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选修4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7483069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选修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方史学界将“始于康熙平三藩的1681年,止于乾隆退位的1795年之间的历史”称为“H

2、ighQing”。下列可为这一观点提供的依据是A学术文化全面繁荣,科技成就领先西方国家B中小市镇向边疆拓展,资本主义发展较迅速C对外交往空前频繁,中外文化交流渐入佳境D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大一统国家进一步巩固2为酬劳谋臣武将以及优待皇室诸王,贞观十一年太宗定下制度:勋臣、诸王为世封刺史。当时,刺史是一州之长,唐初全国仅有州(府)158个。侍御史马周上书反对,他举史实为例陈述该制度的危害,太宗最终采纳马周之言,停止了世袭。这则史事A折射出唐初政治的民主性B蕴含了唐太宗施仁政的方略C凸显了三省六部制的优越性D反映了唐太宗开明的施政风格3关于李渊起兵反隋,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李渊对李世民说隋历将尽,吾

3、家继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耳,资治通鉴则称:“渊大惊曰:汝安得为此言,吾今执汝以吿县官。”经过李世民反复劝说,李渊对李世民说吾儿诚有此谋,事已如此,当复奈何,正须从之耳。”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可以通过历史叙述来呈现B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C文字史料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D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4唐初实行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开元十年,唐玄宗接受张说建议,募兵13万,充当京师宿卫;开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抓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忧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这一变化A适应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B推动了土地私有制

4、的发展C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隐患D增强了唐政府的边防实力5李贽在藏书中说:“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启者乎?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如武氏者乎?”。他的这一观点A摆脱了“天理人欲”束缚 B抨击封建专制制度C体现了客观务实的历史观 D大力倡导经世致用6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以后他又多处题辞,提倡“合同父子”,即子孝父慈,强调男女各修其业等家庭礼教。由此说明秦始皇A把儒家思想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B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C旨在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D儒家思想在思想争鸣中取得统治地位

5、7历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要理解其中关于秦始皇的评论,可能需要依据A统一文字、焚书令、秦朝速亡B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秦朝速亡C焚书令、秦朝速亡、科举制度D焚书令、秦朝速亡、后世没有采用该手段8以下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符合康熙帝的是A述而不作,万世师表B善于纳谏,完善科举C缔造统一,创立新制D维护主权,捍卫统一9秦始皇曾采用战国时期阴阳家的终始五德说。该学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

6、服旌旗等都用黑色。这实际上反映出,秦代采用终始五德说旨在A辩护政治法统B宣扬以德治国C推动经济交流D加强民族融合10读表: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敗绩”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靜(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新凊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新唐名太宗本纪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A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B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C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第II卷本卷

7、包括三大题,共计6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 路易十四(16381715)只需一声令下,治国成就和过去的军事胜利一样可以迅速取得。昔日毁废荒凉的海港,现在建筑物环绕,既做装饰,又充防务。在他的旗帜的保护下,移民从各个港口出发,前往美洲、东印度群岛和非洲海岸。与此同时,在法国本土,在他眼前,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雇佣人员成千上万,并且拥有由建筑艺术带动发展起来的百工技艺。在宫廷和首都,更加高雅精巧的技艺为法国带来过去甚至没有想到的娱乐和荣誉。文学艺术十分繁荣。鉴赏力和理智深入蒙昧无知的学校摘编自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材料二 康熙帝(16541722)多次南巡

8、,皆“诣明陵致奠”,行三跪九叩之大参礼,亲书“治隆唐宋”来颂扬明太祖,祭拜时上至“垂白之叟”,下至“含哺之氓”,“父老从者数万人”,观者如堵,声势浩大。康熙二十三年南巡归途中,“上次曲阜。己卯,上诣先师庙,入大成门,行九叩礼。诣孔林墓前酹洒。书万世师表额。”摘编自清史稿圣祖本纪(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路易十四、康熙帝在巩固政权方面采取的措施。(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人在思想文化领域内采取不同措施的背景及其影响。(12分)12(历史一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分)材料 万历四十六年,范文程归顺后金,“参与帷幄”。天聪三年,后金在范文程的建议

