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主题3 物质的检测 物质的检测综合检测 鲁科版选修6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7415135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主题3 物质的检测 物质的检测综合检测 鲁科版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 主题3 物质的检测 物质的检测综合检测 鲁科版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 主题3 物质的检测 物质的检测综合检测 鲁科版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 主题3 物质的检测 物质的检测综合检测 鲁科版选修6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 主题3 物质的检测 物质的检测综合检测 鲁科版选修6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主题3 物质的检测 物质的检测综合检测 鲁科版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主题3 物质的检测 物质的检测综合检测 鲁科版选修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题综合检测(三)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0年高考浙江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导纤维、棉花、油脂、ABS树脂都是由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物质B开发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推广甲醇汽油、使用无磷洗涤剂都可直接降低碳排放C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都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D阴极射线、粒子散射现象及布朗运动的发现都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作出了贡献解析:选C。A项光导纤维主要成分是SiO2,它和油脂都不是高分子化合物;B项无磷洗涤剂与降低碳排放无关;D项布朗运动的发现与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无关。2(2010年高考天津卷)化学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

2、法不正确的是()A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B可以用Si3N4、Al2O3制作高温结构陶瓷制品C在入海口的钢铁闸门上装一定数量的铜块可防止闸门被腐蚀D禁止使用四乙基铅作汽油抗爆震剂,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解析:选C。阿司匹林为解热镇痛药,A正确;高温结构陶瓷的基体的主要成分有Al2O3、MgOAl2O3、SiO2、Si3N4、SiC等,B正确;钢铁闸门上装一定数量的铜块,形成铁铜原电池,铁为负极,加速铁的腐蚀,C错;禁止使用含铅汽油,以防止铅对空气的污染,D正确。3下列关于实验的基本操作及安全知识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某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B苯酚浓溶液沾皮肤上后立即用酒精擦洗C将浓

3、氨水和浓盐酸存放在同一层药品橱中D配制银氨溶液时,将AgNO3溶液逐滴滴入稀氨水中解析:选B。本题考查实验基本操作。做焰色反应应用耐高温的铂或铁丝,A错;苯酚有毒,易溶于酒精,B对;浓氨水和浓盐酸都易挥发,会生成氯化铵,C错;配制银氨溶液时应将稀氨水逐滴滴入硝酸银溶液中,D错。4以下各组中的所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跟水发生反应的是()生石灰、木炭、二氧化硫、蔗糖镁、甲苯、葡萄糖、淀粉电石、乙酸乙酯、蛋白质、硫黄氯气、溴乙烷、过氧化钠、二氧化氮明矾、氧化铝、二氧化硅、纤维素ABC D解析:选A。主要考查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中的甲苯不与水反应,中硫黄不与水反应,中氧化铝、二氧化硅都不与水反应,所以

4、正确。5检验下列有机物的方法中正确的是(双选)()A向氯仿中加入AgNO3溶液检验其含有的氯元素B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乙烯和乙炔C用FeCl3溶液鉴别苯和苯酚D用新制Cu(OH)2悬浊液鉴别乙醇、乙醛和乙酸解析:选CD。A.氯仿CHCl3不能在水溶液中电离出Cl,故不能直接加入AgNO3溶液检验氯元素的存在;B.乙烯、乙炔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故不能鉴别;C.FeCl3遇苯酚呈紫色,故可以用来鉴别苯和苯酚;D.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蓝色的Cu(OH)2沉淀消失、呈蓝色溶液的是乙酸,加热剩余二者,有砖红色沉淀产生的溶液是乙醛;无砖红色沉淀的是乙醇。6(2010年高考天津卷)下

5、列鉴别方法可行的是()A用氨水鉴别Al3、Mg2和AgB用Ba(NO3)2溶液鉴别Cl、SO和COC用核磁共振氢谱鉴别1溴丙烷和2溴丙烷D用KMnO4酸性溶液鉴别CH3CH=CHCH2OH和CH3CH2CH2CHO解析:选C。将氨水滴到Al3、Mg2的溶液中均有白色沉淀产生,现象相同,不能鉴别;将Ba(NO3)2滴到SO、CO的溶液中,均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1溴丙烷中有3种氢,而2溴丙烷中有2种氢,所以核磁共振可以用来鉴别;D项中两种物质均能使酸性KMnO4退色,不能鉴别。7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

6、有CO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解析:选C。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可能是CO2,也可能为SO2,而产生CO2物质中可能含有CO,也可能含有HCO,故A不一定正确;满足B选项中所给现象的物质中可能含有SO,也可能含有Ag,B也不一定正确;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为NH3,而与OH作用产生NH3的溶液一定含有NH,C正确;含有Ca2也会有D选项中所给现象。8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含有Na、Ba2、Cl、Br、SO

7、、SO,对该溶液进行下列实验,实验操作和现象如下表:步骤操作现象(1)取少量溶液滴加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变蓝(2)另取少量溶液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上层无色,下层呈橙红色(3)取(2)上层溶液,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和稀HNO3,过滤有白色沉淀产生(4)向(3)的滤液中加入过量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可能含有Cl、SO、SOB肯定没有Ba2、Cl、BrC不能确定Na、SO、SOD肯定含有Na、Br、SO解析:选D。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滴加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说明原溶液显碱性,则一定有SO,SO水解显碱性。滴加过量氯水,生成了溴单质,则

