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心理健康应对职业压力.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426805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7.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维护心理健康应对职业压力.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维护心理健康应对职业压力.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维护心理健康应对职业压力.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维护心理健康应对职业压力.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维护心理健康应对职业压力.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维护心理健康应对职业压力.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维护心理健康应对职业压力.ppt(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维护心理健康 应对职业压力,白吉可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2010.8.13,我国职业人亚健康状态概况:,何为“未病”?,黄帝内经,没有疾病的健康状态。,+,+,中医未病理论的发展,现代科学,“第三状态”理论,未病的四种状态,主要内容,一. 亚健康的含义 二. 亚健康的分类和内容 三. 亚健康的起因 四. 亚健康的危害 五. 亚健康的防治策略,一.亚健康的含义,1.亚健康的定义 人体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外,介于二者之间的第三状态,潜病状态,也称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是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一般是身体无明显的疾病,在医院检查项目中又没有发现异常指标,但是,身体却出现活力降低,各种适

2、应能力不同程度的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Relationship between Health and Disease,一.亚健康的含义,2.现状,亚健康,一.亚健康的含义,3.与相关医学问题的区别: 亚健康不同于亚临床 亚健康不等于慢性疲劳综合症 亚健康不同于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二.亚健康的分类和内容,(1) 躯体亚健康 主要有头晕,头疼,两目干涩,疲倦乏力,胸闷气短,心慌,少气懒言,胸肋胀满,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等症状,而这些现象的发生前或后,医院又检查不出异常指标来。主要原因是长期工作,劳累过度,不能及时缓解疲劳,积劳成疾,所造成的结果,再发展下去,就会患严重疾病。,二.亚健康的分类和内

3、容,(2) 心理亚健康 主要有精神不振, 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或情绪急噪易怒,心中懊悔,紧张,焦虑不安,睡眠不好,记忆力减退,无兴趣爱好,精力下降多等症状。其中焦虑不安最为常见,若持续存在,无法自我解脱和控制,就进入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阶段,甚至诱发躯体疾病。 在上班的特定环境中,由于工作的不理想,心理压抑和紧张,逐渐加剧,导致烦躁频生,称为职业性烦躁,职业性烦躁所产生的负面情绪会影响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进而影响全身,导致免疫水平下降,抗病力减弱,内分泌失调,使工作效率下降。,二.亚健康的分类和内容,(3) 社会亚健康 主要有孤独冷漠,自卑,猜疑,傲慢自闭,虚荣等 现象。现代人之间的

4、情感,相互沟通越来越少,这也是现代人患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人数众多的原因。,三.亚健康的起因,心理失衡:万事劳其行,百忧憾其心 营养不全 噪音、郁闷 高楼、空调,三.亚健康的起因,逆时而作 练体无章 乱用药物 内劳外伤 六淫七情,四.亚健康的危害,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前状态 极易导致精神心理疾患 多数亚健康状态与生物钟紊乱构成因果关系,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加重身心疲劳 严重亚健康可明显影响健康寿命,甚至造成应年早逝、早死和早残 明显影响工作效能和生活、学习质量,五.亚健康的防治策略,健康处方帮你走出“第三状态” 激烈的竞争,需要我们全力以赴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但长时间精力充沛地工作和生

5、活并非易事。相反,许多人都有过情绪低落、容易疲劳、不愿意运动、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的经历,有人甚至长期或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可是,到医院检查没有事,出了医院,依旧难受。医学上将这种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称之为“灰色状态”或“第三状态”。,五.亚健康的防治策略,全面而合理的膳食 : 脂肪类食物不可多食亦不可不食 维生素作用大 补钙可安神 应酬过后多调理 碱性食物抗疲劳,五.亚健康的防治策略,及时的心理调节 了解生理周期 求助心理医生 调整与休息,五.亚健康的防治策略,运动,是最好的调整 健身怡神,张弛有度 静坐放松,五.亚健康的防治策略,午睡不容忽视 现在,国外一些公司规定职员必须午睡,

6、以保证工作效率。午睡时间,宜在半小时左右,关键是质量。睡时最好能平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将身体伸展开来。不要扒在桌上睡,这种体位容易使空气受限,颈项和腰部的肌肉紧张,醒后很不舒服,易发生慢性颈肩病 。,新的医疗模式,单纯生理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三结合 医院诊治 医院、社区、家庭与个人结合 中医、西医诊断 中医药为主导,中西医结合 中医用药,远期目标:,不战而胜,战争的上策,真正的医学,不医而治,无医世界,医学的目的?,Quiz,自我测试 这里,我们可以给自己作个小测试,看看是否有亚健康状态,或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 a. 早上起床时,有持续的发丝掉落。(5分) b. 情绪抑郁,会对着天空发呆

7、。(3分) c.记不起昨天想好的事,而且最近经常有这种现象出现。(10分) d.上班途中,害怕走进办公室,觉得工作令人厌倦。(5分) e.不想面对同事和上司,有一种自闭症式的渴望。(5分) f.工作效率明显下降,上司已表达了对你的不满。(5分),Quiz,自我测试 g.每天工作一小时,就感身体倦怠,胸闷气短。(10分) h.工作情绪始终无法高涨,最令自己不解的是:无名的火气很大,但又没有精力发作。(5分) I.每天进餐少。排除天气因素之外,即使口味非常适合自己的菜肴,也食不知味。(5分) j.盼望早点逃离办公室,能够回家躺在床上多休息。(5分) K.对城市的污染、噪声非常敏感,比常人渴望清幽,

