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中国哲学家表达思想的方式》阅读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7473715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冯友兰《中国哲学家表达思想的方式》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冯友兰《中国哲学家表达思想的方式》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冯友兰《中国哲学家表达思想的方式》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冯友兰《中国哲学家表达思想的方式》阅读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冯友兰《中国哲学家表达思想的方式》阅读练习及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冯友兰中国哲学家表达思想的方式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国哲学家表达思想的方式 冯友兰 一个西方人开始阅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哲学作者的言论和著述往往十分简短,甚至互不连贯。打开论语,每一小段只包含几个字,各段之间往往也没有联系。打开老子,全书只有约五千字,但是老子的全部哲学都在其中了。习惯于长篇大论进行理性论辩的学生,遇到这种情况,会感到摸不着头脑,不知这些中国哲学家在说什么,由此不免会认为,这是中国哲学家的思想不够连贯。假如果真是这样,中国哲学就不存在了。不相连贯的思想,怎能称得上是哲学呢? 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述,表面看来似乎不相连贯,乃是由于它们本不是专门的哲学著作。按照中国传统,

2、学习哲学不是一个专门的行业。人人都应当读经书,正如在西方传统看来,人人都应当去教堂。读哲学是为了使人得以成为人,而不是为了成为某种特殊的人。因此,中国没有专业的哲学家;非专业的哲学家不认为自己要写专门的哲学著作。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专门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专门著作的哲学家,为数多得多。如果要想读这些人的著作,就需要从他们对友人和学生的言论集和书信中去辑录。因此其中不免有不相连贯,甚至互相矛盾的地方,这是不足为怪的。 在有些哲学家如孟子、荀子的著作里,的确也有长篇大论的文章。但是和西方哲学家的著作相比,它们仍显得篇幅短小,未曾把道理讲透。这是因为中国哲学家惯于用格言、警句、比喻、事例等形式表述思想

3、。格言总是简短的,而比喻和事例则总是自成段落,与前后文字不相衔接的。用格言、比喻和事例来说理,难免有不够透彻的地方,只能靠其中的暗示补足。明述和暗示正好相反,一句话越明晰,其中就越少暗示的成分;正如一种表达,越是采取散文的形式,就越不像是诗。中国哲学家的语言如此不明晰,而其中所含的暗示则几乎是无限的。富于暗示而不是一泻无余,这是中国诗歌、绘画等各种艺术所追求的目标,它也同样成为中国哲学家表述思想时的风格。 论语和老子中的简短词句是充满提示的箴言。正由于富于提示,才使它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我们如果把老子书中提到的概念列举出来,重述一遍,可能用上五万字或五十万字,它可能帮读者了解老子一书的含义,但

4、它本身将成为另一本书,而永不可能代替老子原着。郭象是庄子一书的著名注释家,他把庄子使用的寓言和隐喻,用理性论辩的方式加以阐述,又把庄子书中的诗句用散文予以重述,他的论述比庄子一书清晰得多,但是,庄子原书富于提示,郭象的注释则明晰具体。人们会问:两者之中,哪个更好呢?后来一位禅宗僧人曾说:“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 (节选自中国哲学简史,有删改) 16文章在论述过程中两次提到老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7作者认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述简短、看似不相连贯的原因有哪些?(6分) 18“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请结合文意阐释这句话的内涵。(6分) 答案:

5、 16(1)第段提到老子,用来说明中国哲学著作简短的特点;(2)第段提到老子,用来说明中国哲学著作富于暗示而具有巨大吸引力的特点;(3)用读者熟知的中国经典哲学著作来作例证,使作者的观点更有说服力。(6分,每点2分) 17(1)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述不是专门的哲学著作,往往散见于对学生和友人的言论集和书信中;(2)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专业的哲学家,许多哲学家没有专门的哲学著作;(3)中国哲学家惯于用格言、警句、比喻、事例等形式来表述思想。(6分,每点2分) 18(1)郭象为庄子做注解,用理性的方式阐述了庄子使用的寓言和隐喻,使庄子的思想变得明晰具体;(2)庄子原书富于提示而不是一泻无余,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3)禅宗僧人认为,庄子原书要比郭象明晰具体的注解更引人深思,更富于诗意和情趣。(6分,每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