾部 四、布置作业:按自己喜好与兴趣制一头龙。 五、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业展示:集中展示,以讲台为展台,把所有学生完成的作品放置其中,进行学生互评,大家互相欣赏,表扬优秀作品。 七、课堂小结 八、课后延伸:课后查阅有关恐龙的资料,了解恐龙为什么会消失。 板书设计:恐龙世界 恐龙-长颈龙

10、、三角龙、剑齿龙 画中的线条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线条这种绘画语言,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动势的线条,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线条的观察,了解艺术家的表现风格和情感,能用线条表现自己身边的景物。 隐性目标:通过了解中国古代作品,了解中国灿烂的绘画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观察不同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不同的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学重点:通过对画的分析,认识线条的表现力,学习对画家作品的分析和评述。教学难点:学生能将本课认识,初步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教学材料:铅笔、色笔 2 一、导入活动:教师准备几件物品(铁丝、木棍、树枝、树皮、网兜等),请同学用

11、线条表现出来。 二、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作品欣赏我国古代画家从生活中寻找到并运用到绘画中的线条,讨论: 1、画中运用了哪些线条?它们有什么特点? 2、这些画面多是以曲线为主,通过线条的表现体会到当时的情景。 3、通过线条的表现你感受到些什么?4、合作学习,同学间取长补短: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对线条这种造型语言有进一步的认识与提升。线条不但可以塑造生动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 三、尝试练习:任选术作品的一个局部进行临摹。通临摹尝试线条表现力。 四、谈学习感受,请同学说说画线条的感受。互相说说自己对画中线条的不同感受。进一步了解、体会,使学生对用线造型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小节:欣赏学生作品

12、,表扬线条表现力强的学生 板书设计: 画中的线条 线条特点 会动的线条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隐性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线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纤小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线的动感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教学准备:纸、水彩笔,彩带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提问: 1、谁能自己的彩带动起来?动起来时候是什么样的线?曲线 2、谁能表现彩带动起来

13、的线? 二、探究活动: 3 1、观察教材雕塑作品问你有什么感受?艺术家常用这类线条表现动感。观察其他作品,问哪些线条给你飞翔的感觉,看看敦煌石窟中的许多壁画,看看它们如何用线表现出飞翔的动感。 2、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3、教师利用教材中的生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如何使画面中的线条既有动感又具有美感。 三、学生动手实践,教师逐个辅导 四、作业展评,课堂总结:本课的线带给我们不同感受,以后的美术学习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它,让它成为我们的朋友,帮我们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 板书设计: 会动的线条 画面中的线条既有动感又具有美感 人物与环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绘画作品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点。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热情,以及改造事物的兴趣。 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