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7482262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一)改革背景1内忧(1)政治: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2)经济:落后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国家。(3)思想:出现了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十二月党人反对沙皇封建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发展资本主义。2外患:克里米亚战争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也进一步激化。(二)改革酝酿1目的: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2酝酿(1)亚历山大二世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坚持推行改革。(2)报纸公开讨论,舆论力量化解阻力

2、。(3)成立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后将秘密委员会更名为农民事务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并拟订改革法令。(三)改革内容(“二一九法令”)、评价与特点 1内容(1)政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2)经济: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还要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租。(3)组织: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2评价(1)进步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2)局限性:具有不彻底性、掠夺性和欺骗性。3特点(1)从政治方面看,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享有公民权利,说明其具有资本主义民主的性质。(2)从经济方面看,土地仍归地主

3、所有,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具有不彻底性。同时,高额的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掠夺。(3)从整个内容来看,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国强兵。(四)改革影响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4教育近代化:鼓

4、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5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日本明治维新(一)历史背景1政治:各阶层对幕府统治的不满情绪高涨,幕府面临统治危机。2经济:日本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3外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入侵,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民族危机加剧。4前提:倒幕派推翻幕府体制,建立并巩固了明治政府的统治。(二)维新内容1政治(1)“废藩置县”,把全国划为3府72县,把地方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特权。(3)通过公债补偿的形

5、式逐步收回华族与士族的俸禄与禄米,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体制建立起来。2经济(1)改革币制: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2)土地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立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3)地税改革: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税,新土地税以货币支付。(4)“殖产兴业”:建立近代企业,政府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才,把私人资本引向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3文化:派遣学生到欧美国家留学;按照欧美国家模式,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实行“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生活习俗方面,明治政府大力推进西化。4军事: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建立常备军;大力改进军事装备,并建立现代化军工企业;进行武士道

6、教育,军队只向天皇负责。5法制: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三)历史影响1积极作用(1)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速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富国强兵。(2)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的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3)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4)其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局限性(1)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形成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日本近代天皇制。(2)日本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给亚洲邻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四)改革特点1从改革领域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等领域,比较全面。2从改革方向看,推行了全面西化的政策,

7、大力发展资本主义,不仅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且注重更新改造。3从改革方式看,充分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或强制推行,或示范引导。4从改革内容看,在大力推行西化的同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戊戌变法(一)变法背景1社会背景(1)民族危机加深: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清政府统治危机: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阶级矛盾、社会矛盾更加激化。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基础(1)康有为: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著成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系统阐述变法理论。(2)梁启超:

8、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主张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3)谭嗣同:发表仁学,“冲决君主之网罗”。(4)严复:借进化论阐明变法主张,认为只有变法,才能“自强保种”。(二)变法过程1开始: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共同领导“公车上书”,维新运动转入政治实践。2准备(1)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重申了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引起光绪帝的强烈共鸣。(2)保国会的成立:1898年春,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保国会,在其影响下,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相继成立,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3高潮百日维新(

9、1)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2)内容、意义、作用:内容意义作用政治鼓励官民上书言事;改旧制,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经济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和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兴办邮政,裁撤驿站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教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设立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军事建立新式军队

10、,按新法练兵;添置船舰,扩建海军;裁汰旧军增强国防力量(三)变法失败1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大肆搜捕维新派;杀害“戊戌六君子”,废除新法,“百日维新”宣告失败。2失败原因(1)封建顽固势力对新政的破坏和镇压,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2)变法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较为薄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3)改革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涉及农民问题,也就不可能广泛发动群众。(4)国际环境方面,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改革面临着不利的国际环境。(四)历史意义1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2政治: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3思想:

11、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启蒙性。4经济: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5文化: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推动了近代文化(传媒)和教育事业(新式学堂)的发展。6习俗: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新风。(五)多角度认识戊戌变法的积极意义1从时代背景看:变法运动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开始的,变法图强、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是变法的直接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爱国的、进步的。2从变法内容看: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及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看,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3从历史影响看:戊戌变法使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

12、,学习西方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变革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思想潮流。同时,维新变法运动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了人民的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六)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社会背景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封建统治相对薄弱小农经济为主导,民族危机深重,顽固势力强大领导力量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依靠主体明治新政府无实权的光绪帝具体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并强力推行发布大量改革上谕,但由于顽固派的反对,无法推行国际环境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忙于侵略亚洲其他国家向帝国主义过

13、渡时期,中国成为列强的瓜分对象1材料丙午(1906年)九月,厘定中央官制。清朝中央主要的机构有内阁、军机处、六部、九卿。所谓九卿,多半是无用的衙门。六部采用委员制,每部有满汉尚书各一,满汉侍郎各二,共6人主政,责任不专,遇事推诿,并且自道光、咸丰以后,各省督抚权力大,六部成为审核机关,本身几乎全不举办事务丙午年的改革,将过去旧有机构理藩院改为理藩部,大理寺改为大理院,都察院改为都御史、副都御史。将职事交叉的机构予以合并,如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并入礼部;将工部并入商部,更名为农工商部。此外,保存了军机处,另设立11部,每部以一个尚书为最高长官。这种改革虽不圆满,比旧制实在好多了。但11名尚书公

14、布以后,汉族人只占5人,比以前六部满汉各一的比例还差了。所以,这种改革不但未缓和汉族人的不平,反而增加了革命运动力量。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厘定中央官制的背景及内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厘定中央官制的影响。(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改革时间(1906年)及材料“所谓九卿,多半是无用的衙门。本身几乎全不举办事务”信息,结合八国联军及辛丑条约的影响等相关信息可得出改革背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信息“丙午年的改革,将过去旧有机构理藩院改为理藩部将职事交叉的机构予以合并,如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并入礼部保存了军机处,另设立

15、11部,每部以一个尚书为最高长官”分析可得出清末中央官制改革的内容。 第(2)问,依据材料最后两句话,从改革旧官制的弊端、激化满汉官员矛盾、增加革命力量等角度进行作答。答案:(1)背景:旧官制难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八国联军入侵和辛丑条约的签订,激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和阻止革命力量的发展。内容:废除部分旧有机构;合并重组部分机构;增设新的国家机构。(2)影响:改变了官制混乱的局面,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引起汉族官员不满,激化其与中央的矛盾;壮大了革命力量,加速清王朝的瓦解。2(2019大庆一模)材料1815年,英国政府为了维护国内的谷物价格水平和土地贵族的利益而颁布了谷物法,规定国内市场的小麦价格每夸脱低于80先令时,禁止进口外国谷物。这一规定引起社会上的不满,工人阶层在高物价下生活困苦,工业原料和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使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