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7483085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静宁一中20182019学年度高二级第一学期中期试题(卷)历 史(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后面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1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2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3

2、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4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等名句,几乎人尽皆知,以上人物的价值观明显来自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5汉初“反秦之弊,与民休息”,采用“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这种统治思想源于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 D道家思想6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

3、、法家和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7 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世界万物的本原 B社会发展的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人的情感、感受8 美国历史学家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这表明作者认为理学A 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B 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C 使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D 推动了四大发明及其他科技的发展9 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商品经济的发展 封建专制统

4、治的腐败 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A B C D10古希腊智者学派的出现,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这种理论是A水是万物的本原 B感觉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知识即美德11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A仁政和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治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实行人治或法治12“Know yourself”是哪位哲人的名言A泰勒斯 B苏格拉底 C普罗泰格拉

5、 D亚里士多德13下列关于文艺复兴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B 借助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C提倡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 D 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14“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唯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认为财富即道德 B鄙视贫穷 C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D揶揄上帝15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心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教会是否腐败 B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C信仰是否

6、必要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16恩格斯说:“18世纪是法国人的世纪。”他作出上述论断的最主要依据是A对外战争开始征服整个欧洲 B率先进行和完成了工业革命C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影响世界 D人文主义思潮广泛地深入人心17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这样评价伏尔泰和卢梭:“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则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当伏尔泰还在为文明与愚昧无知而战斗时,卢梭却已经在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材料指出卢梭相比于伏尔泰思想上最大的不同点是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提出社会契约论 提出人民主权学说A B C D18康德继承和弘扬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表现在著有纯粹理性批判,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总结 强调人

7、的重要性 相信主权属于人民 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A B C D19法国第一个创办文学沙龙的是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在她的沙龙里话题无所不包,学术、政治、时尚,甚至流言蜚语。18世纪后,文学沙龙话题不仅有文学艺术还有政治科学,有时也会出现激进的思想言论。“文学沙龙”在当时的客观作用是A开启了文艺复兴运动 B推动了文学艺术繁荣C表达了平民的政治诉求 D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20 魏源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明代税制)而复两税(唐代税制)。”与这一思想差异最大的是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祖宗之法不足守C变者天下之公理D托古改制21 19世纪八九十年代

8、,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C关注西方科技 D普遍接受西式教育22 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B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C在不触动封建制度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D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23 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扶清灭洋” D“轮车、电邮、机械、百出夷人亦妖术也”24康有为在奏章中往

9、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25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6下列现象与新文化运动中“赛先生”的主张完全一致的是A小学生不读不写不学旧体诗 B中学生散发反对复辟的传单C大学生爱听严复宣传进化论 D华老

10、栓相信人血馒头能治病27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28毛泽东思想成熟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C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土地革命时期29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

11、情出发3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的课题是A中国社会性质 B中国怎样革命C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如何建设中国共产党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31(12分)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材料三 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请回答:(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2分)(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5分)(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3分)(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