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7496864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尚书中记载周公曾经告诫康叔说,“元恶大憝(du,奸恶),矧(shen,况且)惟不孝不友”要“刑兹无赦”。西周时期告诉权中规定“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这反映了西周时期A. 初步确立起儒家伦理道德B. 道德观念与家族政治结合C. 社会秩序实现长期稳定D.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答案】B【解析】根据“元恶大憝(du,奸恶),矧(shen,况且)惟不孝不友”“刑兹无赦”和“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可知西周时期强调孝和父子兄弟之间的亲情伦理,故答案选B。孔子首先提出以

2、仁、礼为核心,包括孝悌、忠恕、智、信、勇、义等内容的道德范畴体系,初步建立起儒家的伦理学说,排除A;题干没有体现社会秩序实现长期稳定,排除C;题干没有提及分封制,排除D。2.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各诸侯国国君继承并遵此制,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东周。但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这种现象A. 导致社会矛盾尖锐B. 是由于秦国经济文化发达C. 有利于社会的变革D. 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的特权【答案】C【解析】秦社会矛盾尖锐,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秦国建国之初,地处偏僻,社会文化较

3、为落后,不被诸侯所看重,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正是由于秦国受到周代礼制的约束较小,更加有利于实施新的社会变革,故C项正确;兄终弟及、立孙、嫡庶,依旧是贵族世袭特权的体现,故D项错误。点睛: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课本“挂钩”,借助课本知识进行选择。3.西汉以前,以室中西南隅为族中尊长所居,故皇(王)宫多设在都城西南隅,坐西(南)朝东为尊;东汉以后,天子定在都城南郊祭天,表明“承天”而治理天下

4、,故皇宫位于都城正中央,以坐北朝南为尊。这一变化反映了A. 宗法族群观念受到重视B. 统治疆域由东向南扩展C. 君臣政治关系得到强化D. 帝王宫殿模式基本定型【答案】C【解析】由材料“西汉以前.坐西(南)朝东为尊;东汉以后,天子定在都城南郊祭天,表明“承天”而治理天下,故皇宫位于都城正中央,以坐北朝南为尊。”说明东汉以前家族关系影响政治关系,东汉以来,君臣政治关系得到强化,故选B;材料表明宗法族群观念淡化,排除A;材料与疆域无关,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皇宫朝向得以固定,无关宫殿模式,排除D。4.在明成祖朱棣武力夺取建文帝的帝位后,朱允炆后来被追谥为“惠宗让皇帝”,意即他把帝位让给了明成祖朱棣;朱

5、祁钰在被其兄明英宗赶下台后,其庙号后来被追谥为“代宗”,表示他只是个代理皇帝罢了。对这两位皇帝的追谥反映出明王朝 ( )A. 改变了前代修史传统B. 对内斗的曲笔与回护C. 对史实完全不予尊重D. 在质疑嫡长子继承制【答案】B【解析】从明成祖和明英宗的做法来看,这是为了掩饰自己所做之事,以曲笔的形式来回避,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这并没有改变前代的修史传统;C选项错在“完全”二字;D选项错误,不符合明英宗的史实。5.清会典记载:“每日钦奉上谕,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钞者,皆下于阁。内外陈奏事件有折奏,有题本,折奏或奉朱笔,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奉旨改签,下阁后,谕旨及折奏

6、则传知各衙门钞录遵行。”这说明A. 军机大臣拥有一定决策权B. 内阁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C. 军机处、内阁的分权制衡D. 内阁变为传递文件的机关【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后,内阁的实权逐渐转移到军机处。军机处上传下达,其奉旨或拟写随旨后,传到内阁,再由内阁传到各衙门。由此可见,内阁的权力被军机处架空,其变成一个承递文件的机关,故D项正确。军机大臣没有决策权,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也难以看出内阁是军机处的下属机构;清朝内阁和军机处存在相互制衡的关系,但材料体现的是军机处逐渐架空内阁,为体现出两者之间的分权与制衡关系,选项C排除。6.“

7、公益捐助制度”是古典时代雅典让富人出钱为城邦服务的一项重要制度,起初出于对政治回报的预期,富人自愿踊跃捐助。公元前5世纪末,由于富人的不满和频繁逃避,捐助成为法律规定的强制性义务。这种变化反映了A. 捐助制度促进社会平等B. 法律保障公益活动进行C. 城邦政治影响捐助制度D. 雅典民主政治开始衰弱【答案】C【解析】材料中由自愿的“公益捐助制度”变为法律义务,捐助成为城邦政治的一项内容,表明城邦政治影响捐助制度,故答案为C项。材料中未体现捐助制度促进社会平等的内容,排除A项;由于法律规定公益捐助制度,出现“频繁出现逃避”捐助现象,说明法制未能起到确保公益活动的进行,排除B项;D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

8、,排除。7.在古罗马的立法体系中,法律的原则、制度都直接针对社会上新出现的法律问题。并且罗马国家的立法大多是通过审判机关的司法实践与法学家的活动来进行的。这说明罗马法A. 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B. 包含了成熟的法学理论C. 不划定公法和私法界线D. 强调司法实践要理性务实【答案】A【解析】由材料“法律的原则、制度都直接针对社会上新出现的法律问题”、“司法实践与法学家的活动来进行的”可以得出,罗马法的原则和制度大多来自于针对社会上新问题的具体的司法实践和法学家的活动,由此可以得出罗马法有很强的适应能力,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法学理论”的信息,B不正确;C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来自于司法