9、下以考试选拔官员。同年,随皇太极伐明,因战功显著,被授予游击世职,不久升任大学士。顺治元年四月,范文程奏请出兵伐明。五月,清军进据北京。范文程向多尔衮建议:“勿杀无辜,勿掠财物,勿焚庐舍”。面对清军初占北京人心惶惶的局面,他提出:“官来归,复其职;民来归,复其业”,稳定了民心。范文程昼夜操劳,佐理国政,“安抚孑遗,举用废官,搜求隐逸,甄考文献,更定律令,广开言路”,确定赋税制度。顺治九年,复进世职为一等子,授议政大臣,任太宗实录总裁官。康熙五年,范文程因病去世。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范文程受到满族统治者重用的背景。(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文

10、程的历史作用。(1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民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11、。”(1)根据材料一,概括提炼商鞅变法的措施。(8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为发展经济、减轻人民负担所采取的具体措施。(6分)(3)分别指出上述“务本”思想所产生的影响。(8分)32018-2019学年选修4第一单元训练卷历 史(一)答 案第卷1【解析】根据“康熙”“乾隆”“High Qing”等,结合所学可知,康熙到雍正年间我国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大一统国家进一步巩固,出现“康乾盛世”局面,故D项正确;清朝时期,我国科技逐渐落后于世界,A错误;清朝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B错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错误。【答案】D2【解析】从材料中的“太宗最终采纳马周之言,停止了世袭”

12、来看,说明唐太宗能够听取大臣的正确意见,因此这则史事反映了唐太宗开明的施政风格。故答案为D项。唐初政治不存在“民主性”,排除A项;材料中唐太宗采取建议与“施仁政”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排除C项。【答案】D3【解析】从材料可知,两部文献对于促使李渊起兵反隋所起重要作用的人物是不同的,大唐创业起居注认为是李渊本身,资治通鉴认为是李世民。这是因为不同年代的人对历史的记载,其主观作用影响了对历史的记载,C正确。A项不能反映出材料中两部著作不同记载的对比,排除。一手史料是还原历史的最重要的因素,而材料中是二手史料,B项排除。D项中的“模糊不清”错误。【答案】C4【解析】兵制的变化

13、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故排除A;是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导致了均田制被破坏,均田制为基础的府兵制就也走向了崩溃,所以B搞反了关系,故排除;唐玄宗开始实行的募兵制由于国家供给衣食,而且与将领之间关系密切,虽然可以增强唐政府的边防力量,但是时间久了就成为了割据力量,威胁中央,故选C而排除D。【答案】C5【解析】据材料“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如武氏者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李贽从爱才爱民的客观角度评价武则天,体现了客观务实的历史观,故C项正确;统治者爱才爱民与“天理人欲”的束缚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说明李贽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故B项错误;经世致用指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

14、社会问题,材料也没有反映经世致用的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C。【答案】C6【解析】秦始皇强调礼、等级,强调礼教足以说明他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秦始皇把法家思想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旨在维护封建统治而非单纯的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家思想在思想争鸣中尚未取得统治地位,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答案】B7【解析】材料中顾颉刚指出,秦始皇为了统一思想,推行严刑峻法,实行了“焚书坑儒”,禁止人民读书,但是没有达到想要的目的。秦始皇在思想统治上的失败一方面加快了秦朝的灭亡,另一方面也为后世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和借鉴,

15、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统一文字是成功的举措,B项中统一度量衡与思想控制无关,C项中科举制度不属于秦朝,答案选D项。【答案】D8【解析】结合所学,康熙帝在西北平定蒙古准格尔部叛乱,在西南平定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叛乱,在东北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在东南派施琅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维护国家主权,捍卫祖国统一,故D正确;A是孔子,B是唐太宗,C是秦始皇,都不符合题意,排除ABC。【答案】D9【解析】材料反映了秦朝使用五德的顺序来进行统治,这象征着王朝的传承有着合法性,故本题选A选项。B选项错误,秦朝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C选项和D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可以直接排除。【答案】A10【解析】四则材料都体现了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这四则材料是可以相互印证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当时李世民还不是皇帝,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李世民才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只有一则材料提到李世民患病,不足以相互印证,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