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课时检测二十七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增分课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7445370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课时检测二十七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增分课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课时检测二十七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增分课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课时检测二十七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增分课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课时检测二十七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增分课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课时检测二十七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增分课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课时检测二十七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增分课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检测(二十七) 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增分课)1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的实验中,可以描绘平抛物体运动轨迹和求物体的平抛初速度。实验简要步骤如下:A让小钢球多次从斜槽上的_位置滚下,记下小球运动途中经过的一系列位置;B安装好器材,注意斜槽末端水平和木板竖直,记下小球在斜槽末端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O和过O点的竖直线,检测斜槽末端水平的方法是_;C测出曲线上某点的坐标x、y,用v0_算出该小球的平抛初速度,实验需要对多个点求v0的值,然后求它们的平均值;D取下白纸,以O为原点,以竖直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用平滑曲线画平抛轨迹。(1)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2)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只排列

2、序号即可)。解析:(1)A步骤中要记下小球运动途中经过的一系列位置,不可能在一次平抛中完成,每一次平抛一般只能确定一个位置,要确定多个位置,要求小球每次的轨迹重合,小球开始平抛时的初速度必须相同,因此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滚下。B步骤中用平衡法,即将小球放到斜槽末端任一位置,如果斜槽末端是水平的,小球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是平衡的,不论将小球放到斜槽末端任何位置,小球均保持静止,如果斜槽末端不是水平的,小球将发生滚动。C步骤中运用xv0t及ygt2联立即可求得v0x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B、A、D、C。答案:(1)同一将小球放到斜槽末端任一位置,小球均保持静止x (2)BADC2.

3、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只在竖直板面上记下了重垂线y的方向,但忘了记下平抛的初位置,在坐标纸上描绘出了一段曲线轨迹,如图所示。现在曲线上取A、B两点,量出它们到y轴的距离,AAx1,BBx2,以及AB的竖直距离h(重力加速度为g),用已知量可以求得小球平抛时初速度为_。解析:设A、B点距坐标原点的距离分别为y1、y2,则y1gt12x12,y2y1hgt22x22,联立解得v0 。答案: 3.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中,(1)图1是横挡条卡住平抛小球,用铅笔标注小球最高点,确定平抛运动轨迹的方法,坐标原点应选小球在斜槽末端点时的_。A球心 B球的上端 C球的下端在此实验中,下

4、列说法正确的是_。A斜槽轨道必须光滑B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C用平滑曲线把所有的点连接起来Dy轴的方向由重垂线确定(2)图2是利用图1装置拍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判断实验操作错误的是_。A释放小球时初速度不为0B释放小球的初始位置不同C斜槽末端切线不水平(3)图3是利用稳定的细水柱显示平抛运动轨迹的装置,其中正确的是_。解析:(1)在平抛运动实验中,用铅笔标注了小球最高点,为得到更为准确的实验数据,需将坐标原点选择在小球的上端,才能保证一致,故B正确。实验过程中,不需要保证斜槽轨道一定光滑,只要能够保证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即使轨道粗糙,摩擦力做功是相同的,离开斜槽末端的速度就

5、是一样的,选项A错误;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能够保证描点所得的轨迹更平滑,选项B正确;描点时与平滑曲线偏差过大的点需舍去,选项C错误;y轴必须是竖直方向,即用重垂线确定,选项D正确。(2)由题图2可知斜槽末端切线不水平,才会造成斜抛运动,选项C正确。(3)插入瓶中的另一根吸管的管口处压强等于大气压,要低于液面使两根吸管管口的压强差保持不变,目的是为了保证水流流速不因瓶内水面下降而减小,可保证一段时间内能够得到稳定的细水柱,B正确。答案:(1)BBD(2)C(3)B4.试根据平抛运动原理设计测量弹射器弹丸出射初速度的实验方法。提供的实验器材有:弹射器(含弹丸)、铁架台(带有夹具)、米尺。(1)在

6、图中画出实验示意图。(2)在安装弹射器时应注意:_。(3)实验中需要测量的量是(在示意图中用字母标出):_。(4)由于弹射器每次射出的弹丸初速度不可能完全相等,在实验中应采取的方法是:_。(5)计算初速度的公式为:_(重力加速度为g)。解析:(1)如图所示。(2)安装时要注意弹射器应固定,且弹射器发射方向保持水平。(3)实验中需测量弹丸射出的水平射程x和弹射器与水平地面高度差y。(4)在弹射器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多次实验,取x1,x2,xn的平均值作为实验数据。(5)v弹丸 。答案:见解析5如图所示,研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装置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利用光电门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可测得小球的水平初速度和飞

7、行时间,底板上的标尺可以测得水平位移。保持水平槽口距底板高度h0.420 m不变。改变小球在斜槽导轨上下滑的起始位置,测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飞行时间t和水平位移d,记录在表中。v0/(ms1)0.7411.0341.3181.584t/ms292.7293.0292.8292.9d/cm21.730.338.646.4(1)由表中数据可知,在h一定时,小球水平位移d与其初速度v0成_(选填“正比”或“反比”)关系,与_无关。(2)一位同学计算出小球飞行时间的理论值t理 289.8 ms,发现理论值与测量值之差约为3 ms。经检查,实验及测量无误,其原因是_。(3)另一位同学分析并纠正

8、了上述偏差后,另做了这个实验,竟发现测量值t依然大于自己得到的理论值t理,但二者之差在37 ms之间,且初速度越大差值越小。对实验装置的安装进行检查,确认斜槽槽口与底座均水平,则导致偏差的原因是_。解析:(1)由题表中数据可知,h一定时,小球的水平位移d与初速度v0成正比关系,与飞行时间t无关。(2)该同学计算时重力加速度g取的是10 m/s2,一般情况下应取9.8 m/s2,从而导致约3 ms的偏差。(3)小球直径过大、小球飞过光电门需要时间或光电门传感器置于槽口的内侧,使测量值大于理论值。答案:(1)正比飞行时间t (2)计算时重力加速度取值(10 m/s2)大于实际值 (3)见解析6某同

9、学用图1所示装置做“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纸上描绘出了小球水平抛出后的运动轨迹,但不慎将画有轨迹图线的坐标纸丢失了一部分,剩余部分如图2所示。图2中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每小格的长度均代表0.10 m,P1、P2和P3是轨迹图线上的3个点,P1和P2、P2和P3之间的水平距离相等(重力加速度g取9.8 m/s2)。完成下列填空:(1)设P1、P2和P3的横坐标分别为x1、x2和x3,纵坐标分别为y1、y2和y3,从图2中可读出|y1y2|_m,|y1y3|_m,|x1x2|_ m。(2)若已测知抛出后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利用(1)中读取的数据,求出小球从P1运动到P2所用的时间为_s,小球抛出后的水平速度为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1)由题图2知,P1、P2的竖直间隔为6个小格,因此|y1y2|0.60 m,P1、P3的竖直间隔为16个小格,因此|y1y3|1.60 m,P1、P2的水平间隔为6个小格,因此|x1x2|0.60 m。(2)由于P1和P2、P2和P3之间的水平距离相等,所以P1到P2的时间与P2到P3的时间相等,设为t。根据小球在竖直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有|y3y2|y2y1|gt2,代入数据得t0.20 s。小球抛出后的水平速度vx m/s3.0 m/s。答案:(1)0.601.600.60(2)0.20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