9、实践,不是强调司法实践应该有的原则,D不正确。8.据金色财经2017年5月3日报道: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向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提请解散英国议会,并获女王正式同意,随即首相正式宣布解散议会。按照英国法律,议会解散后,议会下院所有席位自动空缺,但包括首相在内的所有内阁大臣仍保留现职位直至新内阁组建完成。由此可见,英国A. 君主是实,立宪为虚B. 首相有权解散上议院C. 内阁和首相共同进退D. 女王有制约首相实权【答案】C【解析】据材料“议会解散后包括首相在内的所有内阁大臣仍保留现职位直至新内阁组建完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内阁制下内阁和首相共同进退,故C项正确;英国是君主是虚,立宪为实,故A项错误;英

10、国首相无权解散上议院,故B项错误;英国国王没有制约首相实权,故D项错误。故选C。9.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国会两院通过的任何法案,“除非因国会休会而使该项法案不能退回,在此情况下,该项法案不能成为法律”,因而总统常借国会休会而搁置国会议案,被人称为“口袋否决”。这表明“口袋否决”A. 明确了总统立法否决权B. 导致了总统权力扩张C. 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异化D. 削弱了国会的立法权【答案】C【解析】美国总统对于国会的法律有否决权,总统借助国会休会而搁置国会议案,显然是借用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原则进行拖延,说明分权制衡的宗旨发生了异化,故正确;是年宪法确定;总统权力仍在宪法规定范围内,故错误;国会立

11、法权不敢撼动,故错误。【点睛】美国政体的主要特征:分权制衡(1)立法权归于国会;(2)行政权归于总统;(3)司法权归于联邦法院;(4)三权分立、互相制约平衡;(5)两党对垒,交替执政。10.在一院制与两院制多次交替后,法国最终于1875年在第三共和国时确定采用两院制议会。对此,戴高乐曾解释说:“直接普选产生的议会的初步动议未必是完全有远见的,所以必须以另一种选举方式再组成一个议会来进行审查、修改和提出建议。”戴高乐对两院制议会的解释,说明A. 两院制是世界代议制议会发展的基本趋势B. 法国议会制是共和派和君主派妥协结果C. 法国两院制议会的运行遵从民主与理性精神D. 间接民主、直接民主并存是法

12、国代议制的特征【答案】C【解析】本题属最佳选择题,戴高乐主要解释了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的关系,参议院起监督作用,这正是启蒙思想宣扬的民主与理性,四个选项表述虽然都符合史实,但只有C选项紧扣戴高乐的解释。11.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第一届议会选举中,真正参加投票的选民占全部选民的51%,宰相俾斯麦所在的自由保守党获得议会中37个席位,占议会总席位不到10%。当议会开始运转时,皇帝身边簇拥的亲王和将军们都穿着华丽的制服,与之相比,衣着普通的议员们倒成了可有可无的听众。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A. 选民的参政权力受到政府限制B. 德意志政治体制有其两面性C. 俾斯麦因竞选失败而解散内阁D. 联邦议会立法权被

13、皇帝掌控【答案】B【解析】依据题意结合所学德意志帝国宪法知识可知,19世纪末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拥有立法权,但是议会的立法权很小,国家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因此德意志政治体制具有两面性,故B项正确。A、C两项在题文中没有相关表述。D项表述片面,德国皇帝掌握大权没有表述德国君主立宪制的进步性。12.元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由此可见A. 元行省长官的权力独大B. 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 专制皇权在困局中渐衰D. 三权分立机制制约相权【答案

14、】B【解析】【详解】元行省制下地方官员有“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但受中央制约,以加强中央集权,选择B。材料中提及元朝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制和圆署会议制,其目的在于制约地方行省长官,防止其权力太大,选项A排除;地方权力受中央制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变相加强了皇权,故排除C;三权分立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互相牵制,与元朝无关,故排除D。【点睛】解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住元朝实行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这一基本知识点即可解答本题。13.唐朝实行的六部制,比汉朝的十三曹少了七个部门。贞观年间,中央官员最少时只有643人,全国仅7000余人,是历朝人数最少的政府。这表明唐朝A. 奉行小政府大作为执政理念

15、B. 民众承担的国家负担最轻C. 机构精简有助于行政效率提高D. 科举制能选拔出优秀人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央官员最少时只有643人,全国仅7000余人,是历朝人数最少的政府”明显可以知道C正确。A牵强附会,故排除。B项说法绝对,而且材料无法得出这一结论,故B排除。精简结构与科举制没有明显关系,故排除D。14.魏晋时代,尚有很多人反对九品中正制,但是到了南北朝时期,已经很少有人反对这一制度。这一变化反映了A. 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B. 世家大族逐渐走向没落C. 士庶阶层已经基本固化D. 考试选官制度初露端倪【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固化了门阀士族的势力,这不利于君主专制的强化,故A项错误;唐宋以后世家大族逐渐走向了没落,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考试选官制度,故D项错误;南北朝时期人们很少反对九品中正制,这说明人们大多已经接受士庶阶层的划分,也就是士庶阶层已经基本固化,故C项正确。点睛:反映类选择题是历史高考的主流题型,该类题型解题的关键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思维过程是“现象本质”,比如本题现象是魏晋南北朝是很少有人反对九品中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