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7460703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时一、选择题1基因突变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体细胞突变a和生殖细胞突变b两种,则(B)A均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Ba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b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C均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a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b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间期解析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DNA复制时期,所以体细胞突变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生殖细胞突变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2原核生物中某一基因的编码区起始端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在插入位点的附近,再发生下列哪种情况,有可能对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D)A置换单个碱基对B增加4个碱基对C缺失3个碱基对D缺失

2、4个碱基对解析考查基因突变的实质。在编码区插入一个碱基对,因每相邻的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必然造成插入点以后几乎所有密码子的改变,控制相应的氨基酸发生变化,致使编码的蛋白质差别很大。若插入一个碱基对,再增添2个、5个、8个碱基对,或缺失1个、4个、7个碱基对,恰好凑成3的倍数,则对后面密码子不产生影响,致使编码的蛋白质差别不大。3根霉若产生可遗传变异,其根本来源是(C)A基因重组B染色体变异 C基因突变 D低温影响解析生物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4下列变化属于基因突变的是(C)A玉米籽粒播于肥沃土壤,植株穗大粒饱;播于贫瘠土壤,植株穗小粒瘪B黄色饱满粒与白色凹陷粒玉米杂交,F

3、2中出现黄色凹陷粒与白色饱满粒C在野外的棕色猕猴中出现了白色猕猴D人由于晒太阳而使皮肤变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基因突变发生的辨别。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是可遗传的变异的根本来源。在四个选项中,A、D两项是属于环境对生物表现型的影响,是不遗传的变异,不是基因突变;B项属于基因重组现象,虽属可遗传的变异,但不属于基因突变;只有C符合基因突变的情况,因为正常的棕色猕猴是纯合子,体内并没有白毛基因,一旦出现白毛猕猴,一定不是基因分离的结果,只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5下图为有性生殖过程的图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均可发生在(B)ABCD解析基因突变可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也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4、而基因重组通常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故两者均可发生在和过程中。6下列甲、乙分裂过程中产生配子时发生的变异分别属于(D)A基因重组,不可遗传变异B基因重组,基因突变C基因突变,不可遗传变异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解析甲图中的“a”基因是从“无”到“有”,属于基因突变;而乙图中的A、a、B、b基因是已经存在的,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7如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不可能反映的是(A)该细胞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该细胞一定发生了基因重组该细胞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该细胞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ABCD解析由图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同时着丝点分开,可以确定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像。同时注意到该细胞中,

5、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子染色体中所含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分别是B、b,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减数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出现错误,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使得两姐妹染色单体的基因不完全相同。8(2016天津测试)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B2是由其等位基因B1突变而来的,如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该突变可能是碱基对替换或碱基对插入造成的B基因B1和B2编码的蛋白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C基因B1和B2指导蛋白质合成时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D基因B1和B2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或同一个配子中解析据基因突变的含义可知,基

6、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故A正确。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不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有可能相同或不同,故B正确。生物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生物体蛋白质的合成中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故C正确。由题可知B1与B2正常情况下应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而相应的等位基因也随之彼此分离,故B1与B2不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D错误。9(2016福州高一检测)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C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D非等位基因间都可以

7、发生重组解析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基因重组发生在生物体有性生殖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重组。10(2016唐山高一检测)下图是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判定每个细胞发生的变异类型(C)A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突变B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C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D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基因重组解析图中分别属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和后期,A与a所在的DNA分子都是经过复制而得到的,由于交叉互换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所以图中的变异只能属于基因突变;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由于减数分裂

8、过程中可能发生交叉互换,所以不能确定A与a的不同是基因突变还是基因重组的结果。11(2016南昌高一检测)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说法,错误的是(C)A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导致基因突变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C基因突变肯定会导致肽链上氨基酸序列的改变D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而基因重组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解析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基因突变后对应的氨基酸可能不会改变,也就不会导致肽链上氨基酸序列的改变,C项错误。12(2016滨州高一检测)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D)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

9、状分离B在毛桃上嫁接水蜜桃,毛桃与水蜜桃之间实现了基因重组C姐妹染色单体间的基因互换势必导致基因重组D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遗传时也可能与其他基因发生重组解析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子代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等位基因的分离;砧木主要为接穗提供水和无机盐,接穗主要为砧木提供有机物,两者未实现基因重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二、非选择题13如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1)图中表示_基因突变_,_CAT_,_GUA_。(2)在DNA复制过程中,由于出现“差错

10、”,导致DNA_内部结构(或碱基对序列)_发生局部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若正常基因为H,那么致病基因就是_h_。(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十分少见,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_突变率低_和_多害少利_。解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引起的。从题图的左侧可以知道:mRNA是以DNA的上边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因此、分别是CAT、GUA。在DNA复制过程中出现“差错”,导致DNA内部结构(或碱基对序列)发生改变。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若正常基因为H,则致病基因是h,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十分少见,说明基因突变多害少利且突变率低。14下面图1表示人类

1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图2是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Hba代表致病基因,HbA代表正常的等位基因),请据图回答问题(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 (1)图1中过程发生在_细胞分裂间_期,过程表示_转录_。(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_常_染色体上,属于_隐_性遗传病。(3)8的基因型是_HbAHbA或HbAHba_,6和7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_1/8_,要保证9婚配后子代不患此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_HbAHbA_。(4)若图1中正常基因片段中CTT突变为CTC,由此控制的生物性状是否可能发生改变?_不可能_。为什么?_改变后的密码子对应的还是谷氨酸_。

12、解析(1)图1中过程表示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图1中过程表示转录。(2)由图2中3和4正常,9患病推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3)通过图2判断出3、4的基因型均为HbAHba,所以他们的后代8的基因型为HbAHbA或HbAHba;由于6和7的基因型均为HbAHba,所以生出HbaHba的概率为1/4,生出男孩的概率为1/2,所以生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后代表现显性性状的同时又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条件是其中一个亲代为显性纯合子。(4)由于两种碱基序列经转录后形成的密码子对应同一种氨基酸,所以生物性状不可能改变。15某高山植物开红花,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白花

13、的。(1)请设计实验来探究这株植物的白花性状是受环境影响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实验步骤:第一步:取该株植物茎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试管苗。第二步:_在相同培养环境且适宜条件下培养_,观察并记录结果。预测结果及结论:若仍开白花,则_白花性状的出现为基因突变的结果_。(2)对该种植物进行了培养并记录如下表,据表回答问题:海拔温度突变率(每一百万个个体中)5 000m190.235 000m250.633 000m190.213 000m250.621 000m190.221 000m250.63本实验中共涉及哪些自变量?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_海拔、温度两个自变量。这说明植株的突变与培养温度有关,与所选海拔关系不大_。在相同海拔,25的突变率大于19的突变率,从植物体本身来说,最可能是与其体内的_酶_(物质)有关。为了探究在海拔为3 000m、25时该植物的突变率是否最高,你认为应如何进行实验?(简要步骤)_将植株分成相等数量的几组,分别在25左右具有一定的温度梯度(如21、22、23、24、26、27、28、29)的条件下培养,记录突变率。_。解析若要探究白花的出现是环境改变还是基因突变引起的,设计实验的原理是看该性状能否遗传,可通过杂交的方法或无性繁殖技术,由题干信息可知,该题利用的是无性繁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