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与配置培训课件_1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415298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PPT 页数:131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招聘与配置培训课件_11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招聘与配置培训课件_11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招聘与配置培训课件_11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招聘与配置培训课件_11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招聘与配置培训课件_11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招聘与配置培训课件_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聘与配置培训课件_11(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凯翔教育专家,第二章 招聘与配置 (二级) 讲师 唐安圣,人员招聘的概述,招聘概念:(三级基础知识) 指组织为了发展的需要,根据人力资源规划 和工作分析的要求,寻找、吸引那些有能力又有兴趣到本组织任职,并从中选出适宜人员予以录 用的过程。,招聘收益理论,一开始就聘用到企业合适的人选,会给企业带来客观的收益 有数据表明这种经济收益相当于现有经济收益的2%-6%,人才浪费,有数据表明:我国人力资源能力发挥严重偏低,总体能力发挥程度平均数为61.9%,离充分发挥差距还差28.1%( ?),人才浪费,“不让猴子爬树,叫它游泳;不让鸭子游泳,叫它爬树”。按同一种标准要求使用所有的人,只会浪费人才。,现

2、代用人理念,人与组织匹配理论(是近年来人事选拔研究的新方向之一,重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 人与岗位匹配理论(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作用) 能力与愿望同时考虑(有一致的价值观,有合适的能力,是否有“愿望”从事此工作,也叫做主观意愿),企业人员招聘的八大理念,招聘是一场企业与应聘者之间的“互动营销” 宁缺勿滥 学历不代表能力;经历不同于经验; 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 强调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理解招聘工作的两面性:招聘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注意“俄罗斯套娃”现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雇用那些比我们矮小的人,那么我们就会变成一家侏儒公司;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雇用那些比我们高大的人,

3、那么我们就会变成一家巨人公司) 招聘工作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大卫.奥美(现代广告之父) 奥美广告公司,本章知识结构:,第一节 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建 第二节 应聘人员笔试的设计与应用(教材新增章节) 第三节 面试的组织与实施 第一单元 面试的基本程序 第二单元 结构化面试的组织与实施 第三单元 群体决策法的组织与实施 第四节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组织与实施 第一单元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操作流程 第二单元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设计 第五节 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教材新增章节),本章题型分布,第一节 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建,【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明确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类型、主要原则和量

4、化方法,掌握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建、类型、设计原理,以及品德测评、知识测评和能力测评的方法;能够运用员工素质测评的各种方法进行企业员工招聘。,什么叫做人才测评?(三级基础知识) 基于工作岗位的需求和组织特性,采用多种测验和评价的手段,对人的知识水平、能力、个性特征、职业倾向和发展潜力等方面的素质进行综合评定,从而为人员招聘、录用、选拔、培训、晋升和流动提供可靠而科学的依据。,【知识要求】 部分,一、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一)个体差异原理(基本假设) 人的素质差异客观存在,是不为意志所转移的; 造成差异的原因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自然、社会因素; 不同的人做相同的工作会产生不同的工作效率。

5、 (二)工作差异原理(另一个基本假设) 109-110 P 工作任务的差异(工作内容); 工作权责的差异(职务分工)。 (三)人岗匹配原理(人适其事,事宜其人原则)110 P 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相匹配; 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相匹配; 各类员工与员工之间相匹配; 各类岗位与岗位之间相匹配。,招聘过程中不能追求完全符合岗位说明书的人; 因为许多研究显示,如果一个人能够100%胜任现在的岗位工作,那么他在该职位上不可能呆得太久(缺乏刺激、挑战); 一般来说选择一个80-90%工作胜任的人是比较现实的,因为这样的雇员往往会在岗位上任职较长的时间,也有更高的工作动机和更强的工作动力。 泰勒说:只要工作对员

