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014-2015学年四(2)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455449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2014-2015学年四(2)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2014-2015学年四(2)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2014-2015学年四(2)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2014-2015学年四(2)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2014-2015学年四(2)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2014-2015学年四(2)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2014-2015学年四(2)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5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商水县直第一小学四(2)班 张新红2014-2015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商水县直第一小学四(2)班 张新红1、 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科技进步、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学生基本情况: 四年级学生虽

2、然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三、活动目标: 1、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培养他们爱的情感和品质,帮助学生学会知恩、感恩,懂得报恩、施恩,学会关爱长辈、老师、同学,用博大的爱回报学校和社会。 2、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3、亲近学校周围环境,形成自觉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4、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

3、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5、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四、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4、,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五、实施过程: 1、活动措施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主题开学初设计一些活动主题供学生参考,选择他们比较喜欢的课题为本学期的活动内容。另外,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你比较感兴趣的活动主题。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创设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四大版块内容,分别是语言文字、校园文化、行为规范、社会生活,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2)、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体现学科特点,将交流与指导密切结合,互相渗透,灵活运用。(4)、 争取多方面的支持,打破学

5、校界限。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更加充分利用社会与家庭资源。2、活动内容:主题一:爱心在行动 (4课时)主题二:我给老人献真情,爱心涌动暖人心(4课时)主题三:感恩家庭 (4课时)主题四:花钱的学问 (5课时)主题五: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1课时)主题六:人人争当小雷锋 (3课时)主题七:科学使用家用电器 (4课时) 主题八:食物健康与探秘 (课时) 主题九:上学路上保安全 (2课时)主题十:爱国爱校 (2课时)六、教学措施:爱心在行动1、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2、在教学过程中多做过程性的评价。3、利用学校、社会可能资源设计教学内容及过程,特别注意教学中对后进生

6、的指导和帮助。4、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5、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七、优生、后进生特点及辅导措施优生情况分析:1、学生学习态度认真,操作能力强,能很好地完成任务。2、在小组里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小组同学很好地交流合作。3、能倾听其他同学的声音,愿意和他人交流自己的意见。4、学习兴趣持久、探究欲望较强。后进生学生主要特点:1、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不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上不上无所谓,上课表现不专心等。对教师布置的任务不能很好地完成。2、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对准备活动漠不关心,不愿意参加小组合作3、自我控制能力差。4、家庭的负面影响,不支持学生的活动,使之难以完成所承担的任务。主要辅导措施:1、要用多视角看待学生。正确对待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是极小的优点,都要及时的鼓励。2、多和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喜好,选择合适的主题,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3、发现学生的长处,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变得更加地自信。4、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和环境,从中寻找转化后进生的方法。5、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