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选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7482714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选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选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选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二战后初期,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人们意识到整体世界的存在及其双重性,整体世界开始朝制度化方向发展

2、,其主要体现是A对法西斯的惩处 B世界贸易组织成立C联合国成立及联合国宪章制定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酝酿与成立2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2002年国际和平纪念日呼吁:“24小时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足以让全世界的领导人听到人民渴望和平和温饱的声音去反省暴力行为是否明智。”纪念国际和平日是在A5月1日B9月21日C10月1日D10月24日3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爆发了巨大规模的反战运动,其导火索是A美国强征不愿服役的大学生B美国发动侵略越南战争并使战争不断升级C美国人民的游行示威活动D美军进入柬埔寨4有人说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历史上强有力的防止战争的机构”。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

3、际和平与安全B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机构C联合国大会上每个会员国都拥有一票表决权D联合国秘书处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5据统计,到1993年,联合国已向十多个国家派驻维和部队,人数达10万之众。联柬机构(联合国托管柬埔寨)实际上控制了柬埔寨的军事、外交、财政和治安大权。这从侧面说明了A当今世界需要重新审视民族国家的主权问题B冷战后联合国已具有绝对权威C经济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主权危机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6联合国维和行动是指联合国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护和平的一种行动,其根本目的在于。A防止局部地区冲突的扩大B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C维护冲突地区人民的人权

4、D将冲突地区置于国际社会的共管之下7安理会是联合国的主要机构之一,它的主要责任是A处理大国之间的关系B调节民族与宗教矛盾C发展世界经济与贸易D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8“铸剑为犁”出自孔子家语致思:“铸剑习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下图为矗立在联合国总部的雕塑铸剑为犁。它所反映的世界主题是A反帝和反霸B和平与发展C共享与共荣D生产与环境9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联合国成立以来,制止了不涉及美苏等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和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战争,却未能阻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等一系列局部战争。可见他认为联合国的设立A未阻止大国冲突的升级B旨在维持战后美苏均势

5、C有效地解决了国际争端D难以制约大国间的博弈10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第三次高潮兴起的中心在A美国B欧洲C苏联D中国第II卷本卷包括三大题,共计6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毕加索的和平鸽:材料二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公开承认,它们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1)材料一反映的时代主题是什么?材料二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一宣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2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反战和平运动的

6、特点。(8分)12阅读材料:(20分)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盟国和日本的军队和劳改营中的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样,老百姓还受到了盟国关于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宣传的影响。(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大约30年左右时间,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60年代联合国接纳的43个新会员国全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在70年代接纳的33个新会员国中除了两个德国以外也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吴于廑等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请回答:

7、(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8分)(2)概括材料二所示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 美国与苏联经过无数次的核裁军谈判,终于在1991年7月31日正式签署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向着全面核裁军迈出了艰难的一步。苏联在谈判中比较积极主动,不惜一再作出重大让步。条约规定,苏、美双方将在条约生效后7年内分别削弱30%的进攻性战略武器,有效期为15年,可延长5年。届时每一方所拥有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潜般弹道导弹、重型轰炸机总数不得超过1600件,其所有携带的核弹头不得超过6000枚(其中弹道导弹限

8、制在4900枚,机动洲际弹道导弹限制在1100枚),并采取强制性核检查措施,包括临时通知对方进行战略核武器的设施检查,以确保双方遵守条约。这是自1982年6月29日,美、苏双方在日内瓦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会谈后,经过长达9年的曲折历程,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摘编自刘华秋1991年美苏核裁军评析(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签署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时代背景。(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10分)32018-2019学年选修3第六单元训练卷历 史(一)答 案第卷1【解析】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建立,反映了各国人民要求

