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考点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455565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考点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全国版)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考点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全国版)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考点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全国版)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考点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全国版)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考点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版)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考点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版)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考点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部文件,版权追溯内部文件,版权追溯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孟子:为记述孟子言行的著作,完成于战国中后期。此书的来历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司马迁等人认为是孟子自著,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参与。该书翔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2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3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

2、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4谨庠序之教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史记儒林列传:“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汉书董仲舒传:“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5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悌: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姐妹的友爱,也包括和朋友之间的友爱。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君子”一词出自易经,被全面引用最后上升到士大夫及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始自孔子,并被以后的儒家学派不断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7故不积跬步跬:古代跨出一脚为“跬

3、”,跨两脚为“步”。8外连衡而斗诸侯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连横”。9南取汉中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古称梁州、南郑、天汉,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10战国“四公子”: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免于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方士、策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因

4、其四人都是王公贵族(一般是国家君王的后代),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11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12而倔起阡陌之中阡陌:在广袤田野上呈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并且相互交错的田埂。阡,南北走向的田埂;陌,东西走向的田埂。1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后泛指天子的宗庙。1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

5、,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1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六艺”有时是指礼、乐、射、御、书、术等六种技艺。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如春秋左氏传诗经毛氏传等。“六艺经传”一词源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引其父司马谈之言:“夫儒者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二、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6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1)直不百步耳通_,_(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_,_(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_,_(4)涂有饿莩 通_,_(5)以为轮 通_,_(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通_,_ 通_,_(7)则知明而

6、行无过矣 通_,_(8)君子生非异也 通_,_(9)合从缔交 通_,_(10)而倔起阡陌之中 通_,_(11)赢粮而景从 通_,_(1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_,_(13)或师焉,或不焉 通_,_答案(1)“只”只是、不过(2)“毋”不要(3)“斑”头发花(4)“途”道路(5)“煣”使弯曲(6)“又”再“曝”晒(7)“智”智慧(8)“性”资质、禀赋(9)“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10)“崛”兴起(11)“影”影子(12)“授”传授,教授(13)“否”不,没有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1)河内凶:_(2)不违农时:_(3)数罟不入洿池:_(4)涂有饿莩:_(

7、5)非我也,岁也:_(6)谨庠序之教:_(7)申之以孝悌之义:_(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9)金就砺则利:_(10)故不积跬步:_(1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_(12)氓隶之人:_(13)然秦以区区之地:_(14)句读之不知:_(15)君子不齿:_答案(1)荒年,谷物收成不好(2)耽误(3)细密的网;池塘(4)饿死的人(5)年成(6)学校(7)尊敬父母,敬爱兄长(8)验、检查;省察(9)磨刀石(10)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11)两手合抱,形容毫不费力(12)下层人民(13)狭小(14)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即断句(15)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意思是看不起

8、18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寡人之于国也古义:_今义:形影孤单之人。(2)河内凶古义:_今义:泛指河流。(3)弃甲曳兵而走古义:_今义:一般行走。(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_今义:保养身体。(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_今义:知识、学识渊博。(6)蚓无爪牙之利古义:_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_今义:托付;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8)蟹六跪而二螯古义:_今义:双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9)以致天下之士古义:_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10)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