6、工是适合的,他就是一流的员工!,基于以上原理招聘应该考虑,二、员工素质测评的类型,(一)选拔性测评:是以选拔优秀员工为目的的测评 (二)开发性测评:是以开发员工素质为目的的测评 (三)诊断性测评:是以了解现状或查找根源为目的的测评 (四)考核性测评(又称鉴定性测评): 是以鉴定或验证某种素质是否具备以及具备的程度为目的的测评 以上区分素质测评的四种类型,主要是为了明确不同类型的测评有不同的着眼点和测评目的。,三、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五个相结合: (一)客观测评 主观测评 (二)定性测评 定量测评 (三)静态测评 动态测评 (四)素质测评 绩效测评 (五)分项测评 综合测评,四、员工素质测评

7、标准体系,(一)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要素 三要素:标准、标度、标记 1、标准:就是指测评标准体系的内在规定性,常常表现为各种素质规范化行为特征或表征的描述与规定。 标准的分类: 按照其揭示的内涵看分为:客观形式(如打字数量,属于客观指标)、主观评价(如喜欢程度,属于主管指标)、半客观半主观(如抽样调查,属于属于半客观半主观指标) 按照标准表示的形式看分为:评语短句式(如语言表达能力指标之一-用词准确性-“没有用词不当的情形”就属于短句评语)、设问提示式(向测评主体提问,把握测评指标)、方向指示式(测评主体自己把握,按规定的方向,没有具体的标志与标度) 按照测评指标操作的方式来划分:测定式(可直接

8、计算出或测出测评标准规定的内容,如有效工时利用率产品数量)、评定式(无法直接测出或计算出有关标准的精确程度,只能根据现场观察和对有关资料分析得出结果),2、标度: 即对标准的外在形式划分,常常表现为对素质行为特征或表现的范围、强度或频率的规定。 从测评指标分析分: 量词式标度:(程度差异)如“多”、“较多”、“一般”、“较少”、“少”等 等级式标度:(等级顺序)如“优良中差”、“甲乙丙丁”、“1234”等 数量式标度:(分数揭示测评水平)如刻度标示 定义式标度:用字或词规定各个标度范围和级别差异 综合式标度:综合上述两种或多种标度形式揭示测评标志不同状态、水平,3、标记: 即对应于不同标度(范

9、围、强度、频率)的符号表示,通常用字母(A、B、C)、汉字(甲、乙、丙)、数字(1、2、3)来表示,它可以出现在标准体系中,也可以直接说明标准。 标记没有独立意义,只有当它们与相应强度或频率的标度相联系时才有意义。 图例:(感召力测评指标设计),标度,标记,(二)测评标准体系构成 测评标准体系分为: 横向结构(基础):是指将需要测评的员工素质的要素进行分解,并 列出相应的项目。 注重测评素质的完备性、明确性、独立性 纵向结构(是对横向结构各项素质的层层分解和推向可操作化):是指将每一项素质用规范化的行为特征或表征进行描述与规定,并按层次细分。 注重测评要素的针对性、表达简练性、可操作性,通常称

10、之“能力”,测评标准体系的构成,纵向结构,横向结构,较全面地构成素质测评的要素体系的基本模式,测评指标设计的原则(教材新章节 117-118 P),六个原则: 与测评对象同质(指标与标志特征 同 所测评的对象特征一致) 可测性(指标可以辨别、比较、测评) 普遍性(指标从内容到形式符合所有测频对象,有代表性) 独立性(指标在同一层次上相互独立,没有交叉) 完备性(测评指标体系总体上能全面反映测评对象的主要特征) 结构性(测评指标体系总体上要有条件、过程与结果三方面的指标),(三)测评标准体系类型,效标参照性标准体系 是依据测评内容与测评目的而形成的测评标准体系,一般是对测评对象内涵的直接描述与诠

11、释。 例如:飞行员选拔标准来自于对飞机架势工作本身的直接描述 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 是对测评客体外延的比较而形成的测评标准体系,与测评客体直接相关。 例如:国家公务员选拔标准,不是客观的、绝对的,而是主观的、相对的,是由参加选拔所有候选人的“一般”水平决定。高于“一般”水平的人被提拔,而低于“一般”水平的人被淘汰。,五、品德测评,(一)FRC品德测评法(本章节做简单理解学习 118 P) 是事实报告计算机辅助分析的考核性品德测评方法。 (二)问卷法 采用问卷测验形式测评品德是一种实用、方便、高效的方法。 (三)投射技术119 P 1、广义:是指那些把真正的测评目的加以隐藏的一切间接测评技术。 2