8、原溶液中有Br。实验(3)不能证明原溶液中是否有SO,因为氯水有强氧化性,可以将SO氧化生成SO。实验(4)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有Cl,因为实验(2)加入的氯水对其有干扰,在阳离子中只能是Na,D选项正确。9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A往FeSO4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检验FeSO4是否氧化变质B用浓溴水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杂质C用焰色反应鉴别NaCl,KNO3,BaCl2D用加强热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的NaHCO3和NH4Cl解析:选B。B中浓溴水与苯酚反应生成三溴苯酚在水中为白色沉淀,在有机溶剂苯中易溶解,故难以除去。A中Fe2若被氧化为Fe3,则遇SCN显红色,D中NaHCO

9、3加热可分解生成Na2CO3、水和CO2,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气体脱离体系。10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铵、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铝和硫酸铁溶液,这种试剂是()ANaOH BNH3H2OCAgNO3 DBaCl2解析:选A。鉴别含有不同溶质的溶液,选择试剂要根据被鉴别物质中所含有的阴离子和阳离子来决定,鉴别阴离子选用含阳离子的试剂,鉴别阳离子要选用含阴离子的试剂,这种试剂加入后要求能迅速观察到不同的现象。五种溶液中只含有SO、Cl两种阴离子,很难选择阳离子,排除C、D;氨水是一种弱碱,有三种被检溶液跟氨水反应,其中两种现象相同难以区别,B错;NaOH是强碱

10、,跟五种溶液反应有不同现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如下:NHOHNH3H2O,Mg22OH=Mg(OH)2(白色),Al33OH=Al(OH)3(白色),Al(OH)3OH=Al(OH)4(沉淀溶解),Fe33OH=Fe(OH)3(红褐色),氯化钾溶液加入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五种溶液被区别开,A正确。11(2011年高考四川卷)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操作和现象结论A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HNO3分解生成了NO2B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淀粉

11、没有水解成葡萄糖C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 ,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使溶液褪色的气体只是乙烯D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析出了NaHCO3解析:选D。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硫酸,二价铁离子与氢离子、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气体,在管口被氧化成红棕色的NO2气体;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浊液的反应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因此要先加碱中和酸,再检验;乙醇和浓硫酸发生反应除生成乙烯外,还可能生成SO2气体,SO2气体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12有下列溶液:0.5 molL1的NaOH溶液和1.0 molL1H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

12、液;pH0的溶液;c(H)11010molL1的溶液;0.1 molL1CH3COOH溶液。它们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BC D解析:选A。中NaOH和HCl中和后,HCl过量,c(H)(1.0 molL10.5 molL1)/20.25 molL1;中c(H)1molL1;中c(H)11010molL1;中醋酸是弱酸,电离程度比较小。H离子浓度越大,酸性越强,酸性顺序为:。13某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如下:,关于它的性质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酸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只有一种B1 mol该有机物最多可跟8 mol NaOH反应C1 mol该有机物最多可跟2 mol Br2反应D该有机物

13、可跟NaHCO3溶液反应解析:选C。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的产物均为,故A正确;1 mol酯水解(碱性下)需1 mol NaOH,酚羟基需6 mol NaOH,羧基还需1 mol NaOH,故B正确;羧酸的酸性比碳酸强,该有机物能与NaHCO3反应,故D正确。14根据下列描述的实验现象能判断相应的化学反应基本完成的是()A酯化反应后滴加混有酚酞的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红色变浅B油脂皂化反应后,静置,反应混合液不分层C蔗糖水解后,反应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D液溴和苯的混合物持续沸腾时,导管末端的硝酸银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沉淀解析:选B。A项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若反应后混合液中含有未反应的CH3COOH,则

14、滴入Na2CO3溶液时,发生反应:Na2CO32CH3COOH=2CH3COONaCO2H2O,从而使溶液的碱性减弱,通入酚酞则红色变浅,而且酯化反应以无机酸(常用浓H2SO4)作催化剂,同样会使酚酞颜色变浅或消失,这不能作为此反应已完成的判断依据。B项油脂不水解,皂化反应后生成羧酸盐和醇(丙三醇),它们均易溶于水,故反应完成后混合液不分层,若有未反应的油脂则分层,故B项符合题意。C项蔗糖的水解往往是在H2SO4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反应混合液肯定呈酸性,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即反应不管是否进行到底都会有此现象,不合题意。D项液溴与苯的混合液中加入铁粉后,体系处于沸腾状态,反应过程中生成的HBr气体必然逸出,故导管末端的AgNO3溶液肯定会出现淡黄色沉淀(AgBr=AgBr)但这并不标志反应基本完成,不合题意。15亚硝酸钠俗称“工业盐”,有很强的毒性,因外观与口感和食盐相似,而常常被误用、误食,为了区分亚硝酸钠与食盐,某研究性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后得知:亚硝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沉淀,亚硝酸是一种弱酸,不稳定,易分解为两种气体,据此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分别向盛有两种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如试管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的为亚硝酸钠;用洁净的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种无色溶液滴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出现蓝色的是亚硝酸钠;向两支盛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