9、和平反对战争的强烈愿望,反映出各国人民意识到整体世界的存在需要一个维护世界共同安全的国际性组织,表明整体世界开始朝制度化方向发展。故答案为C项。A项与“整体世界开始朝制度化方向发展”无关,排除;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在1995年,不是二战后初期,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是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只是针对“整体世界”的某一方面采取的措施,排除D项。【答案】C2【解析】2001年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的9月21日为纪念国际和平日,这一天以全球停火和非暴力的日子出现,B正确;其他时间不符合题意。【答案】B3【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主要是朝鲜战争,故B正确;A、C

10、原因是B引起;D不符合材料事实。【答案】B4【解析】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机构,主要负责世界地区和平与安全,正说法“历史上强有力的防止战争的机构”,B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B5【解析】材料中的“联柬机构(联合国托管柬埔寨)实际上控制了柬埔寨的军事、外交、财政和治安大权”,根据传统观点来看,柬埔寨的主权独立和完整受到损害。但从现实来看,联合国出动维和部队是完全必要的,因此当今世界需要重新审视民族国家的主权问题。故答案为A项。B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所述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答案】A6【解析】维和行动固然能起到防止地区冲突

11、升级、维护冲突地区的人民人权的作用,但其根本目的与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安全的宗旨一致,D项明显错误,故选择B项。【答案】B7【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依照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是安理会的主要职能和权力之一,故选择D项。其他各项不符合。【答案】D8【解析】材料中的“剑”是战争的象征,“犁”是农业(发展)的象征。“铸剑为犁”意味着抛弃战争而向往和平发展,反映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也符合联合国的宗旨。故B项正确。其它各项的寓意与雕塑要反映的主题不符。【答案】B9【解析】根据材料的信息,涉及美苏等大国重大利益的战争,联合国都无法制止,说明联合国在处理美苏等大国事务方面仍

12、受到限制和制约,故D项正确。通过材料得知联合国制止了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和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战争,一定程度上阻止大国冲突的升级,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故排除。C项“有效”表述有错误。【答案】D10【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第三次高潮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西方和平运动。此次和平运动以反对北约在西欧部署新式导弹为起因,矛头指向超级大国的核军备竞赛。运动首先在联邦德国、荷兰等西欧国家兴起,接着席卷整个西方世界。前两次分别是在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故B项正确,其他各项排除。【答案】B第II卷11(20分)【解析】第(1)问的难点在于“内容”和“

13、影响”,解答这两个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有鉴于在未来的世界大战核武器肯定会被运用”。第(2)问,注意从反战的核心内容、参加的阶层、运动的规模等角度回答。【答案】(1)主题: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内容:反对核战争。影响:使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来。(2)以反核运动为中心;参与阶层广泛,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12(20分)【解析】(1)原因:根据“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老百姓还受到了盟国关于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宣传的影响”,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得出。(2)现象:根据“40年代后期到7

14、0年代中期,大约30年左右时间,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60年代联合国接纳的43个新会员国全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大批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影响:可从美国对联合国的操纵逐步失效、联合国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反对殖民主义的舞台和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等方面分析解答。【答案】(1)原因:殖民国家实力遭到极大削弱;殖民地人民深受自由和民族自决等思想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觉醒;殖民地力量得到发展;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2)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大批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影响:美国对联合国的操纵逐

15、步失效;联合国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反对殖民主义的舞台;不结盟运动兴起,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13(20分)【解析】依据材料中“美国与苏联经过无数次的核裁军”信息并联系二战后美苏实施冷战导致军费增加、苏联国内经济改革失败以及世界政治经济多级化趋势增加等角度分析回答。评价历史事件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说明,本题依据材料中“向着全面核裁军迈出了艰难的一步”“美、苏双方在日内瓦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会谈后,经过长达9年的曲折历程,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的信息分析回答。【答案】(1)美苏长期军备竞赛,阻碍了本国经济的发展;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陷入困境;世界政治经济多元化的趋势日益增强;军事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正在减弱,以经济和高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竞赛已在世界范围全面展开;全世界争取和平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形成强大潮流。(2)条约是美苏战略武器谈判的重大成果,也是当代核裁军的一个突破;但该条约规定双方削减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