12、、狭义:是指把一些无意义的、模糊的、不确定的图形、句子、故事、 动画片、录音、哑剧等呈现在被测评者面前,不给任何提示、说明或要求,然后问被测评者看到、听到或想到什么。 投射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测评目的的隐藏性 2、内容的非结构性与开放性 3、反映的自由性,投射测验题,惠州市有多少家正规有资质的加油站? 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按公里程速度应该1小时到达,可是这辆车用了2小时才到达,为什么? 有4个人一同等电梯,稍后电梯门打开以后,却有一个人没有进去,这事为什么? 选择:A他在等人;B电梯满客;C有讨厌的人在电梯里有意错开。 A 理智型,往往能选择有利自己的朋友,但也能考虑别人立场的人; B 能

13、抑制自己的情感,不会任意耍性子,即使对方无理,也会控制不 发脾气; C 喜怒易形与色,对喜欢的人往往能够和颜悦色,对不喜欢的人情绪不对就发火。,六、知识测评119-120 P,是对人掌握的知识量、知识结构与知识水平的测评。,我国根据以上6个知识测评层次,结合我国实践操作习惯提出了3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B.BIoom)提出6个知识测评的层次: 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认知目标的最高层次),七、能力测评,一般能力测评 即智力测验;分个别智力测验和团体智力测验 特殊能力测评 即行业、组织和岗位特定的能力测评;包括文书能力测评、操作能力测评和机械能力测评 创造力测

14、评120 P 在人才选拔、尤其在选拔高层管理和技术型人才时,创新能力的高低作为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学习能力测评 包括:心理测验、面试、情境测验,小测试,四条直线把所有9个点连接起来; 不能移动任何点; 连线必须一笔完成; 连线划完前,笔不能离开纸面。,【能力要求】 部分,一、员工素质测评量化技术,(一)一次量化与二次量化参见:书本121 P(表2-4) 1、当“一”与“二”作序数词解释时: 一次量化是指对素质测评的对象进行直接的定量刻画,也称实质量化。 二次量化指对素质测评的对象进行间接的定量刻画,即先进行定性描述后再定量刻画的量化形式,也称为形式量化。 2、当“一”与“二”作基数词解释时 一次

15、量化是指素质测评的量化过程可以一次性完成。 二次量化是指整个素质测评量化过程要分两次计量才能完成。 参见教材121页【(表2-4)某类素质测评二次量化表】,(二)类别量化和模糊量化 都可以看做是二次量化(第一次解释的二次量化) 类别量化(数字编码):是把素质测评对象划分到事先确定的几个类别中去,然后给每个类别赋予不同的数字。 例如:职员划分为:管理型、技术性、非技术性类别,分别赋予3.2.1数字。 特点:每个测评对象仅属于一个类别 模糊量化:要求把素质测评对象同时划分到事先确定的每个类别中去,根据该对象的隶属程度分别赋值。 例如:把管理风格划分为:民主型、专制型、中介型,可是某些管理者三种情况

16、都可能符合,归类比较困难,可根据管理者实际符合的程度进行打分 特点:每个测评对象分类界限不明确,或测评者认识模糊和无法把握的素质特征,(三)顺序量化、等距量化与比例量化 都可以看作是二次量化 顺序量化:一般是先依据某一素质特征或标准,将所有的素质测评对象两两比较排成序列,然后给每个测评对象一一赋予相应的顺序数值。(如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 等距量化:不但要求素质测评对象的排列有强弱、大小、先后等顺序的关系,而且要求任何两个素质测评对象间的差异相等,然后在此基础上才给每个测评对象一一赋值。【如排第一位赋值1(第一名),与第一位相差一个难度等级赋2(第二名) 比例量化:不但要求素质测评的排列有顺序等距关系,而且还要存在倍数关系。(如排在第2位的人的能力是第1位的2倍,则排在第3位的人是第1位的3倍,那么排第4位的就是第1位的4倍,以此类推),图例:某类素质测评指标的量化方式汇总表,(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