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3节 群落的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7482503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3节 群落的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3节 群落的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3节 群落的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3节 群落的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3节 群落的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3节 群落的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3节 群落的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节群落的结构学习目标知识概览(教师用书独具)1.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辨析群落的种间关系。(难点)3描述群落的空间结构。(重点)4通过探究实验,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研究的问题3基础:研究群落的基础是研究种群。二、群落的物种组成1作用: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海拔越高,物种丰富度越低。三、种间关系1常见种间关系的类型(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2

2、)竞争(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2实例(连线)种间关系实例捕食.流感病毒与人竞争.根瘤菌与大豆寄生.草与兔互利共生牛与羊提示:四、群落的空间结构1形成原因: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2类型类型现象决定因素垂直结构分层植物分层:光照强度、温度等动物分层:栖息空间、食物条件水平结构镶嵌分布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五、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土壤生物的特点及调查方法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

3、行调查。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3探究步骤基础自测1判断对错(1)鄱阳湖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及微生物构成群落。()(2)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豌豆和杂草。()(3)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5)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此属于种间竞争的实例。()(6)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标志重捕法。()提示:(1)

4、鄱阳湖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2)(3)(4)这两个群落中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5)(6)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2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生物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已知甲和丙之间没有营养关系,则甲和乙、乙和丙的种间关系分别是() 【导学号:62672162】A竞争、竞争B捕食、寄生C寄生、竞争 D捕食、互利共生D由题图可知,乙和丙表现为“同生共死”的同步变化,则乙和丙之间为互利共生关系;乙的种群数量随甲的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变化,且这种变化不同步,甲的种群数量多且甲表现为“先增先减”,则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甲和乙之间是捕食关系。3为了对土壤动物的丰富度进行统计,下图

5、A、B、C、D 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A土壤动物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因此要让土壤动物从上面漏斗中转移到下面的收集瓶中,漏斗中的环境应有光、干燥、高温。对比4个选项,A选项中热光源能同时满足有光和高温。(备选习题)下列研究的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A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B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C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一个池塘中含有的种群数量A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A错误;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B正确;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C正确;一

6、个池塘中所有的种群构成了一个群落,研究种群的数量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D正确。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种间关系思考交流1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1)青蛙与稻飞虱、水稻与病毒,水稻与稻飞虱分别为何种种间关系?提示:捕食、寄生、寄生。(2)稻飞虱和植物病毒V是不是寄生关系?说明理由。提示:不是。稻飞虱是植物病毒V的传播媒介,植物病毒V对稻飞虱没有危害。2下图中的为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图(纵轴为个体数,横轴为时间)。A是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是大、小草履虫;C是兔与狐;D是细菌和噬菌体。(1)判断四组生物关系对应曲线:

7、A_B_C_D_(2)图中与相比,结果_(填“相同”或“不同”)。理由:_。提示:(1)(2)不同(寄生关系)不像(竞争关系)那样,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寄生生物依赖于寄主生活群落中生物种间关系分析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捕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羊与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竞争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如图b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小草履虫寄生A寄生生物B宿主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互利共生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

8、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大豆与根瘤菌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间的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技巧点拨由图信息可知,引入丙后,食物链由藻类(甲)浮游动物(乙)变为藻类(甲)浮游动物(乙)鱼(丙),最终仅剩下

9、甲种群。解析从曲线可以看出,甲、乙应该为捕食关系,甲为藻类,乙为浮游动物,而丙为后期向水池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建立的食物链应该是藻类浮游动物鱼,丙与乙存在捕食关系;投放大量的某种鱼的初期,乙和丙因争夺生存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短时间内浮游动物会急剧减少,而由于食物缺乏等生存斗争加剧,鱼随之也会大量减少。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肯定是藻类,即甲种群。答案C(1)成年的浮游动物在缺少食物的情况下以本种的幼体动物为食,这属于捕食吗?说明理由。提示:否。因为捕食发生在两个不同物种之间,而浮游动物的成体和幼体是同一物种,故属于种内斗争。(2)两个竞争关系的物种,竞争的结果一定是一方生

10、存一方被淘汰吗?提示:不一定。竞争的结果可能有三种:常表现为相互抑制;一方占优势,一方占劣势;一方占优势,另一方灭亡。易错提醒:坐标图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判断方法(1)看曲线上升和下降的先后关系:一般先上升或先下降的曲线代表被捕食者,另一条曲线代表捕食者。(2)看曲线峰值的高低:一般曲线峰值高的是被捕食者,曲线峰值低的是捕食者。(3)看个体的数量多少:一般被捕食者的个体比捕食者的小,所以被捕食者的数量相对较多。活学活用1下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导学号:62672163】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11、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D由曲线图可知,丙主要分布在浅水层,乙主要分布于中部,而甲主要分布于水底,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由食物分布可知,甲、乙、丙三种鱼的食性存在较多重叠,因此三者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由以上可知,三种鱼类之间不存在共生关系。2在实验室里,将相等数目的甲、乙两种单细胞生物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放在两个容器中单独培养,得到如图1所示结果;将这两种生物放在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得到如图2所示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1图2A若增加或减少容器中培养液的量,图1中的曲线不会发生变化B从图1可以看出这两种生物单独

12、培养时种群的增长都不受自身种群密度的限制C若把这两种生物放在自然界的同一环境下,可能不会出现图2所示结果D从图2可以推出两种生物混合培养时竞争强度的变化是由强到弱C增加或减少容器中培养液的量,相当于资源和空间增加或减少,图1曲线中存活个体数会发生变化,A错误;图1中当种群密度增加时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增长率下降,因此两种生物单独培养时种群的增长均受自身种群密度的限制,B错误;自然界的环境下,甲、乙两种生物受天敌、食物、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可能不会出现实验条件下物种在竞争中灭亡的情况,C正确;图2中两种生物混合培养时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D错误。群落的结构分析思考交流1某竹林中的箭竹高低错落有致

13、,有同学认为该现象表明群落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该同学的推论是否正确?提示:不正确。竹林中的所有箭竹为同一物种,由于生长的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所属范畴为种群而非群落。2请判断分析“森林群落中只存在垂直结构,而草原群落中只存在水平结构”是否正确?提示:不正确。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群在空间上分布差异。森林群落也有水平结构,如在森林中,林下阴暗的地点有一些植物种类形成小型组合,而在林下较明亮的地点是另外一些植物种类形成的组合。草原群落中同样也存在垂直结构,也常明显的分为地下层、草底层和草本层。群落空间结构的分析地球上,在海平面200 m3 800 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

14、的差异,同时动物的分布也有较大的差异,充分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B处的结构分析如下C处的结构分析由于不同光质其波长不同所含有的能量不同,导致穿透力不同,其中紫光的穿透力最强,而红光的穿透力最弱,导致了不同藻类的垂直分布。影响动物分布的同样是栖息场所和食物的影响。(2)水平结构A处,地形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原因是不同高度的温度不同。除上述影响水平结构的因素外还有:光照强度、土壤湿度、土壤盐碱度、人与动物的影响等。(3)群落结构的形成及意义形成:生物群落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活学活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