8、希望到宁静的山水处,使身心得以休息。(5分) l.不再像以前一样热衷于朋友的聚会,有一种强打起精神,勉强应酬的感觉。(2分) m .晚上经常睡不着觉,即使睡着了,又老是在做梦状态,睡眠状态很糟。(10分) n .体重明显下降,早上起来,发现眼眶深陷,下巴突出。(10分) o.感觉免疫力下降,容易伤风感冒。(5分),Quiz,自我测试 现在算算总分,超过30分以上,表示你的健康已敲响警钟;50分或以上,请坐下来,好好地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加强锻炼和注重饮食营养的配搭;如果你成绩“不俗”,得80分或以上,是抽出时间花钱看看医生的时候了,调整一下自己的心理,可以的话,休假出去走走吧!,健康的概念,W

9、HO的定义 1、1948年的定义: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或异常,而且要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各方面都保持完好状态或最佳状态。 2、1990年的新定义:要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和 道德 方面都保持完好状态或最佳状态。,3、健康与疾病 的关系,道德,一 什么是心理健康,1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2 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3 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10、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4 人际关系和谐 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5 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 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标志是: 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 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11、; 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的支配自 己的行为; 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6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现代心理医生认为,一个人健康的心理,需具备以下特征: 1、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心理健康的人往往了解自己思想和行为 背后的动机。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而不过于自我苛责或过于 自夸。 2、有适度的自信及自尊,并能接受自己。可以肯定自己的价值、 成就与尊严,并适度接受自己的基本需要,不勉强压抑或过于 放纵。 3、具有与别人建立友善及亲密关系的能力。不过于自我孤立、自 我为中心,对别人的感受和需要,有能力准确

12、及时了解和体谅。 4、在群体中有适度的合作能力以及独立自主能力,能适度控制纯 粹私人的欲望,但另一方面亦不盲目从众或一味只想获取别人的认可与赞许。 5、与现实保持良好接触,对失败有一定的应对能力及容忍能力。 6、性格具有弹性、完整性以及和谐性。“弹性”是指性格不过于固 执僵化,能随着时代与环境的变化而转变。,最不容易改变的是环境, 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认知。,医护人员维护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认 知 调 控 法,当个体出现不适度、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时,理智地分析和评价所处的情境,理清思路,冷静地作出应对的方法。,据说能看到9张脸孔的人的智商是180,自嘲的主题钻石给女人的错觉,你看见婴儿了么?此外还

13、看到什么呢?,我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了,我还有什么必要活在 这个世界上!我从这11层上跳下去,一了百了!,我还看到,我接着看到,所有刚才被我看见的人现在都在看我, “职业倦怠症”ABCD,A 含义 “职业倦怠症”是现代职场流行病,心理专家称这类人为“企业睡人”。 “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职业人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职业倦怠症起初只是患者身体上总是觉得累,且变得容易生病,心情上抑郁寡欢,对一切都提不起劲,但是,如果这种症状长期得不到缓解,就可能导致生命的早衰。许教授指出,近些年愈演愈烈的“过劳死”现象就印证了这一点。心

14、理过劳会导致身体过劳,而心理过劳比身体过劳更具杀伤力。, “职业倦怠症”ABCD,A 含义 “职业倦怠症”是现代职场流行病,心理专家称这类人为“企业睡人”。 “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职业人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职业倦怠症起初只是患者身体上总是觉得累,且变得容易生病,心情上抑郁寡欢,对一切都提不起劲,但是,如果这种症状长期得不到缓解,就可能导致生命的早衰。许教授指出,近些年愈演愈烈的“过劳死”现象就印证了这一点。心理过劳会导致身体过劳,而心理过劳比身体过劳更具杀伤力。,有一组数字可以帮助职场人了解职业人合理理解倦怠,

15、智联招聘曾经做的一项有关职业倦怠的调查数据表示,通常工作前4年的职业倦怠比例较高,其中刚刚参加工作的受访者比例最高,达到了46.6%。工作1年、2年、3年、4年的受访者出现职业倦怠的比例依次为:44.7%;40.7%;40.5%;43.7%。职场新人容易产生倦怠,主要是因为很多人一毕业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倦怠感就迅速产生。,据调查,人们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8个月就开始厌倦工作,而工作1年以上的白领有超过40的人想跳槽。职业倦怠最主要的症状有三:一是情绪衰竭,患者的工作热情丧失,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对亲友和同事漠不关心;二是玩世不恭,患者在工作中消极应对,对服务对

16、象越发没耐心、不友好,如教师厌倦教书后,动辄责备甚至体罚学生,医护人员对工作厌倦之后往往对病人态度恶劣;三是患者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因而对工作不再付出努力,频频迟到早退,开始打算跳槽甚至转行。,工作5年之后,则出现了明显的降低。而工作16年以上的职业倦怠程度最低,仅为31.2%。所以,“熬过去”不失为一个对付倦怠症的一个有点笨拙但不失有效的方法。通常一个人和自己的职业大致要经历四个时期:,第一,蜜月期:这一时期个人觉得有充足的精力,对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第二,适应期:开始真实地接受工作内容的高度重复性和工作环境的单调乏味性。 第三,挫折期:出现了身心失调的不健康病症,个人的自信心也受到威胁。 第四,淡漠期:个体无法继续工作,出现严重的心理衰竭状况,对周围人、事表现出极端的冷漠态度。出现了职业倦怠建议在公司内部换职位,或是对自己做出新的打算,总之需要给自己一点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